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父亲的菜园》反思

《父亲的菜园》反思

作者: 只言片语看风景 | 来源:发表于2019-03-29 17:28 被阅读0次

          《父亲的菜园》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位父亲开垦菜园所发生的故事,故事中的父亲凭借自身的一言一行体现了其鲜明的性格特点。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为读者展现了一位令自己敬佩又感恩的父亲形象。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有关中段的要求和这一年级学生的学情,我安排了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因为从教学以来带的都是低段,未接触过中段学生,我借鉴了一位名师的教学方法,即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法。这次是第二次借班上课,和第一次借班上课的感觉是不同,结合上课的状态和我自身的感受,以及学生当堂的生成情况,我个人有以下思考:

    一、对教材的解读程度

    对于这篇课文,我大概读了有5遍,对于课文内容有了了解。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考虑较多的是让学生说出课文内容,说出父亲身上的品质,理解作者运用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对于文本更深层次的解读并不到位,对于设定的目标也没有很清晰。在通过第一次集体备课时候一位教授所说的“题目父亲的菜园,文中的结尾确说是我家的菜园,这是为什么?菜地和菜园有区别吗?”这位教授对文本解读的这两点是我并没有关注到的。这说明我对语言文字的感受是迟钝的,不够敏感。再结合观看薛法根老师的课堂实录《剪枝的学问》和一些有关他对于组块教学的介绍,我对于词语这一块的处理有了一些认识。因此在第二次借班上课的时候,对于词语板块我还是通过把同类型词语放在一起进行解决。效果还不错,学生能够说出这一行都是描写神态的词语。我单独对“疑惑不解”进行了解释,我先联系学生实际,然后再联系本课出现这个词的句子。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词语并会运用,词语运用是需要情境的。

    二、 对教学目标的设定

      虽然拜读了《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但是对于拿到教材才确定教的内容,再确定教的形式,我仍然还是固化思维固化。拿到教材就会先思考设计什么形式,怎样设计过渡语,怎样牵制学生跟着我的节奏走。第二次公开课,这种牵制的感觉就少了些。我在修改教案时候,目标书写的更准确,这样有利于我的教学思路。针对教学内容,我思考了我想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哪些,那么我的目标设定就是围绕这些设计。我在以后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就对于目标的书写有了一定清晰的认识。就如同在培训时候的一位老师所说的“目标的设定,其实可以先确定教学内容,然后再确定教学目标,这样会更加容易一些。”如果想要自己能较快拿到一篇新的文本确定出目标,就需要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三、 教学语言的设计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沟通用的的桥梁之一就是语言,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就显得特别重要,就如同将军指挥士兵一般。在第一次公开课中,我的教学语言的针对性不够清晰,导致学生的回答偏离我的教学目的。在第二次公开课中,我开始注意我的教学语言,不说废话,不说多余的话,设计的教学语言都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发现,当我的教学语言变得清晰、严谨、针对性的时候,学生是就能够牢牢跟着我的节奏走。每一句话,每个字,每一个重音,这些都会给学生传达出老师的想法和意识。因此,这次公开课更让我明白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的重要性。语言还需锤炼!

    四、与学生的互动

    曾几何时借班上课让我觉得压力倍增,怎样与陌生的学生建构起联系?怎样让一堂课在彼此陌生的情况下建构起来?现在对于我来说,这不是问题。课前与学生的热络,无论是中年级学生还是低年级学生,想和学生尽快亲密起来需要技巧。但是课前的接触不是漫无目的的乱聊,而是带有目的性的谈话。第一次公开课时候,我以为四年级学生了解什么是“的字短语”,但是上课之后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在第二次公开课上课前,我就先带领学生进行了预习。我先范读一遍,然后让学生小声跟读一遍。询问学生什么是的字短语,学生迷茫的神态告诉我,他们不清楚。我就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的字短语,并进行区分,有些的字短语是形容神态的,哪些是形容其他的。那么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在勾画有关菜地“的字短语”的环节中明显是比较清晰的。这也让我感觉,在低段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告诉学生这些知识点,这也要求老师对于一到六年级的教学内容是熟悉的,教学知识点是了解的,不能只管自家门前雪。

    五、板书的设计

    本书的设计我本来是有规划的,但是实际环境打得我措手不及。在第一次公开课的时候,我只是板书了题目,让学生上台写父亲的品质,但是出来的视觉效果不好。这一次我选择我来写父亲的品质。设想的出来效果和实际的效果还是有差距的,我的板书设计不够精美,粉笔字还需要加强。

    六、课堂上的生成

    我们常常觉得学生在课堂上自己的生成才是课堂的关键,的确如此。这次在品读感悟语句方面我进行了调整。第一次公开课的时候,我是让学生只是把找出来的句子读了读,这一次我进行改变。我带着学生找了几个有感触的句子进行了引导读,带着感觉读,我发现学生的代入感就比较好。效果最明显的是一位男生,这个男生在刚开始的时候一直处于自我的状态,但是在后面就开始慢慢走心了。课堂上的知识点要设计的有梯度、有难度,不能总是讲学生会。突然想起在微信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薛法根在说自己《燕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思路时候是这样说的,学生能够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是写燕子的外形、动作的,作者是是怎样写的,用了什么方式写的?这应该是教学内容,突出语文味。什么是语文味,就是有语文特点。语文就是一门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运用、表达的。语文是一门工具,而不是藏品。在第二次公开课上,我觉得学生的生成比第一次的要多。

    总的来说,提升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设计教案的能力、教学语言组织的能力、板书设计的能力,这些都是我今后需要在每一节语文课上进行训练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的菜园》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rr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