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材深解散文心理
教材解读|肆意的铺陈和极度的简约

教材解读|肆意的铺陈和极度的简约

作者: 木槿花等春天 | 来源:发表于2022-10-24 23:24 被阅读0次

              --以《木兰诗》为例谈文本的解读

                繁简处:重心立显

    在《木兰诗》里面,很多地方不厌其烦进行铺陈描写:

    1.门前劳作叹息处:用复沓、对比、设问、对偶的手法,“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2集市置办用品处:用排比互文的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奔赴前线思念爷娘处:排比手法,“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拒绝天子赏赐辞官处:夸张借代的手法,“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5归家亲人迎接处:排比手法,“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6回家恢复女儿装扮处:互文对偶手法,“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作为战争的场面仅仅用了下面一段。

    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前二句表现奔赴前线行程之远速度之快;后二句表现军营生活之苦,战士军容整饬精神饱满;而十年征战只用了互文的二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矛盾处:匠心独蕴

    孙绍振老师在《名作细读》中指出一种语文课堂教学奇怪的现象: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空洞洞,在处理课文上作秀,多媒体目迷五色,文本犹如蜻蜓点水,课文解读犹如木偶探海。

    在教学中,“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如何发掘文本背后的价值,找到最该教的核心的呢?
    他教给我们一种方法,就是“还原法”,我们往往注意作者写了什么,而没有主动想他没有写什么?没有把语言和人物、作者的精神生命结合起来一起解读,没有发现矛盾的地方进行分析。

    《木兰诗》中矛盾处就在于:文中如果想把木兰作为英雄的形象刻画,不应该浓墨重彩把描写放在第七组?并且应该不厌其烦使用排比、对偶、复沓等手法?

    为什么没呢?

    通过对大量描写处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里面写出了不同于传统英雄形象的木兰:替父从军尽管心存胆怯但是还是义无反顾,行军途中尽管思念亲人但是还是马不停蹄,天子给予高官厚禄尽管诱人但是不慕荣利毅然辞官,回到家中刻不容缓重现女儿模样。这是一个英雄,忠孝二全;这是一个军人,智勇双全;这是女儿,思亲念家不忘女儿本色。《木兰诗》给我们塑造的侧重点不是表现战场上英勇无敌的战士,更多表现她是一个女子,她拥有男儿的担当也多女儿的柔韧,她有男人的英毅更有女孩的柔情,她有男人的谋略亦具女人的细腻,这个全新的形象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所以豫剧《花木兰》经典有问:谁说女子不如男?这振聋发聩的声音,是气壮山河的表达,也是女性的宣言,木兰这样,常香玉也是这样做的,现如今有无数的好女子撑起来半边天。

    找到文本核心价值,在作者浓墨重彩处、在矛盾处、在作者闪烁其词没写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材解读|肆意的铺陈和极度的简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gkn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