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一天,终于收拾好躺在床上时,才觉得拎了一天的那口气松了下来。
时间已经不早了,倘若此时睡觉倒是挺好的,但为生计奔波了一天,时间都是别人的,不在睡前随心所欲地做点什么,不挤出点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让自己心灵放松一下,总觉得对不起自己似的。
靠在床头,翻出在看的小说,一头扎了进去。
看着看着,眼睛有些睁不开了,但就是不想睡,宁愿半眯着眼硬撑着。若是小说好看的不忍放下倒也算了,但有时内容没那么吸引人,却仍不想躺倒乖乖入眠。
就想这么熬着,似乎这样一来,属于自己时间就会多一点,“偷”了睡眠的时间,就像偷到油的老鼠,忍不住暗乐。
以为偷到了时间,报复了焦虑,报复了忙碌,一方面让自己得到片刻欢愉的时间,长点再长点;另一方面,也希望第二天的来临,晚点再晚点。
因为睡了,醒来又要投入新一轮的忙碌。不睡,就可以自欺欺人,以为第二天可以晚点来临,却陷入熬夜的泥潭,在其间苦苦挣扎。
道理都懂,却经不住心底对白天失去的时间、平静、甚至快乐等等的渴求。
事实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失去一件东西时的痛苦程度,比得到一件东西所经历的高兴程度要大得多,人们对于“失”表现出更大的敏感性。
有一场由众多明星参加的演唱会,票价很高,需要1800元,这是你梦寐以求的演唱会,机会不容错过,因此很早就买好了门票。
演唱会的晚上,你正兴冲冲地准备出门,却发现门票没了。要想参加这场音乐会,必须重新掏一次腰包,那么你会再买一次门票吗?
假设另一种情况:同样是这场演唱会,票价也是1800元。但是这次你没有提前买票,你打算到了去了后再买。刚要从家里出发的时候,你发现买票的1800元弄丢了。
这个时候,你还会再花1800元去买这场演唱会的门票吗?
与第一种情况下选择再买票相比,选择丢了钱仍旧购买门票的人绝对不会少了。
同样损失1800元,为什么两种情况下会有不同的选择呢?
对理性的人来说,他们的思考常常是非理性的。对同一枚硬币,是视它们来自何处,去往何处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并不会因为它们都是硬币而一视同仁。
就如同一件物品,与同等价值的金钱,你丢了物品比丢了钱更难过一样。
所以,在面临获得与失去时,一定要从理性的视角去认识和分析,做出正确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