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展现一下很多人“前来求药”时,我们展开的迷之对话:
对方问:我抑郁了,要怎么治啊?
我回:去医院治。
对方:我想自己治。
我:很难。
对方:给点建议。
我:要吃饱。
对方:吃不下。
我:好好睡。
对方:睡不着。
我:坚持运动。
对方:动不了。
我:...那去医院治吧。
对方:我想自己治。
我:加油。
对方:给点建议。
我:
还是言归正传。更文期间,有不少病友向我寻求抑郁的治疗方法,但“抑郁怎么治”这个问题实在太宏大空泛,这就像你问我:“我想问你星星有几颗?~”
那我只能告诉你:“很多,很多......”
同理可得,你要问我抑郁症有多少治疗方法,我也会说:
也是个人经验所得,我认为抑郁症的治疗方式,其实无法一概而论。
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病因复杂,病症复杂,诱发因素复杂,个体情况复杂,所以抑郁症就是:复杂X复杂X复杂X复杂X复杂......
复杂程度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呈现指数型增长。
所以,抑郁症具体的治疗措施也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制定方案。或者自我调节,或者药物控制,或者住院治疗,或者实施手术。
拿自身举例,出院以后,我遵从医嘱,始终按时按量吃药,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药物拥护者。毕竟药物不仅护了我一条小命,还让我躲过了电休克的一劫。
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我只能举臂高呼:药物万岁!药物万岁!药物万岁!
但这并不是说,药物适用于所有患者;并且,要想根治抑郁症,也不能孤注一掷地依赖药物。
因为一定程度上来说,抑郁症是生理疾病+心理疾病。药物治疗等外在手段控制你的病情,但在心理上的治愈,还是得依靠自己的努力的。
药物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你的消极和悲观,但“百忧解”(抗抑郁药)不是真的可以解百忧。
要想根治抑郁症,扭转自身的认知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认知包括方方面面:观察事物的角度,看待世界的三观,对成功失败的看法,对自身价值的评价,对困难打击的处理,对压力挫败的疏解等等。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根治抑郁的重要一步,就是改变自己对于自己的认知。
即学会接纳,正视自己的不完美,肯定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这可以说是治愈抑郁的题中之义。
追古溯今,往前后数一万年,数到人类衍生或灭绝,都可以向我们证明:太聪明的人类和太愚笨的人类一样,都是上帝造物时的败品。
太聪明的人本能性地自我琢磨,然后妄自菲薄,把自己贬损到一无是处。所以,抑郁的治愈过程,可以说是把自己慢慢变“傻”的一个过程。
慢慢变傻,慢慢接纳,接受自己的缺陷,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肯定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然后慢慢喜欢上自己。
就算做不到喜欢,也至少从万劫不复的自我毁灭中跳脱出来,庸碌平凡地度过此生。
(注:以下心理调节方式适用于康复期的患者,病况严重的患者因为兴趣减退,动力缺失等原因,建议首先进行药理治疗)
积极的心理暗示
一般情况下,抑郁患者对自己的评价是非常负面的。
所以,即便患者每天跟传销一样握着拳头默念“我能行!”“我很棒!”“我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等一系列自我鼓励的话,也很难从自我否定的泥泞中摆脱,因为患者在心灵深处,其实很难说服自己相信这些所谓的“能量鸡汤”。
对他们来说,这反而更像一种不切实际的自欺欺人,强行说服自己自信高兴起来,就和强求一段不属于自己的爱情一样,结局往往无疾而终,甚至适得其反。
事实上,“我太没用了!”“我是个彻头彻尾的loser!”“我在拖累整个世界”——这样的念头才根深蒂固地霸占着患者们的思维观念。
人的精神有一大半是靠虚荣感支撑着的。虚荣感崩塌,自我成就感缺乏,患者自然走入灭亡边缘。这种软绵绵的自我鼓励对患者自然毫无裨益。
因此,私以为,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绝不能空穴来风,而是要有一定的基础支撑。
比如,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然后在这些兴趣爱好里获得肯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建立成就感和虚荣感。比如长得好看的,就化妆去直播,或者跑到人堆里浪一浪;唱歌好听的,就去KTV吼几嗓子,或者上唱吧接受众人的仰望;长得高的,就去给美女换换灯泡。
无论如何,你总可以找到自己的牛逼之处。
那可能有人要说,我又丑又矮又穷,说啥啥不对,做啥啥不行,毫无长处优点,怎么办?
这其实是抑郁症蛊惑了你的大脑,扭曲了你的思想,因为这世上就不存在没有优点,毫无价值的人。哪怕头顶带绿的人,都能光芒万丈。
就算你只会两鼻孔喘气,你也给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呢。
再退一万步讲,你能面世,本身就体现了你的价值。你看:
你爸爸一声令下:“啊!”
兄弟姐妹们万箭齐发:“冲啊!”
为了获得转世成人的机会,你摆动着长尾巴遥遥领先:“上位啦!”
所以你得明白,你作为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是踩着数以亿计的同胞的尸体。
能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胜利了。
所以,要学会肯定自己,你已经很棒了。无论你觉得自己多衰败,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走出自己的范儿吧。
有点“自知之明”吧
“自知之明”这个词,更多情况下呈贬义,但我反而觉得,这完全是一种被忽视的美德。
抑郁患者容易在自知之明的两个极端徘徊,即“没有自知之明”和“太有自知之明”。
“没有自知之明”,是一种自大狂傲,抑郁患者常常对自己要求甚高,潜意识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事事追求完美,不容许自己的一点差错。
“太有自知之明”,是一种莫名自卑,因为对自己要求太高,而现实情况往往相差甚远。这种落差,容易让患者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他们常觉得自己一事无成,诘问自己为何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即便在别人眼里,他们已经完成得相当出色了。
我提倡的自知之明,是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就像我每次扬言要嫁给张继科的时候,我爸总语重心长地劝我说:“做人还是得实际一些。”
实际一些,你不是圣人,不可能完美无暇,也做不到完全没失误和错误,所以务必对自己放低要求;学着对自己宽容,也是人生重要的处世法则之一。
放平心态,接受平凡
越长大越发现,最快乐的人,不是什么都拥有的人,而是什么都不求的人。
很大一部分抑郁患者是不甘心平庸的,但无法接受平凡庸碌,就无法从内心里改变认知。其实人啊,只要力所能及的事就可以了。
不论你是因为父母期许,家庭压力,旁人的目光还是其他什么,希望自己干出一番事业,让他人刮目相看也好,啧啧称羡也好,你最后还是会发现,平凡的快乐,是任何成就都代替不了的。
姑且把这种“不思进取”当成自我安慰吧。其实也的确是,因为一个人的成功,的确是要靠运气的。如果注定命里没运,再去纠结原因就是自我为难了。认命,也是人生的必修课之一吧。
此外,有不少康复患者提供了宝贵建议,比如进行冥想,瑜伽等运动,对于扭转根本上的认知也是卓有成效的。
总之试着喜欢自己吧,你会发现,你还是挺值的人喜欢的。
网友评论
我发现事情开始严重起来的原因是
每天已经会闪过好多次要去死的念头了
然后我的小A(大概是我另一个人格)就会不断对我说
你看看这个世界多美好你看看你看看
好好好 但是我瞎了对不起 听你的行了吧
我每次都这么对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