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文学成长励志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为什么是毛泽东》读后感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为什么是毛泽东》读后感

作者: ff3b5c637158 | 来源:发表于2019-01-21 20:30 被阅读138次

    原创  婉馨  内家心理学  2019-1-21


    这本书的角度,让我看到一个怎样的毛泽东,不是神人,不是圣人,而是从湖南农村里走出来的农家弟子,一个中专生,他是如何从一个出身普通的少年,一步步成为中国的领袖,改变了中国,影响着世界。如果从人口的影响力来看,他和他的团队创立了世界上最宏大的事业,对现在和未来的世界格局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是毛泽东,而不是其他人?不是有枪有钱的蒋介石?也不是拥有更高学历、拥有更高国际声誉的人物?例如陈独秀、周恩来。为什么非他莫属?看完这本书,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不管是对伟人的认知,还是对那个风云幻变、血雨腥风的年代的了解。原来人性是这样,原来事态是这样发展。这本书带来的认知非常宏大与磅礴!

    每个人都是长得差不多,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怎么那么的大呢?除了非常小部分的先天的一些生理因素,是什么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呢?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一个成功的人与一个平庸的人的区别。成功的人总是类似的,伟人不是一般的成功,而是登峰造极的成功。他在种种方面都是合符了“道”,他成功的欲望与民族国家的利益一致。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实践和认知领域的积极探索,把握了真理和力量,使世界为之改变。

    从成功学的角度来读伟人,我隐约看到一条线索:为什么伟人能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走向成功的巅峰。

    一、原生家庭的影响很重要

    一个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依仗。与父母、亲人的关系,便决定了他诸多的心理因素。让孩子拥有相对优势心理是走向广阔之路的心理基础。毛主席虽然只是出生在湖南的普通富农家庭,在当时的中国也不过是非常普通的一个家庭,甚至是属于底层的。然而,在当时日趋没落的社会的环境下,他们家的条件在他父母的勤劳和聪明下日益改善的,比身边很多家庭的条件要好。可以说,毛自小是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家庭里,所以他拥有那种相对心理优势,不用为家里的事情犯愁、紧张、忧虑、束手束脚。

    而他的母亲,乐善好施、善良的品性,让他一直对水深火热的人民抱有悲悯与热情,让他在腥风血雨的年代依然保持着对对手的一份慈悲与宽容。而他与父亲的关系,父亲对他的压制和严厉,却成了年纪少少的毛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方面初试牛刀。他自小的相对优势心理,奠定了他作为一位领袖最佳的心理素质。引述书上所说的,西方的一些研究表明 :“相对优势心理”是领袖最佳的素质。所以,即便他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也不会因此变得贪婪、偏执、残忍。

    说到原生家庭,我想起了我的原生家庭给我带来的影响。我自小生活在比较优越的家庭,当然这也是我的相对优势心里,的确,这也是我最大的优点:没什么私心,更不会贪心。感谢父母给我创造的优越的生活。我之所以能够长时间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他们多年的为我负重前行。

    但原生家庭,父母的思想意识在其他方面对我影响也挺大。我从和我弟身上感知到父母对我们的影响:不敢要什么,没什么欲望,没什么追求,贪图安逸,不敢冒险。甚至,我感觉在父母家的一种乏味,和过于的冷静。在那里,我觉得我的感受是缺失的,脑子是空白的。尤其是面对我爸,聊得话题是官方的理性的。而跟我妈聊吗,就说周末带她出去玩一下,她都生怕爸没按时吃好饭而不肯去,虽然后来这点有所改观。但我想表达的是,他们是那么的遵守生活的程式去生活的,不会逾越雷池半步,而且总是担忧这个担忧那个。

    爸的担忧,奶奶的担忧,我发觉我自己不自觉地沿袭,他们总是太多担忧,太多紧张。他们为了保得安全而不敢任何冒险。之前几年,当我爸板着脸抱怨我弟带他去尝试一家新的饭店,我惊讶地发现我为做错某个小的选择而耿耿于怀。那是要命的原生家庭影响,一代传一代,我如何挣脱开这个锁链?真的是要内省,再内省。虽然这几年随着新一代的出生有所改观,但父母的模式还是根深蒂固。

