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培养孩子也考虑“复利”思维,是不是有点太功利?
在我眼里,培养出一个将来能够独立自主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在这世间好好地与自己相处与世界相处走好属于自己的人生路,对于父母来说,这跟通过“复利”来获得财务自由的道理是一样一样的。从“复利”的思维中,我感悟到的关于培养孩子的启发。
一、让孩子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只是记住知识——用发展的眼光来培养孩子
很多年来,那么多人抨击中国孩子填鸭式的教育。以前感受不深,后来终于体会,很多人念了十几年的书就是上了一个假的学,还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为什么?因为这样的教育更多地是关注一个孩子是否记住了更多的知识的结果,把大脑作为一个储存知识的工具来培养,而很少去关注如何培养孩子去寻求答案的能力,培养孩子遇到问题来解决问题的本领。可能考了一个很高的分数,却处不好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经营不好自己的人生。
并不是说去记住知识不好,但把学习等同于去记得更多地知识,会浪费太多孩子的时间精力而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记忆知识的能力已经可以被人工智能代替,而只学会了知识可能在未来只等同于一台机器。
而什么样的能力才是真的可以给孩子的未来产生“复利”的呢?从小引导孩子学会观察世界,并引发孩子对这个世界种种现象的思考,进而倒逼他去寻求答案,这个过程应该是我们更要重视的。与其直接告诉他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不如带他去池塘看看那些游动的蝌蚪再去看看那些一蹦一蹦的青蛙。与其记住很多的公式,不如去多多尝试动动手做做实验亲自去探究。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美国的教育是有阶层的,贫穷人家的孩子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可能应付得了考试就行,中产阶级家的孩子接受的是素质教育,琴棋书画多学几种技能就可以在以后获得比别人更多被人选择的机会,而精英家庭的孩子接受的教育是培养做决策的能力。从只是知道知识到掌握技能再到思考解决问题决策的能力,这能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孩子未来在这个社会立足于何处。而我认为,能够学会思考能够通过自己判断做出决策解决问题,才是一个未来优秀的人的标准,前两者可能很快会被机器人所取代。
二、你家的孩子学的不一定非得跟你邻居的孩子学的一样——寻找适合孩子成长的路径
现在中国兴起儿童教育热,孩子从小就可能要上很多个所谓的兴趣班,甚至出现了“兴趣班鄙视链”,可能邻居孩子同事孩子同学孩子在学什么,也会跟着给孩子报班,而且兴趣班启蒙的年龄越来越低,基本要从娘胎开始了。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做父母的焦虑。作为孩子妈,我也有过这样的焦虑,而静下来想想,我家的孩子就非得学的跟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吗,我家的孩子就非得样样精通才能过好这一辈子吗?是不是该这么没有止境地追逐?
其实根本就不需要,而且如果没有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盲目跟风东蹭蹭西蹭蹭,却没有真正在某一点上去持续发力最后花费了时间精力金钱,只落得一个“样样灵无样精”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结果。产生“复利”,需要一个“本金”,这样一个“本金”,需要好好静下心来想想什么才是孩子真正适合的,什么才是他可以给他的未来带来价值的。选好“本金”,不在它要跟别人的一样,而在于为什么是它,然后去一点点积累,用心精进,让那一处可以发光,这才是最难得的。
三、小小年纪就出彩,未必就是好事——培养孩子是一项长时间的工程
人人都想要成为“富人”,但在金钱领域里,什么才算富人。学习投资理财的时候,我知道了一夜暴富不叫富人,今天很有钱明天一贫如洗不叫富人,真正可以称得上“富人”是,实现了财富自由,并且可以长期持续下去的。
这一点给到了我的启示,培养孩子不也一样吗?印证“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老话的故事很多,急于追求在短时间让孩子绽放光彩,忽略了孩子应该有的发展规律,可能换来的是相反的结果,同样的,以为小时候出彩了,未来的路就平坦了也一样是太简单的想法。
慢慢来,才会快,慢慢来,底子才足够牢固,往往能够建起的楼更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养孩子,是一件大工程,找对可以让他成长的“本金”,用对了方法,然后更重要的是把它看成一件我需要慢慢的长期去维护的工程,然后静待花开,时间会回报你最丰厚的“复利”成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