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帽子:
我们是如何给他人贴标签的
当人们喜欢或受不了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贴标签:
他是一个勤奋的人,他是一个自私的人,他非常懒惰、自以为是。
我们也喜欢给事情贴标签:
这是一件不公平的事。
这都是我们给他人贴的标签,根据我们经验里的标准给他人扣上了一顶不属于他的帽子。
我们对于“虚伪”有个标准,于是他人符合了我们这个标准的时候,我们就会给他人贴上这个标签。
可是所有人都觉得他是虚伪的吗?显然不是,他自己、他妈妈或者他几个要好的朋友就不会这么觉得,那么这就不是个事实。
因为如果是事实,就不会有这么多分歧。
有一根竖的圆柱体,可以写出字来的东西,中国人给了它一个定义,叫“笔”,使用英语的国度则把它定义为“pen”,因为这两者的概念所指相同,因此这两个语言体系里的人把它们进行了等同。
你呢,你认为它是什么?你会说它是笔吗?现在有一只小狗突然跑进了房间,对着这支叫作“笔”的东西瞪了一眼,然后你问它:“这是什么?”它会说:“汪汪”。
假如你懂狗语,你会翻译为“笔”吗?可是它用嘴巴叼起来跑出去了,那对它来说只是一个磨牙玩具。
在你眼里,那是笔;在狗眼里,那只是个磨牙玩具。
有人不小心拿它捅到了别人,现在它成了伤人的利器!它已经不再是一支简单被叫作笔的东西了。
所以你把它叫作笔,我只能说这是你的观点和你的态度。
即使很多人认同你,但那也不是普世皆准的。
时光回到10万年以前,假如它已经存在,没有人类也没有语言,那么,它叫什么呢?它不需要名字,它就是一个圆柱形的可以用来写出东西的玩意,就存在于那里,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命名,但这都不影响它的存在。
所有定义都是人从自己的角度给的,即使你从大众的角度学习到的,那也是自己给的。
即使是人类公认的,那也不是宇宙通用的,因为宇宙从来不需要定义。
你认同了很多人通用的定义,你就要为这个定义负责,因为你认同了,但你不能强迫别人跟你一样认同。
正如鲁斯· 贝本梅尔这首诗: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使劲看了又看
但从未看到厨师,
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
调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着炒菜的炉子——
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
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
你看到的是厨师,还是
有个人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
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
我们说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
和意见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
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
这只是我的意见。
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我们所观察到的别人、事情、行为强贴上一个标签,定义为懒惰、不负责、不道德、错误,那都是我们自己在自己的世界里给别人贴的标签。
萨提亚将这种我们把别人定义为什么人的行为称为“扣帽子”,也就是名词化。
我们把一顶不属于别人的帽子强行给他戴上,让他在我们面前呈现出我们认为的样子。
扣帽子主要有两个心理过程:
投射。
我们在他人身上看到的特点,其实都是自己的特点。
如果你心里没这个东西,你就不会做出反应。
投射作用,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
投射的实质,是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
如果你讨厌懒惰并给他人扣上一顶懒惰的帽子,通常是你不接受自己懒惰的一面。
如果你给他人扣上自私的帽子,通常是你接受不了自己是个自私的人。
你所讨厌的他人的特点,其实就是你不接纳自己的一面,你给自己的人生做了一个限定,规定了哪是该做的哪是不该做的。
标准不同。
我们对于某个名词有了自己的标准和定义,然后用我们的名词对他人进行了限定。
比如说我们的努力程度,在一些人眼里看来我们是“懒惰,不爱努力的”,在另外一些人看来我们则是“十分勤奋,非常努力”的,那我们到底是努力还是不努力呢?不同的人给我们扣了不同的帽子,但那只是别人的。
在不同标准的人眼里,就会给他人扣上不同的帽子。
你怎么界定固执、计较、虚伪……呢?
这些都是自己的标准,所以不同的人看同一个人会不一样。
即使大多数人同意你的观点,也只是这部分人的标准和你相近而已。
这些都是我们的评判。
萨提亚把它隐喻为我们的心里住着一个“大法官”。
大法官的作用就是评判,我们总拿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评判自己,乱扣帽子。
我们有着绝对的真理,凡事不管是谁,一定要按照这个标准来。
当自己没做到的时候,大法官就会指责自己;
当别人没做到的时候,大法官也会去指责别人。
我们在给别人扣着帽子,也被别人扣着帽子。
微信:tang-zkyxls我是汤丽兰,专注0-18岁儿童心理研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萨提亚家庭治疗师,提供亲子课程,父母课堂,心理咨询,青少年训练营,演讲口才训练,微信:tang-zkyxls
如果在育儿过程中有什么疑问可以留言提问。我会解开你的疑惑,让你育儿不再迷茫。欢迎新老朋友一起聊聊养孩子那些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