    二、欲望是动力的源泉

    过去,我好像很忌讳欲望这个词。这个词,似乎与贪婪,妄想,痛苦联系在一起。因为与此相反的是,知足长乐。那么多的欲望,不是给自己制造痛苦吗?有吃有穿有得住就够了,人图那么多干嘛?欲望是痛苦的无底洞。我父母也是这样教诲我:一个女人最重要的还是在家庭。似乎,我找到了我在事业上不需要太努力的借口,反正我喜欢孩子,我不喜欢争名夺利,我也不喜欢应酬,更喜欢多一点自己自由的空间。对啊,要那么多干嘛,那些欲望带来无谓的痛苦!

    但另一个角度解释,欲望也是一种目标,一种“我想要”。从毛少年时代,就有着强烈的要读书的欲望。他为此跟老爹抗争,为争取读书的权利,少年毛泽东已懂得如何联合周遭的力量。少年毛一个人挑着两本书、两件衣服和蚊帐独自去县城小学求学,给父亲留了一首《赠父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去长沙读书,看到中国落后遭日本、西方挨打,中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他心中升腾起想改变中国的欲望。

    在1921年,在他创建了新民学会时,他明确了“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他一生的目标。他的欲望给他的行动注入力量。一介书生的他,当年说参军就参军。他要胜利的欲望,让熬过了被队友排挤的时光,他耐心等待到他重新出山的时机,而没有为一时情绪之气而放弃。这里,毛的欲望,望高里说,就是一种信仰,一种对胜利的信心,一种对事态发展的了然。可以看出,他的“我要读书”“我要改造中国和世界”“我要胜利”推动了伟人的一生,让他开创了新的格局,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

    与这种强烈的“我想要”相关的是,决绝的突破力。引述书上的一段话:“性格温和的人容易和人相处,往往更有人缘,似乎距离成功更近一些,其实这些是假象,因为性格温和的人,可能天生就有另一种缺陷,那就是不够锋利,缺少突破力,而真正解决问题和困难,有时候需要的是一种决绝的意志力。所以,性格鲜明的人,实在没有必要非得将自己的棱角抹平来应他人。关键还是要把目光放在大事情上。”

    曾几何时,我对这类型目标感很强、咄咄逼人的人是回避的,甚至是厌恶的。我下意识把这类型的人与负面的欲望的词联系在一起。我喜欢跟温和的人相处,也更喜欢这类型的上司。对于孩子的爸爸,他身上具备这种突破力、咄咄逼人的特质,这一直让我很矛盾。因为,我知道他要成功,需要具备这些素质,但另一方面我又很反感他的咄咄逼人。

    对以前共事过的上级,一个很厉害的女人,现在是这家世界500强的集团副总裁,大概8年前我曾经是她的下属。她也具备这样的特质,我下意识回避她,惧怕她。“其实不喜欢毛泽东的人都有一个基本情节,就是不喜欢强制性,这是一种很普遍的青少年感情,这种自由主义的思想其实是很卑微的个人主义。”说到底,我不喜欢这类型的领导,还是不够成熟的表现。我突然发现:我一直潜意识里就想做个老好人,无欲无求的烂好人,结果是让自己如此平庸。这个想法简直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坑,把自己埋了,越来越的鸵鸟!

    每个人都有他的个性特点,我也许再努力,也不会成为目标感那么强、突破力那么强的人,但现在我知道我不用下意识回避。因为,我知道这是世界运行的法则,一个团队里面的领袖具备这样的特质,才能领导一群人完成既定的目标。这也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体现,历史、社会、自然,最终是强者生存。世界是用拳头、肌肉、力量来说话的。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袖,如何组织团队去实现目标?对我的一位承接家族生意的亲戚,由于其天性温和,我都主动跟他说,作为组织的领导,不能人太好,不能优悠寡断,须当机立断,赏罚分明。

    那说回来,我的欲望呢?或者,我的目标在哪里呢?我真是迷失了。我真的没有太明确的目标。我总是贪图安逸,或者就是围绕着工作或生活的琐事转。这也是我动力一直匮乏的原因。

