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思维——如何设计自己的人生胜负手
1、人生如打仗,打仗要懂兵法。
兵法思维讲述的是这样一些思维模式:如何规避风险,捕捉机会,掌握主动权,以确保在漫长的人生中取得总体上最优的发展。
如果不小心长出了理想,如果意外地开始好奇生命的意义,如果妄自下定了自我成就的决心,那么你的一生,就是战斗的一生。
学业是战斗,求职是战斗,升值或创业更是艰苦卓绝的战斗。一次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汇聚成了这一场生命的战争。这场战争,你输不起。这场战争,谁又输得起?
2、为什么兵法思维必须学《孙子兵法》?
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你要懂兵法。
兵法思维,首推《孙子兵法》。为什么兵法思维必须学《孙子兵法》?中国的兵书很多,有《吴子》《六韬》《司马法》《尉缭子》等,西方更有战争巨著《战争论》。与其他兵书比起来,《孙子兵法》有什么特点?
特点是,绝大多数兵书都是讲战争的具体技术,而《孙子兵法》则是讲战之“道”。
我们命运的战争不是枪林剑雨,而是学业、人脉、求职、创业等。这些战争,需要的是道,而非术。即,我们不用持刀枪剑戟进退杀伐,而要将深刻的智慧应用于生活,设计自己的人生胜负手。
事实上,生活中有太多这种没什么风险的事情了,以至于你完全不具备先胜后战的思维习惯也觉得无所谓。但另一些事情是风险极高的,比如创业、投资等。而长期习惯于先战而后求胜的你,真的能够临时改变习惯吗?
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初创的企业,以精妙的市场切入点、完美的产品设计、强大的执行力,短短一两年就成为估值上十亿的大企业,连续融资风生水起——A轮B轮C轮,恨不得把字母表轮一遍。网民们还在惊叹羡慕,资讯网站的投资分析报告还在撰写,忽然就听到消息:决策者犯了个小错误,公司破产了。
你如果去细细研究这些故事,会发现几乎大多数的案例都有一个模式:没有先确定必胜就冲进去干了。因为在这些领域要确定必胜太难了,需要你以超乎寻常的专注和谨慎去应用先胜后战的理念。一个不小心就会出现思维的懒惰——这个股票差不多可以买吧?这个项目应该可以做吧?看起来还不错的。悲剧就此产生。
人最怕的就是拼搏一生、胜利无数,却在一次倒下后再也无法爬起来。一次失败让之前所有的成功全部灰飞烟灭,又或者一次失败让未来的日子再无翻身的可能。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你必须好好学习和领悟这条先胜而后求战的思维方式。这条思维方式的一个特点就在于,往往你以为自己领悟了,其实你还没有。你还没有纯熟、纯粹的领悟。
97%纯度的铁只能叫铁,而99.9%纯度的铁则叫钢,它们是不一样的物品。大概知道先胜后战这回事,和深刻理解并应用先胜后战的理念,是不一样的人生。总之,胜利者的样子是先胜而后战,失败者的样子则与之相反。
3、给孙子兵法打一个数学补丁——凯利公式
如何设计自己的人生胜负手在某些领域,如投资、创业等,要确定必胜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对于先胜后战的理念并不完全理解或者认同,有几个原因。
一是因为有些事情就是无法绝对先胜后战——就连战争本身也是如此。那么,在投资、创业、战争等无法事先保证胜利的领域,如何执行这条理念呢?
二是因为,如果严格执行这条理念会太过保守,错失很多机会。比如熟悉金融投资的人都知道,盈亏同源,当你避开一切风险的时候也就避开了收益。比如创业,一定有风险,难道所有人就都不创业了吗?那新企业从哪里来?
