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山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古人心中的黄河源头,如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看到黄河就大喊家
积石山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古人认为黄河最早的源头在这里,居住在这里的民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等),看到大河(黄河),就就像是看到了家,并在心里不由地呼唤:大河——家——大河家!那是他们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也是他们的家国情怀,更是中华民族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共同体的地名最强音!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隶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临夏州西北角小积石山东麓,南北宽约33千米,东西长约37千米,总面积909.97平方千米。 截至2021年,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辖7个镇、10个乡,11个社区居委会和145个行政村,876个村民小组。 有汉族、回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土族等十个民族。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常住人口239390人。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甘肃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处于东经120°41′—103°05′,北纬35°34′—35°52′之间,东南与临夏县接壤,西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毗邻,北与青海省民和县隔河相望,东北部与永靖县以黄河为界,2020年2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
积石山也可以是两座山,积石山,系祁连山延伸部分。因历史上有两个积石山,为区分,人们常称此山为“小积石山”。是甘肃省临夏州境西界中南段南起土门关、北至黄河边一系列山峰及其东侧山峰的总称。全长50公里,总面积320平方公里。是黄河支流清水河和大夏河中游一系列支流的分水岭,是甘青两省之间的分界线,也是青藏高原过渡到黄土高原的标志性山脉。此积石山,一般认为是《禹贡》所记载的“导河积石”的积石山,即大禹是从循化县黄河峡谷的积石关开始治理黄河水患的。
大积石山亦名积石山。即今青海东南部之阿尼玛卿山。《史记·夏本纪》 《正义》:“(黄河)东南潜行入吐谷浑界大积石山,又东北流, 至小积石山。”《元和志》卷39河州枹罕县:积石山“今名小积石山,在县西北七十里。按河出积石山,在西南羌中……故今人目彼山为大积石,此山为小积石”。
这就是说,大积石山和小积石山都可以称为积石山,现在,人们一般把小积石山叫积石山,把大积石山叫阿尼玛卿山。除了大禹治水,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就在积石山,或者说积石山就是黄河的源头。
现在,熟悉地理的人应该知道,黄河在积石山段时差不多已经流了1500公里,该段的河水的流量依然很大,已经是一条大河了,但古人却认为这里是黄河的源头。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因为黄河在这里已经是一条大河,古人自然也清楚这里不可能是黄河的源头,但由于积石山再往上游走,西有积石关,临积石山,峡中两岸石壁森立,相去甚迫促,黄河经过那里好象在沟渎中行,再加上青藏高原恶劣气候条件,常人根本没有能力溯河而上去找寻源头,所以,才把这里当成了黄河的源头。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哺育了中华文明,自古以来,望着浩浩汤汤的大河,中国人对它的发源地充满了好奇,从未停下过探寻的脚步。从先秦典籍《禹贡》《山海经》《穆天子传》开始,就有关于黄河发源地的记载。此后,从汉代出使西域的张骞到唐代大将侯君集、李道宗,从明代的旅行家宗泐、徐霞客到清朝的阿弥达,都留下了他们探寻大河之源的身影。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数次组织人员对江河之源进行了科学考察。
人们对江河源头的认识出现过很大的偏差,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回朝后,报告汉武帝说:“于阗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盐泽去长安可五千里。”意思是黄河源头在今天的罗布泊,在罗布泊之南的昆仑山。这种说法印证了《禹贡》“导河积石”以及《山海经》认为黄河源出于昆仑山的说法,和《穆天子传》《尔雅》一样都继承了“河出昆仑”的观点。汉武帝对此深信不疑,于前119年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想要穷探河源并寻找昆仑山。
《汉书·西域传》对张骞的成果进行了描述:“葱岭以东,南北有山,相距千余里,东西六千里,河出其中。”另云:“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中国古人所谓的“葱岭”是今天的帕米尔高原,也就是说,张骞认为,西域之河潜行地下,从积石山流出来,成为黄河,而真正的源头在西域。
现在看来,这些不管是对了还是错了,积石山都站在了中华民族的源头风景,也都站在中华民族一直努力探寻黄河河源的风景里,对与错已经不是十分重要了,重要的是曾经记述过、寻找过、存在过。
积石山夏为雍州地。商、周,为羌、戎地。
战国末期,入秦国版图。秦昭王二十八年(前278年),秦置陇西郡,县境属秦枹罕县。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县地仍属陇西郡枹罕县。
西汉初,县地属陇西郡枹罕县,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取天水郡、陇西郡、张掖郡三郡各二县,置金城郡,县境属金城郡枹罕县。神爵二年(前60年),置河关县,属金城郡。东汉初,县地分属凉州刺史部金城郡河关、枹罕两县。建武十二年(36年),省金城郡入陇西郡,枹罕、河关县皆属之。中平元年(184年)十一月,陇西宋建聚众据枹罕割据自立,自号“河首平汉王”,设百官,改元自立30年。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遣夏侯渊率兵攻克枹罕,斩杀宋建,平定河关,渡黄河入小湟中,河湟遂安。
三国时,属魏。
西晋初,属秦州陇西郡。西晋惠帝永宁中(301—302年),凉州刺史张轨分西平郡界,置晋兴郡。在县地大河家设临津县,属晋兴郡。十六国时,自治县境相继为前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后凉等割据政权辖地。
西秦永康元年(412年),属建昌郡,北魏,又设置。乞伏暮末永弘四年(431年),西秦为夏赫连定所灭。县境遂入于吐谷浑。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县地入北魏管辖。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河州刺史杨宽于凤林川置凤林县,县境东南、东北部地面属凤林县管辖。北周时,县地分属凤林县和枹罕县。
