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提高全球居民健康水平容易吗?
穷人因为治疗疾病负债累累,会使本来的经济状况更加雪上加霜。预防疾病防患于未然是成本极低,成效显著的方式。各级政府也积极的提出预防性措施。比如为了避免贫困地区常见的传染病,寄生虫病,政府会提倡饮用纯净水、发放免费的蚊帐、发放抗蠕虫药片、注射疫苗、或提倡食用加铁面粉。
但是穷人显然并不买账,他们常常把钱花在昂贵的治疗上,而不是廉价的预防。由于政府保健服务者的高缺席率以及动力的缺乏,生病的穷人更愿意找无资质的江湖郎中,服用抗生素或直接进行注射治疗。这些医生一般会存在诊断不足或用药过度的问题。导致穷人延误治疗进程,或产生耐药性。
作者在分析人们的心理时提出,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心理沉没成本”,人们更有可能会利用他们为之支付很多钱的东西。此外人们可能会根据价格来判断质量,恰恰是由于某物品是廉价的,人们便可能以为它没有价值。所以政府提供的免费或低成本的服务都会给穷人一种医疗保健不重要的印象。而且漫长的养生保健带来的好处只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实现,而费用却需要今天来支付。因此,穷人更愿意支付费用,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对此作者的建议是设计适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助推物品”,也就是贿赂别人去做你认为他们应该做的事。比如给打疫苗的人一些小奖品。贫穷国家保健政策的首要目标应该是,让穷人尽可能容易地获得预防性保健,并规范病人所能享受的医疗服务质量。
最后作者也希望我们不要鄙视穷人的思维。他们陷入困境的原因与我们其他人是相似的,比如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我们的生活周围充满了无形的助推力,比如打开水龙头就能喝到干净的饮用水,婴儿会被强制接种三联疫苗,看病也会有医保的帮助,可以很容易的了解到病毒传播的相关常识。这些司空见惯的事都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穷人需要自己分析做出判断的,而他们大多都是没有受过教育的。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抱怨他们目光短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