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11-23

2020-11-23

作者: 小耳朵大乾坤 | 来源:发表于2020-11-23 22:12 被阅读0次

心悸、心慌、气短,看似病在心中,实则根在五脏!

所谓心慌,就是自我感觉心跳快。甚则感到心里害怕。单纯感觉到心跳快,中医称之为心慌,如果还感到心里害怕,我们称之为心悸。

所谓气短,就是自我感觉呼吸急促,气不够用,需要深呼吸,加快呼吸,才能改善气短的症状。气短分为吸气性气短,和呼气性气短。吸气性气短,就是感到气吸不进来,需要深吸气才能吸气下去。这种中医称之为肾不纳气。

呼气性气短,是感到需要大口换气,才能改善呼吸状态。

引起心慌气短的原因有很多,最直接的,就是心脏供血供氧不够,才出现气短,心跳快,继而有心慌的感觉。

如果按照西医的思维,心慌气短显然是心脏的供血供氧不够,才出现的症状,显然只需要改善心脏供血供氧就可以改善心慌气短的症状了。所以有扩血管的方案,类似中医的活血化瘀方案。

尤其是在心慌气短的同时,很多人有心前区绞痛,或者向左侧肩背部放射。最为常用的就有硝酸甘油、消心痛等扩血管药物,还有速效救心丸和丹参滴丸等活血化瘀药物。

的确,这明显的缓解了部分患者的症状,往往短期效果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情况还是很容易发作,所以很多人经常性服用扩血管类药物,或者活血化瘀的药物来改善症状。可随着应用的时间越来越长,效果也不断的打折扣,越来越不敏感了。

这些用药思维,都是西医思维。

中医对这些的看法则完全不同。

中医认为心慌气短,大多为心气不足,心血亏虚,或者血脉不利所致。

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过度劳心伤神,耗伤心气,损伤心血,导致血脉不利。尤其是各种脑力劳动过度的人。比如博士、教授、医生、高管、老板中,这种情况非常多见。

常常以:补益心气、滋养心血、通利血脉来调理,但还有很多人效果并不特别理想。

这是因为还有一种心慌气短情况,是由肾虚导致的,却需要补益肾精,补益肾气来治疗,才能长治久安。

这也就是中医和西医治疗思维上大有不同。中医更注重整体观念,把五脏六腑互相的影响认知的更为全面,所以,在疗效方面,也更持久而有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11-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kb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