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3、4个月了吧,我终于看完了这本书,其实我可以一天看完的,因为有一半是我今天下午看完的,当然不是一目十行的那种看,前面的内容忘得差不多了,后面有两点我印象比较深刻。
一是蒋一轮和白雀的爱情故事,因为对自己小学生涯印象比较深刻,我总能联想到我当时的漂亮女班主任。文中蒋一轮和白雀最终没有走到一起,曹老师这种略显悲情的写法可能正是当代小学生所必需的,并不是每个故事都是结局美满的童话故事,孩子们终究要面对这个现实,蒋和白的恋爱史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心中理想的爱情,浪漫唯美。但最终两人因为家庭等因素不得不分开。婚后的蒋一轮回到油麻地小学教书,我不确定是不是因为白雀的缘故,如果是因为白雀的缘故,我也不确定这种貌似“婚外情”的行为是对是错,后来蒋的妻子看到蒋和白的书信后一病不起,于是蒋一轮又一直陪着他的爱人,直到爱人好起来。我觉得蒋一轮的故事特现实,没有蒋一轮为了爱情奋不顾身(非白雀不娶),却会在婚后想着白雀。但又在妻子病倒后选择照顾妻子,担负起一个男人对家庭的责任。这或许就是爱情与婚姻的第三者-现实吧。
二是杜小康这个孩子,小康一名预示着他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小康开始是一个富二代,干了好多好事,也是学习好,爱帮忙,有担当的代表。但我有个疑问,假设杜小康不是一个富二代,只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小孩,或者是贫困人家的孩子,他还会如此优秀吗?我想答案极有可能是否定的,杜小康因为家庭作业优越,他拥有可以试错,犯错,并从中成长的先天优势。而一个贫困家庭里的孩子是不允许犯错的,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杜小康的优秀是不无道理的。后来杜家没落,杜小康的心理变化很典型,尤其是他刻意表现出快乐的样子,而后接受现实的过程,显然,他骗不了别人,更骗不了自己。最终杜小康变成了一个平淡务实的人,小小年纪就学到了人生的真谛。关于杜小康,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在游戏中担任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原来居然并不是随意的,是的,对于普通人接受命运赋予的角色并演好就已经很不错了。
其实我一直想看这本书来的,初中的时候学了一篇文章,是这本书的一段节选,当时我的首次离开家去镇里念初中,面对新的,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我一下子接受不了,总爱哭鼻子,想家人,想回家。文中关于家和小伙伴的描述更是令我格外想家,所以对这本书一直情有独钟。另外,为什么我一下午看了一半的书,我努力尝试着让自己静下心来,不再焦虑。经历着焦虑、心慌、失眠等一系列让我快要窒息的负面情绪。希望我能克服焦虑,于困苦中变得坚强。
关于《草房子》的两点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