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散文想法
原来,我们一直浸泡在经典里成长

原来,我们一直浸泡在经典里成长

作者: 艾耕农 | 来源:发表于2020-09-25 16:11 被阅读0次

昨天下午开始阅读梁衡先生写的《中学生怎样阅读写作》,居然是季羡林先生做的序,于是瞬间被吸引,一口气读完了三分之一。书中,他自称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学课本。我就更激动了,心想这绝对是散文大家,而他写这类非常难以驾驭的书,想必是下了很深功夫的。这就好比你读了朱自清的《背影》,朱老师亲自教你该怎样学这篇课文。再看书里的行文,清晰明朗,收合自如,不说内容本身的实用价值,单是每一节文字,都可作为范文学习。

书中有两个地方,刺激我想跟你聊今天的话题。一个是作者强调读经典。他自己一直在读书,也讲到伟人都酷爱读书,还说文化的传承,剩下的都是经典。什么“常说为经,常念为典”,并列举了许多经典小书,例如《现代散文选》、《中国历史小丛书》、《中华活页文选》、《宋代散文》。他自己也编过一些物美价廉的小书,如《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其中最后一篇是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我记得孔庆东老师讲座里提过,学明白《为人民服务》,语文作文随便考高分。都是高人,所见略同。

第二个话题,写文章不是让人读的,而是让人背的!这太霸气了,当时我心里送给梁老师四个字:真爷们儿。他说即使退休后,看到新事物就想动笔,看到好节目听到好歌会流泪。但即使如此,如果没有发现“激动”内心的那个点,绝不动笔。甚至他还提到打磨钻石的情况,说由于技术原因,澳洲的钻石只能打磨出四十多个面,南非的钻石可以打出四百多个面。钻石的面越多,就越璀璨夺目,价值当然高多了。然后就提到写文章也是如此,要不断打磨,做到理性升华。难怪季羡林先生给予他如此高的评价: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

从开始跟你聊天,到中途在简书上发表,每一篇文章,我都是因为“激动”才写的。我只有两个目的,聊点真心话,提升认知和写作能力。前者助你,后者自助。

今天这篇,第一个触动我的是“经典”二字。仔细想来,小学中学阶段的语文课本,哪一篇不是经典中的经典呢?我那时可看的书少,街上的新华书店,几乎都是养鸡养鸭勤劳致富的书籍,再说也没钱买。所以每学期新书发下来,我最喜欢看语文书,两三天就把所有课文读完了。在跟着老师学的过程中,有时候无聊,兴致来了,又再看看。特别是背古诗,我的玩性很大,至今记得把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瞎编旋律唱着背。初中开始爱读古文了,不知道为啥,读着就是舒服。有一次,班主任生病了,他让师娘蒋老师代课。我还记得是《唐雎不辱使命》,蒋老师的普通话太棒了,我听得几乎可以说是如痴如醉,也就从那时起,喜欢上了朗诵。高中,记得语文发了2本附录,全是古诗,大篇幅的注解。好多同学都把它们扔了,我却装订成一本,经常在早读时一首一首朗读,很是享受。至今还记得韩愈写的《左迁至蓝关至侄孙湘》,那时附录上的第一首,我把整首诗变成了《新白娘子》里插曲的旋律。正文里的《木兰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多年过去了,绝大部分都能背下来。当然,我每次读《背影》都会流泪。也喜欢《藤野先生》,这个好老师,我替鲁迅庆幸。散文,我基本都喜欢,也是在那时想写作的……

所以今天我恍然发现:原来,我们一直浸泡在经典里成长。唠叨这些,是希望你能享受语文的乐趣,它的营养很丰富,我只是在瞎玩,就已收获很多了。至于梁衡先生那个霸气的目标,咱们可以先降低一些,例如你可以说:我写作文不是给老师看的,而是让全班同学听的。有点意思,不妨试试。

梁衡先生给我的好印象,不只是前面谈到的对经典文学的学习和传承,他还写了《数理化通俗演义》。源头是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科普读物编写。本身,我对语文之外的科目,越来越觉得他们也是经典读物。昨晚你说新学的地理课这一节有7页内容,老师讲得有点快,没学懂。我都没看书就告诉你,看懂教科书上的内容,再稍微看看笔记,就全懂了。如果再做同步练习,改错,理清知识点,喔,这一节内容就算熟练掌握。最近你的政治、生物,不就是这样学过来的吗,检测时轻松拿到满分。

中小学的教科书,国家必然是极其重视的,编写人员全都是顶尖的专家。经过用心打磨,又一代一代传到现在,所以它同样是经典。以前我碰到没学明白的,就去啃课本,一遍不行两遍。初中物理,仅两遍就总考满分。高中化学,啃了五遍,再怎么考就是八九十分了。很多接受我建议的学生,也是通过把教科书读明白而取得巨大进步的。所以,理科的科目,各章节,你可以当做说明文来阅读;文科,就当做议论文记叙文欣赏。这多香呀。

用心去感受各科经典,你会成长为大树!

相关文章

  • 原来,我们一直浸泡在经典里成长

    昨天下午开始阅读梁衡先生写的《中学生怎样阅读写作》,居然是季羡林先生做的序,于是瞬间被吸引,一口气读完了三分之一。...

  • 希望一直……浸泡在文字里

    月亮升起在我们中间, 升起在两棵松树中间, 树冠将要合拢; 爱情伴随月亮上升, 在我们孤立的茎干上生存 而,我们现...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浸泡在“未来成长的读写会”里,开启阅读成长之旅, 《终身成长》教给我全新的思维模式,《刻意练习》让我明白成...

  • 挑战自我第一天19.8.11

    浸泡在群里,今天收获到三个很重要的点 当我看到这张图片时很震惊,原来我一直追求时间最大化,但是我拿到了什么...

  • 经典需要重读

    经典需要重读 经典,不是要开始读,而是要“再读”的书。 经典深深刻在我们记忆里,在成长里,作为我们内在精神的一部分...

  • 出身阶级不同真的不能谈恋爱吗?

    一、成长之初的家庭烙印 一个个体因为在未能独立之前,只能一直浸泡在自己的家庭环境里,由家庭去过滤一切外界的事物,小...

  • 近期杂感

    1、浸泡在你想在的群体里,让他们推着我们走,这样会走得又快又准。我要浸泡在三个群里,漫步→获得幸福,目标管理;欢喜...

  • 浸泡在 春天里

    《浸泡在 春天里》 六点 走进春里 感受天色 渐次发亮 这是 我安静的样子 全世界 只有自己 静下来 脚下沙沙 身...

  • 推荐这五部让你成长的电影,你一定要看

    序言 我一直认为看一部精彩的经典电影,就像看一本经典的书一样。我们可以在书中成长,也可以在一部影片中成长,体验生活...

  • 在爱中成长(许艺薷)

    原来,我一直都在爱中成长。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来,我们一直浸泡在经典里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pf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