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自己的看书习惯吗?我说的当然不是看书的这个过程。
年少求学,每每遇到自己不会的,或是记忆模糊之处,必打开书籍查阅,那时候不像现在,只要一个电子设备就能找到急需要的任何资料。桌子上,地上,书桌里,都是塞得满满的,是求学期间需要用到的书籍,尤其是在最后冲刺阶段,每一本基本都会被用到。这个时候的我,还没有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除了教科书,别的什么都没有看过。
在我看来,教科书里面我们所学的内容都是精华中的精华,每一篇都是经典之作,当然也会有一些没有放入的内容,在课外延伸,平时的做题过程中,也有机会遇到,求学的时候,是我广泛吸收知识的黄金时期。虽然有一种被逼迫的感觉,但也乐在其中。
之后彻底脱离了考试的枷锁,就再也没有机会去翻读教科书内容,一切只能成为美好的记忆。课外读物也进入了我的视野,是他们让我可以沉下心来,内心的浮躁可以一扫而空,读了很多书籍之后,自己也会尝试去写一些感悟,有的还会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慢慢地也形成了自己读书的习惯,有一段时间喜欢见缝插针,只要一有空闲,就会拿出书来,后来不喜欢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我会抽周末的几个小时投入。等彻底的喜欢上这个事情,开始不满足于一个礼拜只有一天两天,我又每天晚上抽出一些时间阅读,帮助我酝酿睡意。身边真正喜欢阅读的朋友并不多,就算有,也都是女生,大多都是言情之物,窃以为,皆是下品,不足为道。
等到了本科,才真正打开了新的世界,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阅读的内容或相同或不同,也找到了自己心之归属,对于阅读的喜欢之情愈加不可收拾。读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只是享受这个阅读的过程。现在想想正是错过了很多太多本可以提升自己的机会,总是输入而不及时地去输出,只是在白白地浪费时间。苏轼自幼养成读书的习惯,尤其喜欢夜读,而跟随在苏轼左右问学的青年说,我跟随先生求学有两年了,但从来没见过先生看了书。但如果遇到一些必须用典故的时候,虽然已经忌惮于心了,但也会让他们再检查一下原来的书籍,才敢使用。古人读书尚且如此谨慎,反观自己,读过一遍,就以为完成了任务,等真正的需要的时候,可能都想不起来曾经在哪本书中遇到过。
人之为学,本有两个不同的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里,须广泛吸收前人积累的知识和思想,应自勤读中求取;到得成熟阶段,必须把自己从别人的知见中解放出来,用自己的头脑,作独立的思考,然后才能建立自有的创意,发挥自有的感情。这第二个“不观一书”的阶段,正是运用想象力的创造时代。回望我的人生阶段,年少求学就是在广泛地积累前人的思想和知识,等到自己真正开始独立思考,却已是十多年后。自己的创造和想象都基本固化,很容易陷入前人已定的场景中,美其名曰:陈词新唱!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看法和感悟,每个人所能达到的境界有限。尽管如此,也不妨碍我们对一件事情的热爱,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一本书在手,所有的烦恼都会被暂时抛掷脑后,这是我的想法。虽然也会有忙碌的时候,但也不会妨碍我忙里偷乐。
——2022/8/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