隋初,县境属枹罕郡,开皇三年(583年),改枹罕郡为河州,县地属之,大业三年(607年),改河州归枹罕郡,临津县属之。后设积石镇。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河州,辖枹罕,县境属之。贞观五年(631年),置米州。贞观十年(636年),米州废,设米州县,属河州。贞观十一年(637年),置安乡县。永徽六年(655年),米川县移于黄河以北(青海省境),改属廓州。仪凤元年(676年),安乡县西移至安乡城(安集乡境内),县地分属安乡、枹罕二县。随后设积石军归属陇右节度使。天宝元年(742年),改安乡县为凤林县,改河州为安乡郡。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县地陷于吐蕃。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趁吐蕃内乱,率众起义,收复河西及兰、河、岷等十一州,县地归唐,不久,复陷于吐蕃。
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吐蕃唃厮啰政权强大,控制河湟地。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木征以河州归附,复置安乡郡,属熙州路。五年(1072年),宋遣王韶击败木征,置熙河路。六年(1073年)五月,王韶命景思立知河州。县境属之。
金天会九年(1131年),金兵入陇右,取熙、河、兰诸州,河州入于金。天会元年(1123年),金设积石州。金初,沿宋制,县地属临洮府河州。皇统二年(1142年),更临洮府为临洮路,仍属之。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蒙古灭西夏后,攻克河州、积石州,县地入蒙古汗国。
元初,属陕西行中书省巩昌路。元始祖至元六年(1269年),改河州为河州路,隶宣政院,辖定羌、宁河、安乡三县。
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将邓愈攻克河州。洪武四年(1371年),置河州卫,受辖于陕西都司西安行都卫。基层实行里甲制度,河州原制45里,明嘉靖时人丁减少缩为31里,县境内有银川、木叶、吹麻、下川、样卑5里。六年(1373年),置河州府,领宁河、安乡二县,县地属安乡县。成化九年(1473年),改河州军民指挥使司为河州卫,复置河州。县境银川里、木叶里、吹麻里、样卑里、下川里皆属河州。
清初,县境属临洮府河州管辖。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废除明代里甲制,改设会社制,县地为西乡二十九会中的十八会。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河州同知于循化营,设循化厅,县境内癿藏、红崖、端言、回回、迭古、仰化六部族,归其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分甘肃省行政区划为七道,县地属兰山道河州。民国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废府、州制,将河州改为导河县,县境属之。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导河县为临夏县,县境癿藏、小关、中咀岭、居集乡部分沿山地区属循化县,银川、铺川、安集等地属永靖县,其余属临夏县。
1949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石山解放,人民获得新生。
1949年8月至1958年,县境除安集、银川、铺川乡外,其余属临夏县。
1958年底,临夏市、临夏县、永靖县合并为临夏市。
1961年,恢复临夏县建制,县境属临夏县。
1980年6月14日,国务院批准成立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在这漫长的史料里,有两个非常关键的词需要说道说道:一是枹罕县;二是河州路。
秦置枹罕县,属陇西郡,治在原罕羌侯邑(今临夏市双城)。西汉初枹罕县仍属陇西郡。昭帝始元六年(前81),改属金城郡(治在今兰州)。枹罕县址东移至今新集镇古城村。枹罕这个地名非常有名,也可以说是元代之前,积石山地名的一个分水岭,即元代以后,枹罕这个名字才逐渐被少用的。但是,如今它依然是个顽强的存在,即枹罕仍然是一个地名,不过成了一个镇——枹罕镇,隶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地处临夏市西郊,东接城郊镇,南至大夏河,西与临夏县毗邻,北靠北塬山。区域面积31.14平方千米。2018年,户籍人口37259人。
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河州,十六国前凉分凉州东部六郡地置。以州界近积石山,取《禹贡》“导河积石”之义为名。治枹罕县(今甘肃临夏市)。西秦末地入吐谷浑。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于此置枹罕镇,太和十六年(492年)复改为州。辖境相当今洮河、大夏河中下游,湟水下游及桑园峡、积石峡间黄河流域地。隋开皇元年(581年)分东境置兰州,辖境缩小。
唐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吐蕃。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复置。属秦凤路。元改为河州路。明洪武初先后置河州卫、府,不久并府入卫;成化中复分置州,不辖县,属临洮府。清雍正四年(1726年)并卫入州。乾隆初改属兰州府。1913年州废,改为导河县。为通河、湟门户,宋时汉中茶由此运入吐蕃族境,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都实探查黄河源经此,明初于此置茶马司。
可以看得出来,河州路在元代相当于一个省。而河州之名在早在《诗经》里说是一个浪漫在存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需要说明的是,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是元代之后就有的,他们都与历史上的蒙古西征有关,基本上都可以说是蒙古西征之后的“回回人”与当地民族的融合而形成的。这些民族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家爱国,而这也是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他们的家国情怀。
在积石山,有一个地方叫大河家,如今是一个镇,地处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城最北面,东与石塬乡毗邻,南与刘集乡、石塬乡相接,西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以积石山脉为界,北与青海省民和回族自治县以黄河为界。区域面积51.64平方千米。2018年,户籍人口31077人。清代,这里属于属西乡二十八会。1953年,属临夏县第七区。1958年,设大河家乡,后改为大河家公社。1981年,成立大河家公社。2004年,大河家乡改设大河家镇。2006年,撤销四堡子乡,合并为大河家镇。 2020年6月,大河家镇下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大河家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我在《丝绸之路中国故事》里曾经写到过:生活在这里的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等民族,如外出回到家乡,一看到大河(黄河)就认定自己到家了,在心里就会不由自主地呼喊——大河——家——大河家!这种呼喊,是人们内心深处真实情感最直白也最热烈的表达,是我们的家国情怀,也是我们对家园深深地热爱。是可以让人感动的,也是可以让我们自身战胜困难,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和壮大的无穷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