为什么说是殊途同归呢?近日品读了《了凡四训》和《王阳明传》,不一样的作品,但对于为人处世、立身立命之本都指向了本心。
借此一文总结一下我对《了凡四训》这部流芳百世的作品的感想。
文章线索: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一、立命之学
人生于世间,自有命数限制。但造命的是上天,运命的却是我们自身。中国人信奉八字,八字是我们出生时候的天干地支,确实是我们命运的底色。但是,八字是要随着人走的,人不能被八字牵着走,否则就会生出祸端。
袁了凡开始的时候被人算了两卦,分别是他的仕途和人生,并且一一验证,以致于他开始认命并觉察人生无味。但是,最后在大师的点拨之下,明白了命由天定,但可以由人去改。
怎么去改?由心出发去改。
“凡人都有一颗妄想的心,因此会受到阴阳之气的拘束。如此一来就会存在数理。不过,也就只有凡人才会有数理。因为如果一个人极善,那么他不会受到数理的拘束,极恶也不会。”
六祖慧能大师说过:所有的福泽,都离不开内心;只要能够从心出发,没有是无法通达的!从自己内心出发去求,不单单能求得道德仁义,还可以得到功名利禄,内外都可以兼得,所以求是有利于得到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只顾着追求外在,而不追求内在的话,就算不择手段地得到了,最终也会内外都失去的,这样是没有用的。”
除此之外,我们一定要积德、包容、和气,并且珍视自己的精气神。原来的所有,就像昨天,已经过了,以后的所有,就如今天,刚出现。做到如此,就相当于你又重生了一次,拥有了仁义道德的新生命了。
人们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违逆天命,要自己为自己增加福祉。
二、改过之法
改过之法有三,分别是:首先要有羞耻之心,再有敬畏之心,后有勇敢之心。
羞耻之心。
但凡改正错误的人,首先,要有羞耻之心。想一下,古代那些圣贤之人,跟我一样堂堂男子汉,为什么人家就可以名垂千古,而我就落得身败名裂的地步?还不是因为在尘世间的私情耽搁太久,偷偷做些违反道义的事情,自以为无人知晓,还一脸无愧的样子。慢慢地就沦落成了禽兽,自己还不知道。人世间,再也没有比这样的事情更羞耻的事了。孟子说:“羞耻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天大的事。”如果能够感到羞耻,那就是圣贤之人,如果感受不到,那就只能是禽兽。这是改正错误的要点啊!
敬畏之心。
我们头上有天,脚下踏着地,鬼神是我们无法欺骗的,我的过错虽然在很细末的地方,但是,天地鬼神都是有目共睹,能够明鉴的。如果做了很大的错事,则会遭受很大的灾难,就算做的错事很小,也会折福的。我又怎么能不害怕呢?不单单这样子,就算是在没有人的地方,天地鬼神也能将我们的所作所为看得一清二楚;我们虽然做得很隐秘,还通过文辞进行修饰,但是心里的想法早就透露出来了,自己是没法骗过自己的。要是被人看破了,那么就毫无价值了,怎么能不恐惧呢?
勇敢之心。
人做了错事不肯改正的原因,大多数是犹豫、胆怯。我们必须要鼓起勇气,不再犹豫不决,不要总是等着。小的错误,就像是刺在肉里的小刺,要快点予以剔除。大错就像被毒蛇咬到了手指,要快点斩断,没有一点点迟疑。这就是为什么风行雷厉,容易成功的原因了。
三、积善之方
做好事,分为真的假的,直的曲的,明里的暗里的,对的错的,邪的正的,一半的圆满的,大的小的,简单的难的,都要深入分析。做好事却不深究其中的客观道理,就自称是做了好事。谁知道其实是造孽,浪费了一番苦心不说,还没好处。
凡人的欲望没被洗清,观察的眼睛没有打开,觉得善良的反而是恶人,恶人反而是好人,不为自己颠倒是非而感到遗憾,反而埋怨天下报应出错了。
那么,做好事的标准是什么呢?
做了对别人好的事情的,是善良的;做了对自己好的事情就是恶。要是对别人好,那么就算是打骂也是好的;如果对自己好,就算对人恭谦有礼,那也是不好的。因此,人们做好事,如果是对别人好的,那就是公,公就是真;如果只是顾着自己,那就是私,私就是假的。从心里想做好事的就是真的,照猫画虎就是假的。没有目的地做好事就是真的,有目的地做好事就是假的。这些都是要你们自己应当衡量的。
因此想要积德行善,一定不能听从耳目的感知,而是要用心里细末的地方去感知,默默地冲洗心灵,单单纯纯救济社会的心理就是直的。有任何一丝讨好世俗的心理的就是曲的。要是是单纯的爱人的心理就是直的,要是存在有一点点疾世愤俗的心理就是曲的。如果单纯尊敬他人的心理就是直的,存在任何一丝玩弄世事的心理都是曲的。这些都要认真细致地去分析。
其实,做好事也分大小,分为小的阳善与大的阴德。
但凡一个人做了好事,被人家知道了,那就叫阳善;做了好事没人知道,那就叫做阴德。那些拥有阴德的人,上天自然就会给予他回报。而拥有阳善的人,自然会享有天下的美誉,美誉也是福泽。但是上天往往会厌恶那些拥有名气的人。要是那些享有天下美誉的人不能名副其实的话,就往往都会出现各种祸患。如果一个人没有什么过错,却又莫名其妙背负了恶名的话,他的子孙往往都会突然发达起来。阴善和阳善的差别实在是微乎其微。
如果做了好事,心里却不是很在意,那么等到事成,就是功德圆满;要是做了一点好事,就一直心心念念着,那么就算一辈子勤快做好事,那也只能止步于一半善而已。就像用钱去救济别人,内里看不到自己,外面看不到别人,中间也看不到施舍了什么,这就是人家所说的三轮体空。
四、谦德之效
知道了立命根本,懂得了改过之法,再实行积善之方,基本上就可以达到富贵通达。但是,要想守住这份繁华,还需谦德之效进行辅助。
从前有句古语说过:“有考取功名之志的人一定可以考得到;有获得富贵志向的人一定可以得到富贵。”一个人如果有了志向,就如同树木有了根基;一旦人立下了一个志向,一定要让自己无论什么念头都保持谦虚,并且无论什么事,就算是如尘埃一般的小事也能为他人考虑,如此一来就可以感动天地。福泽都是决定于自身的。现在那些考取功名的人,最开始的时候哪里是有什么大志向的,不过就是一时兴起就去考,没了兴致就停止罢了。孟子说:“如果大王你对音乐喜欢到了极点的话,那就应该将它推广到平民中去,做到与民同乐。”对于我来说,考取功名也是这个道理。
至此,袁了凡的四训让人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