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和专注两个词放在一起会不会觉得矛盾? 那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早上在简书上看到一个段子:过年时舅舅问他月薪多少,他回答8万,结果舅舅一整个年都没有好脸色给他。 大姨问了他同样的问题,他回答了3千,整个年大姨对他嘘寒问暖,还主动帮他找工作。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有一种“见不得人好”的认知偏差
还不明白,我们再来举个例子!
两份一模一样的工作,只是工资不同:
• 9000元收入,同事的工资是7000元;
• 11000元收入,同事的工资是12000元。
你会选择哪个?现实中,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在他们看来,比别人好,比自己过得好重要。
事实是开放让整体财富和平均财富都在增加。财富并不是零和游戏,头部并不是因为抢夺了大部分人的资源而崛起。事实恰恰相反,开放让每个人都受益更多。虽然同事领了12000,但你的工资也增加了2000,实现了大家一起好的局面。
当你有了“一起好”的意识,我们才能更好的把注意力专注在自己身上,清楚自己的不足,认清形势和规律,才能领到12000,甚至更多。
最后实现“比较富”而不是“一起穷”。
再来举例说明!
创业者创业的时候,常常有一种误区,就是总觉得自己做的业务没什么价值,总觉得对方的业务好——2B(对企业)的总觉得2C(对客户)的业务带劲,大家都认识你,还直接接触客户,好赚钱;而2C的总觉得自己的业务又苦又累,实在不如2B业务清爽。个人发展也是,做技术的总羡慕做市场的人有趣,而做市场的总觉得做技术的人有真本事,彼此羡慕。
这个时候,你给他看报告、看测评、讲道理都没用,这不是智商问题。你不妨带做大众市场的看看做关系的酒局,带做关系的看看做大众市场的一个个拉客户的不易;让做技术的跟着做市场的人跑几趟,或者让做市场的人检测一段代码……基本他们都会重新回去做自己擅长的工作。
经历越多,越能明白,高明与不高明的观点的差距并不在于智商,而是在于眼界。在今天,人与人在知识获得上是公平的,眼界的差距会反馈到心智上。这个决定因素,就是视野开放。
当你站在趋势的高度看待产业,站在行业的高度看待企业,站在价值链的高度看待自己,你会理解什么是真正需要专注的竞争力。
专注和钻牛角尖的最大区别就是视野,视野来自开放。如果你没有看到更大的世界,就会总想着“也许会有更好的可能呢”;当你看完了全局,也就更加能够回来安心做自己。
只有开放,才能专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