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乙瑛碑结体主要特点是内紧外松。外松,指的是笔画向外舒展;而内紧,顾名思义就是中宫收紧。为了达到中宫收紧的这个目的,原书写者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左右结构的字多采取左高右低的办法来实现。
先来看这个明字,这个字在古代通常都是把“日”字旁写成这个样子。而后来的楷书的写法通常是左边的日字旁矮,右边的月高。但是在乙瑛碑里,左边却是高于右边的。这种处理,重心向左上提了,但是感觉整个字反而更紧凑了。
日字旁高于月字旁诚意的诚字,更是夸张地将言字旁加高,右边“成”字明显矮化处理,使得原本结构比较稀疏的“成”字浓缩了,整个字的都向里缩了。
成字明显浓缩再看極字,同样将木字旁写高了,右边可以矮化处理。但是原书写者又有意识地将捺画横向舒展,使得整个字更生动了,不再显得拘谨。
长捺是亮点顿字,右边的屯字旁化成两横,提高的基础上又横向拉宽。右边的页字呢,反而写成高而窄,这种强烈对比使得整个字活起来。
高矮胖瘦组合必须的须,右边的三撇化成比较集中的三点,处理方法与顿字有些相似,起到相同的结果。
又一个高矮胖瘦组合最后这个字,有点特殊,它是一个“所”的异写。原本“所”是一个左右结构,但是这样处理是把左右结构变成独体字。很巧妙地将分离状态变成结合状态,中宫一下就紧了。
长横共用从以上字可以看出,左右结构很容易把字分离开,使得中宫变松。所以书写的时候要适当做一些调整,左高右低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大家在平时的临帖过程中要多善于观察,多去总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