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随笔
文 / 立新
漳州的古城区是“骑楼”,所谓骑楼说起来最大的特点不过就是,无论大太阳、下大雨都不怕逛街,因为一排的店面过去都是有延伸出来遮风挡雨的走廊。
我猜,可能以前逛街撑伞戴斗笠是很麻烦的事,但是又怕晒黑,所以才发明了这样的建筑吧。顺便晚上还能乘乘凉、泡泡茶、聊聊天。漳州人的安逸我看就是这么一代代传染下来的。
说道骑楼,其实我老家的多数旧房屋也都是这个格局,听说最近老村落要推平了,很是可惜。依着山坡而建,都是土砖、木梁和花岗岩所筑的房屋,有些老房子还是青砖,看上去就特别大气。
老村落的房屋现在都空落落的,几乎也都成了危房,一年年过去,老村落的老人都一个个跟老屋告别,年轻人都往外围建起了新房,四四方方,冷冷冰冰。
老村落的巷,都是花岗岩的石条铺成,小巷的两边都是连在一起的老屋,前门出来一条巷,后门出去又是另一条巷。每条纵向的巷子的尽头都有一条贯通的横巷,所以老村落俯视应是一把张开的扇子。
老屋子一户紧挨着一户形成一列,所以以前的走街串巷在这样的格局中最能体会得到的。
老屋子大多是内嵌的阁楼式,梯子就在房内。阁楼不高,可能南方人普遍身高都有限,房屋整体也都是小巧但精致。
厨房大多都建在门后的右侧,一个灶台,另一面墙挖出槽并隔着两层板放置餐具和调料。整个厨房大致成“L”形,空间小,但足矣。
常年累月烧柴火,房屋露出的门窗瓦梁都已黑黢黢,墙面的白灰已一块块剥落,露出的土砖干黄,巷子的石缝里冒出的青草已高过脚背,两旁的小沟渠也是苔藓乌青。然而,不知要从这些石条上踩过多少脚印,才能有这般光滑。
巷子很静很静,风从耳边略过,微冷。前几日的雨让巷子又多了几份冷清,天空依然阴沉沉。
巷子里的味道很多,都是过往的光阴。
角落的干柴,不知道被遗落了几年的光景;对开的门缝里,又不知锁上了多少故事;巷头的古井中,以后,也应该只有天空的倒影。
回望小巷,尽头处,再也没有那鬓白的身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