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危机终究会来的,如同此次中兴通讯当前所遇到的情况。于是,网上各种观点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但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更全面地对此次危机的原因进行总结。毕竟,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危机面前,人们在义愤填膺地表达自己的爱国激情之后,所有深层次的问题依旧、所有潜在的风险仍在肆意的发展和蔓延。
那么,从中兴此次伤“芯”危机中,有哪些教训,值得我们反思呢?
首先对中兴通讯而言,最大的教训莫过于企业部分高层合规性观念的淡漠。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淡漠,导致了企业的各种不智之举。 须知,在全球商业化大潮的冲击下,企业无法仅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置某些既定的关键商业规则和和合规性要求于不顾,除非我们的企业或国家强大到可以用符合我们利益的规则去替代旧的规则,否则,企业就需要在必要时接受内部或外部合规性的审查,并努力严格按照既定的规则去从事商业活动。在企业出现与合规性要求不符的问题时,不能因为问题没有曝光而窃喜,也不能在接受合规性检查时而消极应对,更不能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外一个错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尽管美方有借中美贸易战落井下石的巨大嫌疑,但这种因企业合规性而导致的企业危机,的确难以从法理角度寻求国家层面更有效的支持。因此商务部的4月19日最新的表态是”美方行径引起了市场对美国贸易和投资环境的普遍担忧,将会动摇国际社会对美国投资和营商环境稳定的信心,希望美方不要自作聪明,不要低估中方的决心。”.但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着眼,我们的确难以在中兴通讯这一特殊个案上祭出道义的大旗。至于目前中兴“我们不服”的表态,虽则我们都希望这种表态是有足够的法理依据,但相信从本质上更多的是情绪方面的宣泄表达,因此基本上也就无法出现国人所期待的结果逆转。
其次,中兴伤“芯”危机中,国人不应当仅仅看到诸如高科技芯片和安卓操作系统这些关乎企业乃至行业生存的命脉被对方牢牢地掌控,更应当看到的是,我们在商业化软硬件研发与应用领域,都还远远无法与发达国家比肩:从三维CAD、CAE领域到数字化建模与仿真领域,从桌面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到大型企业应用系统,从支撑云平台的服务器到物联网的架构体系,各个领域目前仍然由欧美的商业化产品在左右着市场,不仅如此,这些软件或硬件产品即便是在销售给国内客户时,往往还须受到欧美禁运名单对国防军工企业的限制。毕竟,核心技术无法控制在自己手中,就势必要服从对方提出的苛刻商业规则要求。其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假以时日未来需要在这些领域开打贸易战时,上述软肋将造成我们手中难以有更多的一剑封喉致的制胜武器。因此,以往的那套简单的贸工技“拿来主义”的做法,通过市场换技术的做法,最终都容易将自己的命脉交予别人之手。最近几年,国家倡导并开始大力推进的自主可控的创新战略,其本质就是为了实现从基础性研究、从技术成果向产品转化效果,从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从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切实落实等多方面扭转这样的局面,但问题是,从战略层面到执行层面,我们的行业主管部门、我们的相关科研和工业部门能否通过上述各项举措去推进自主可控战略的切实落实,并避免在推进过程中的短视行为。这何尝不是导致目前我们自主可控创新战略效果不彰的重要原因呢?如果自主创新的目标无法达成,其可以预期的后果势必是未来类似中兴通讯这类贸易纠纷仍无可避免。
再次,上述自主可控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无疑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一方面需要相关主管部门通过政策、舆论、财政等手段予以最大限度的支持,另外一方面,在国家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充分利用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无疑是形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这里最具影响的便是两年前孙正义倾尽全力斥资310亿美元收购英国芯片巨头ARM。然而我们的资本市场却往往被华丽的概念与短期收益牵住了鼻子,从而忽略了关乎国家核心价值的投资方向。从国内高达37亿美元完成的XX单车收购案例看,该市场行为一方面向人传递了15亿成功套现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另外一方面也正是我们当前资本市场的真实写照。但这样的投资方向,即时投资规模再大,相信也无助于我们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最后想说的是,围绕我们核心领域的自主创新工作一定很难,但如同1999年我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后,我们的国防军工企业得以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一样,这次中兴通讯面临的危局,何尝不应当成为我们在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的核心领域尽快杀出一条血路,形成以自主可控技术创新为依托的重要发展契机呢?但应当是一回事,能否做到是另外一回事。因此如何通过努力实现我们在核心领域的自主创新,是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工业部门、资本市场需要切实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努力的方向。
唯有如此,才能在未来的国际化经济大潮中,切实保障国家的核心利益。最终实现国家竞争力的真正“中兴”,实现在国际贸易高附加价值领域的真正“华为”!
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