那么,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第一个问题理论上很好解决,即便不能绝对保证胜利,那么至少要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就像《孙子兵法》计篇中提到的,“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也并没有说一定要绝对必胜再行动,只是说如果胜算多就做,胜算少就不做。
但多到什么程度算多呢?少到什么程度算少呢?是以50%为界限吗?这里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数量界定。
同时,这个理论解释也不能解决第二个问题。这个世界很多时候是盈亏同源的,利润就在风险里。如果要绝对规避风险,那就只好什么事都不干了,过完平庸的一生吧。尝试有可能失败,不尝试一定失败,我们也总听人说,机会是试出来的,是在动态运动中摸索出来的。那么到底要不要尝试?和先胜后战理念的矛盾怎么解决?
可以说,这两个问题的存在是《孙子兵法》的一个小漏洞,这个漏洞本质是个数学漏洞。《孙子兵法》只讲大方向而不讲数字细节,因为它不是数学书,那个时代的数学还没发展到今天的高度,存在这个漏洞也很正常。现在,我们需要给孙子兵法打一个数学补丁——凯利公式。
这个小小的公式,能够解决《孙子兵法》的遗留问题。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个公式是什么意思。
首先我们明确,一件事情有可能胜利,也有可能失败,那么要不要做,要不要投入金钱、时间、精力呢?答案是,如果机会好,还是要投入。
那么该投入多少比例?我有1万元,要投资百分之多少的钱?我一周有20个小时空闲时间,要投入百分之多少的时间?这个比例值才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核心。它就是公式中的字母f。
凯利公式告诉我们,要弄清楚这个比例,就要考虑四个要素:pw ——有多大概率会赢;rw ——赢了能赚多少倍;pl ——有多大概率会输;rl ——输了会亏多少。”
“举个例子,一只股票,60%概率会涨,涨了赚50%;40%概率会跌,跌了会亏40%。你该用多少比例的本金去买这个股票?这就是投资届最难解决的分仓问题。凯利公式告诉我们,你该拿出来70%的本金去投资:
如何设计自己的人生胜负手当然,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的概率是无法事前得知的,比如你去创业的成功概率具体是多少就不清楚,成功了能赚多少钱也不清楚。但是对风险高低还是可以有个大致估计。总的来讲,胜算越高投入越大,能赚得越多投入越大。如果可能的亏损太大,f算出来是负数,那就不投入。另外,上面的公式中假设了rw 和rl 都不为0。如果rw 为0,即赢了也不赚钱,当然不投入;如果rl 为0,即输了也不亏损,显然应该全力投入。
对于各种事务的金钱、时间、精力等的投入,这个公式都能提供依据。可以说,凯利公式并不推翻《孙子兵法》中先胜后战的思想,只是它的一个数学补丁。先胜后战包含的是知己知彼、事前计算的理念,而凯利公式则告诉你具体怎么计算。
4、最难懂的隐藏关键点之一,就是“势”
事情的关键点经常是隐藏的,寻常人未必看得懂。为什么普通人看起来势均力敌的局面,高手却能坚定地说其中一方大势已去或者形势不妙?最难懂的隐藏关键点之一,就是“势”。这个“势”与前面讲的大势思维的“势”并不一样。这里的“势”,与致人而不致于人有关系。
所谓致于人,就是看上去你可以选择,但却是这样选也不好,那样选也不好,其实就是没得选。
所谓致人,就是让别人处于一种这样也不好,那样也不好的情境中,看上去有得选,实际上没得选。
当你陷入某种两难选择的时候,你就已经致于人了。两难选择不好解决(否则怎么叫两难呢?),有智慧的人要在两难格局形成之前就解决问题。这就叫不致于人。
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是让自己不致于人,不陷入被动。如何致人则相对少一些,一般只有跟别人正面竞争对抗的时候才会考虑。其实,当你跟别人正面对抗的时候,就已经有点致于人了——受制于你的对手。当你跟一个对手竞争博弈的时候,往往其他人会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这种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思维,在人生的大格局中非常重要。生活未必会给你很多重新来过的机会,常常是一步被动则步步被动,尤其在顶级高手的竞争中,一个小小的受制于人的被动,会逐渐演化成致命的失败。
