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这个词用“滥”了。对于每个人,其“根本”必然不同;对于整个教育体系,甚至更大范围的社会体系,其“根本”很难确定到底是哪一个东西在起着根本性作用,有根本性意义。
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小学,绝大多数老师是民办教师,就是说村子里读过几年书的人,但是又没有太高的文化学历,上过高中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他们是半农半教,说难听点,就是泥腿子教师。那时候,孩子们考初中还要筛掉一部分。所以,当时农村娃儿几乎看不到上大学的希望。
按当时的环境来说,大部分孩子小学没毕业就务农了,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可能,我只是说可能,是农村总体的社会发展水平还很低,农活需要劳动力,家长的思想还处在认识字,不是瞪眼瞎就行,教育资源严重匮乏……
但是,也有个别人坚持读书,相信听老师的话是对的。那时候的孩子,小学生很多是13岁以下。让孩子们能坚定不移的只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有鲤鱼跃龙门的一天,不切合实际。这时候,根本作用可能在于家长,看家长要不要支持孩子,相不相信读书是农村娃儿最好的出路。
那时候有不少老师是泥腿子,很多老师拼命的教学,认真负责,用实际行动在“传道授业解惑”。也有些老师,应付差事,一个月百十块的工资都不一定发得起来,家里还有农活要干,考公办又考不上,教学走过场也是有的。这个时候,教师作用就至关重要了。如果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教学,那些愿意学,家长愿意支持的孩子,就有希望破茧成蝶。
所以说,很难找到一个“根本”性的因素,即使有“根本”,想要一劳永逸地抓住根本,就想解决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