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家国学与传统文化
道法自然——画家赵春秋的写生创新之路

道法自然——画家赵春秋的写生创新之路

作者: 郑辉贤国学艺术 | 来源:发表于2019-06-06 00:04 被阅读13次

    道法自然

    ——画家赵春秋的写生创新之路

    文彤

    正是春暖花开的人间四月天,画家赵春秋老师带领众弟子在太行山写生,朋友圈里看到他的最新写生作品与美景实拍,顿时产生一种江山不如画的感慨。春秋的写生作品画得好,是公认的,甚至曾有粉丝评论说“赵老师的冰雪画得好,传统山水画得更好,而写生山水画得尤其好”,虽然过于主观,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春秋老师在写生中扎实的功底与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赵春秋  长白山孤顶子写生作品(2006)

    写生的重要性,对于中国画家,尤其山水画家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千百年来被历代画家奉为圭璧,在山水画的传统与创新之间,写生是必不可少的一架桥梁。写生是面对自然物像时的一种观照方式和审美诉求,是画家面对自然的用情抒写,是借物表达意趣和感悟的手段,它承载了艺术家特定的生命感受和情感体验。当画家面对自然物象进行笔墨呈现时,就已经是画家参与创造出来的作品。从这一个意义上说,山水画的写生不仅仅是认识和感悟自然物像的过程,还是表达生命体悟、弘扬时代精神、体现当代审美取向的创新创造过程。

    赵春秋 2009 云台山写生

    对于写生,春秋老师在数十年的画家生涯中一向不曾松懈,生长于孔孟之乡的他,在饱读诗书之余,走遍了齐鲁大地的山山水水,营丘故里、巍巍泰山都留下过他足迹。春秋籍贯山东诸城桃林乡,气候宜人,冬暖夏凉,一年三季在青山环抱之中,鸟语花香,绿水常流,风景秀丽。附近的五莲山、九仙山都是风景名胜区。春秋老师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跑十几公里的路去五莲山画写生,路人看到一个小孩子拿着铅笔在画板上勾勾画画,感觉很幼稚,不过,现在想想,那时候很幼稚的举动奠定了一辈子的良好习惯。

    赵春秋 2019年宕昌县官鹅沟写生

    赵春秋 宕昌县官鹅沟写生(2019年)

    北宋山水画宗师李成故里营丘,也就是今天的青州,距离诸城不算远,自然也是春秋老师多次拜访过的地方,一开始看到的景感觉是与画上是有区别的,但是随着走的地方多了,随着对李成的了解深入了,通过他作品的深入解读,发现他真正印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过他的作品,想象千百年来的沧桑巨变,能够由现代生活追思古人,体味他当年作画时候的心境,感慨颇深。李成的画之所以多写平野之景,是因为他心中有这段奇,有股气,有这个块垒,所以他把自然物象的东西取过来为自己代言,说是为“余为山川代言”,其实是山川代他发泄胸中之块垒。

    赵春秋 雪山寒林

    (此为春秋老师的早期冰雪作品,雪地皴还没有被探索出来)

    赵春秋千里共明月

    春秋老师擅画冰雪,写生最多的自然是他曾经生活了十六年的长白山区,十六年里,他深入生活,无论是东村三户西村两家的山野农家,还是荒凉无人积雪没膝的沟沟岔岔,都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甚至连春节也无暇走亲访友,而是到长白山的林海雪原拍照写生。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在传统的基础上师法造化、师法自然,终于创造出了“雪地皴”这一新技法。雪景山水诞生后的一千多年里,雪地一直以借地为雪来表现,既体现不出雪的厚度,也无法表现雪地上的自然状貌。“雪地皴”用独特的笔法来描绘雪地状貌,既符合冰天雪地的自然大美,又体现了高超精湛的笔墨美,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皴法。善于创新的画家往往不会墨守成规,春秋使用雪地皴不仅能表现雪地,还可以表现空中的流云、山间的烟霭、积雪的雪松,甚至海浪。技法的创新的同时,春秋还琢磨研发出了专门用来画雪地皴的工具雪地皴笔,寻常的毛笔都是尖锋的,而雪地皴笔则为平头齐锋,都说雪地皴笔是万能的,“上画天,下画地,中间画空气”——春秋老师曾如此调侃此笔。