    三、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

    伟人从读书中认识世界,格物致知。我对自己过往在读书上浪费不少时间,或者没有好好读书而捶胸顿足!我以前读书的方法太迂腐了,读不懂的书还装模作样读下去,不记笔记,也不思考,牛嚼牡丹。我这种一直的错误的、低效的读书方式,既浪费时间,也让自己脑子越读越木头,怪不得后面只剩下一点丝丝游游的印象,雁过无痕,连人的感觉都麻木了。

    --且顾着埋在书本里面,缺乏跟外界多的感情想法的交流。读书是为了什么?我觉得,我是为了让自己感觉舒服点,好像我就在学习,很努力,很向上的样子。缺乏了开动脑子的那根劲!没错,就像书里面说到的一段,我的问题,就是缺乏给自己提问的能力。

    “学问,学问,毛泽东较早意识你学习的最好方法除了自学就是提问。而能提出问题是进步的开端。”(现在都市的孩子)失去了提问的能力,那些垃圾信息填满了他们的记忆,他们既不学也不问。我的脑子里面就是填满了一堆杂乱的信息,还互相打着架的,因为我不会提问,不会用自己的脑子前后思考梳理,来比对,来求证。没有跟现实世界结合,最终是越读越糊涂。

    怎么读书?还真要重新去学,关键是跟现实结合的能力,提问的能力,而不是照单全收,如此这样,还不如不读。

    伟人从阅读中知古今,贯东西,经方略。他既会读有字之书,也会读无字之书:复杂的人情,动荡的社会,变幻的时局。无字之书就是社会实践,毛早早就这样做了。他很清楚读书人身上的流弊:脸皮薄,意志薄弱。毛有意识去克服这些缺点,在刚进入社会去“游学”时,他就通过“事上练”的方式去克服自身弱点。恰同学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一直坚持游泳的习惯,锻炼身体,让他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直到70多岁还能横渡长江。他的知和行高度统一,没有纠结,没有矛盾。他对局势、对战争的判断,并非是乐观盲目,也不是谨小慎微,而是在洞悉清楚事理基础上的审时度势。

    而我自己的读书,会读有字书,但更多时候连无字书都没翻到。对人和事的观察,现在好点,但对比以前,我真是完全不会看的,不会去想的,我只看到我手头上有什么事情去做、要去完成,其他的,例如那个人在讲这句话的时候的言外之音是什么,我真不会听出来。还有,我缺乏一根筋去观察周遭的环境,或者在脑子里面比对信息。好吧,我要在脑子里面建立这样的思维模式:观察现场的人和事,脑子里面回顾比对信息,或许,这样,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更有帮助。因为,我总是太习惯思维就是直接往前走,换句话说,总是太习惯性的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

    《为什么是毛泽东》这本书的信息量很大,有很多启发的观点,不能一一列举。但作为一个女性,我不能苟同作者对毛泽东三次婚姻的解释。作者有点太过于维护了!作者的观点大概意思是对于这样一个雄才大略的才子,美女是排着队来的,多一两次婚姻不为过,而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当然,不排除当时的社会环境,的确上层社会是三妻四妾,但他们是共产党啊,代表的是先进阶级和思想。在当时的动荡的环境下,我宁可相信这是伟人作为人,生物本能的需要,或者需要多一个人照顾他的起居生活。

    除了以上三点之外,给我启发比较深的还有,代表着毛泽东乐观积极精神的一首诗《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正是毛一生的写照,纵然面临死亡的威胁、面对队友的背弃、面对亲人的遇害、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败、面对团队几乎的覆灭、面对强大的看似不可战胜的敌人、面对波云波云诡谲的国际形势,他从来没有退缩、没有放弃!他如梅花,在冷峻的冰原里,依然饱满着热情开放,是寒极中的希望!

    人总是要活一辈子的,最终差距颇大影响的因素很多,但又没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显然很重要。热情是翅膀,冷漠是龟壳,积极和消极的差异巨大。 

    毛泽东拥有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一点确定无疑的,这也是他的魅力所在。

    终上,整一本厚厚的书,掩卷沉思,我最赞叹的是伟人自始至终乐观积极、不屈不挠的精神!

    作者:HeidiWanxin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ea0c1fd39666

    來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完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为什么是毛泽东》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sh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