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概括
在中篇小说《外套》的开头部分,作家就用幽默和嘲弄的笔法交代了主人公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的丑陋长相、卑贱名字的由来以及低下的小抄写员职业和孱懦柔弱的性格。然后详细描写了他外套破到无法再补,只好做了件新外套和外套被抢的遭遇以及悲伤而死的过程。这个可悲的故事最后意外地生出一个荒诞不经的结尾。据说死去的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晚上经常在卡林金桥头和附近一带出没,寻找生前被人扒去的外套。一个寒风凛冽的晚上,那位曾经臭骂了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的大人物在酒后去情人家的路上,猛然觉得有人紧紧揪住了他的衣领。扭头一看,惊恐地认出剥他外套的人正是已经死去的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大人物魂飞魄散,惊恐万状,吓了个半死。到家后发现没有了外套。本选文就是该小说中间部分的内容。
二、作者介绍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1809-1852)
俄国小说家和戏剧家。出生在乌克兰波尔塔瓦省的一个地主家庭。1828年年底,来到彼得堡,做过小公务员。1830年,小说《圣诞节前夜》问世,获得好评。不久,小说集《狄康卡近郊夜话》出版,小说取材于乌克兰乡村平民生活和民间传说,鲜活、充盈、迷人。1835年,果戈里出版小说集《米尔格拉德》和《小品集》。《小品集》和他后来创作的4篇反映旧俄京城生活的小说一起被称为“彼得堡故事”,其中《狂人日记》和《外套》是反映“小人物”命运的名篇。这些小说以犀利的文笔深刻地审视人类的庸俗,也以充沛的激情刻画了老布利巴等哥萨克英雄的形象。1836年,果戈里的五幕讽刺喜剧《钦差大臣》首演。以市长安东·安东诺维奇为代表的官僚集团和以赫列斯达科夫为代表的纨绔子弟是“俄罗斯丑恶”的集中体现者。喜剧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但作者却在贵族社会的巨大压力下被迫离开祖国。1841年,果戈里在国外完成长篇小说《死魂灵》第一部。小说深刻地批判了唯利是图的新兴资产者、腐朽没落的官僚阶层,以及作为农奴制度支柱的宗法制地主。在层层展示这幅“群丑图”时,作者显示出高度的讽刺技巧和艺术概括的力量,其中地主群像的塑造尤为人称道。果戈里“含泪的笑”的特色在这部作品中有清晰的体现,作者在小说中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讽刺手法,或明讽、暗讽,或采用反语、夸大语等,造成了强烈的讽刺效果。果戈里的创作震撼了整个俄国社会,推动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波澜壮阔主潮的出现,果戈里也被称为俄国文学“自然派”的代表。
三、《外套》果戈里描写“小人物”的特点
《外套》是果戈里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表达了作者对“小人物”的深切同情。从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果戈里描写“小人物”的特点:
1、以人道主义的激情,描写“小人物”受人践踏的不幸命运。主人公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在某机关当一名卑微的文书抄写员。几十年来,他整日伏案抄写公文,脸色灰暗,面容憔悴,穷困潦倒,食不果腹。在机关里他得不到起码的人格尊重,人人都可以对他发号施令,可以肆意嘲弄和侮辱他。他节衣缩食做成的一件外套被强盗抢去后,不仅申诉无门,而且还遭到“大人物”们的蛮横训斥。
2、在哀其不幸的同时,真实地写出来沙俄官场的腐败空气对“小人物”精神上的摧残。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在长期的精神压抑下,变得逆来顺受、麻木不仁。在人们侮辱他时,他只会忍气吞声,至多只会发出“让我安静一下吧!”的乞求。同时,贫乏的精神生活毁掉了他仅有的才能,他已将抄写公文作为生活的唯一乐趣。
3、写“小人物”在忍无可忍情况下的反抗,表达了作者的忧愤。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在痛苦和孤独中离开人世后,化作了幽灵,他狠狠地惩罚了那些骄横跋扈的“大人物”。小说最后虚幻的一幕,既揭露了“大人物”色厉内荏的本质,又反映了“小人物”蓄之已久的强烈愤懑和反抗情绪。“含泪的笑”是果戈里创作的一大特色。如果说从《外套》中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身上更多的看到的是作者饱蘸同情的含泪的幽默的话,那么在那些“大人物”身上则是饱含讥讽与愤怒之泪的笑,小说结尾之处那虚幻的一幕令“大人物”丑态百出。果戈里没有故意去制造什么笑料,他的讽刺利刃的基石是形象的真实,其中饱含着作者对祖国和民众命运的深切忧虑与关注。
四、知识链接
含泪的笑。果戈里的作品贯穿着一种独特的讽刺幽默风格。他常常采用夸张的手法,赋予人物和事件以变形,逗人发笑。实则明褒寓贬,笑中含讽。例如,在果戈里的笑下,地主、官僚、贵族、高利贷者一个个行为乖张,怪癖凸显,既滑稽可笑,又奇丑无比。但在他的嘲笑之中总是透出一种无奈与痛惜的泪水。特别在对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上,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含泪的笑”溢于言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