    赵春秋 2008年太行山写生

    赵春秋 2008年太行山写生

    赵春秋 河南太行山写生(2008年)

    赵春秋 太行雪意

    赵春秋 太行风骨

    赵春秋 岁月无声山有痕

    赵春秋 皎皎古月照太行

    赵春秋 犹有明月照空山

    “千里跋涉为写生,踏遍太行三百峰。天地早有移山手,秃管遥指笑愚翁。”“猎猎天风荡层峦,铜浇铁铸自岿然。一笔淡墨喷薄出,满纸烟云王相岩”。2008年第一次到太行山写生时,春秋老师曾留下这样充满豪情的诗句,那次写生他也收获颇多,在写生基础上,摸索出适合太行雪景题材的新表现方式,运用笔墨变化的规律,把写实与情感、表现与抒情结合起来,将气势恢弘的太行山与皑皑雪景结合起来,创作出一系列震撼人心的冰雪精品,如《太行风骨》《岁月无声山有痕》《犹有明月照空山》《皎皎古月照太行》等,歌颂了太行山的风骨与精神。这种探索蕴含着他对于生活的深刻体察和诗意关照,充分显示了他对传统笔墨形式的突破与创新,契合了时代的审美取向。

    赵春秋 2019年太行山写生

    赵春秋 2019年太行山写生

    赵春秋 2019年太行山写生

    赵春秋  2019年太行山写生作品

    如今十余年过去,2019年4月,春秋老师带领弟子再上太行山,山川依然,景物不在,好多地方都被破坏了,感觉挺可惜的,但这个地方还是钟灵毓秀,天地之造化,鬼斧神工。春秋老师说:去洪谷子写生处看山石的纹理,回过头来再看他的作品,就感觉其实他画得太写实了,只不过这种写实,已经高出了我们今天相机写实的审美境界,一下子就把山的本质、实质、精髓抓住了,反映在画面上,真正的做到物我两忘,把自己的主观感受与自然大化完全融为一体。你说这是山上原有的景物吗?不是!你说这是他心里的景物吗?也不全是!其实这是两者之间的,是两者兼而有之的。荆浩所画的山水,既是我们眼里看到的太行,也是荆浩心里的太行,眼前的太行加上他心里的太行,才是我们看到的他笔下的太行。

    赵春秋 2019年太行山写生作品

    自然物象是丰富多采、变幻多端的,面对新的题材和表现内容,要探索符合时代审美需求的新的表现形式,必须依靠敏锐的观察,对自然物像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体验,才能表达出山水画的意境和神韵。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道法自然”一语道破了山水画的关键之所在,道出了山水画艺术是艺术家对宇宙大生命的感悟,是对人生自由的追求,对艺术的自由本质的把握与升华。对于写生,春秋老师也总结提炼出了很多珍贵的经验:“画家在现场写生的时候,要有乾坤大挪移的本领,根据画面需要取舍剪裁,按照美的法则和自己的审美感受来组织画面,画出来的写生,既要有真实的临场感,又要符合美学规律,还要有自己的情感在里面。”“不要试图与照相机争功,要画出自己的感受,画出自己的情感,学会高度概括取舍和归纳组合,在写生过程中不断调整、思考,使其更符合画家的审美需求,调动自己的学养,在写生中发挥、创作。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写生的过程是融入主观意境,借物抒情的过程。”

    赵春秋 2019年太行山写生作品

    提到太行山,笔者总能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中国画的创新探索之路,何尝不是充满艰辛和坎坷呢?这些年来,春秋老师写生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过,从东北长白山到台湾阿里山,从东海之滨的崂山到西北的岷山,从青藏高原到锡林郭勒大草原,从国内到国外,他说他一直跋涉在追梦的路上,饱游沃看、道法自然,自然风景转化为胸中丘壑,胸中丘壑又化作笔底云烟……我们有理由相信,春秋老师通过写生走出的这条创新超越之路,是会越来越宽阔的,让我们期待他的更多精彩作品!

    赵春秋老师

    2019年太行山写生作品欣赏

    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法自然——画家赵春秋的写生创新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kk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