要做到不致于人,需要你考虑到以后发生的事情。考虑得越远,就越能够不致于人。所以要培养不致于人的思维,往往要和另一个思维技术结合起来——思维逻辑链。
你需要不断问自己:如果这样后面会怎么样?会不会让我处于怎么样都不好受的地步?连续追问多次。即,你需要使用5Why法或5So法。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这段话先要有个前提,就是一场战争,两边实力是在一个数量级上,没有碾压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善于打仗的人,先要做到自己没有明显弱点和失误,让别人无法轻易战胜自己。与此同时,慢慢等待别人犯错误,然后抓住机会取胜。做到自己没有漏洞,这是可以自己把握的;要别人有漏洞,这就不是你能控制的了,是别人的事情。所以善于战争的人,只能保证自己不输,不能保证别人一定输。所以说,胜利是可以知道的——当别人露出破绽,给了你机会的时候,你看到了这个机会,就知道我可以赢了。但是如果别人没漏洞,不给你机会,你就没法赢了,只能继续等待和僵持。如果这时候要强行进攻,反而就露出了破绽,成了敌人的可胜之机。
这段话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在生命中,你的一切外部因素、社会特性、时代趋势等,就相当于你的敌人。当然,此处的敌人并不是说全世界都和你有仇,而是说,外部世界是你的对手盘。所谓不可胜在己,人生中,你能够做的是保证自己不被小困难击败,但是可胜在敌,不能保证自己一定能获得巨大的成功——不论你是多么优秀(善战者),都无法得到这个保证。可胜在敌,即你能否取得巨大的成就,在于敌人有没有破绽,世界、时代有没有给你机会。
这些结论与大势思维有点类似,当趋势、时代的潮流到来的时候,你容易成就大事业。但与大势思维不同的是,胜可知不可为的思想,还强调了时机未到的时候,不可乱动。
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马云在1990年就创办阿里巴巴会怎么样?显然,当时的互联网在技术上才刚刚起步,还没有任何成功的商业应用,世上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东西,更不用说电子商务了。所以,马云将被迫在黑暗中摸索近十年,需要组建自己的技术团队来开发互联网的基础技术,但国内当时又根本没有相应的人才,所以基本必然会失败。随着房租、员工工资、硬件成本、管理费用等带来巨大成本,他几乎没有可能撑到2000年左右互联网萌芽的时期,极有可能短短两三年之后就死掉——不论他韧性多强都撑不过去的。
5、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一般人常犯的一个错误是,他努不努力、拼不拼搏,是按照自己的心情来的。也许哪一天晚上他长夜难眠,回首自己的人生,觉得打工领工资的日子太平庸无味,想要干点事业,怀着这种激动的心情,他也许最近一两个月就忍不住辞职创业了,完全忘记考虑时机是否成熟。这种冲动的行为常常是九死一生。
问题在于,很多人基于对自己的实力或运气的过度自信,常常看不到这种九死一生的险境。他会想:我决定做这件事,是下了很大决心的,我一定会很努力很拼命,一定会把所有的资源都调动起来——因此我的成功概率很高。他会太过专注于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外部的环境。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当外界没有给我们可胜的机会时,很显然,我们要努力保持自己不断成长,变得强大,不会出现各种错误,不被别人打败,这就是让自己不可被战胜。
这个过程的难点有两个。一是自己的不可胜需要充分修炼内功,而在修炼内功的过程中你可能毫无成就感,觉得很没意思。
第二个难点可能更加关键。你并不能提前知道对方一定会出错。即,敌人的可胜,是不可预测的。也许他今天会露出破绽,也许明天才会,甚至永远不会!我们会进入一种不可测的恐慌——万一对方永远不露出破绽该怎么办?
在现实的世界里,正是这种恐慌往往会击溃我们冷静等待的耐心,让我们无法安心地去做那些真正该做的事情——增强自己的实力,构建自己的不可被战胜。
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人努力了几年之后没有看到命运给自己什么机会,要么放弃了自甘平庸,要么就仓促出击,然后在某个环节上失败。从更深的层次来看,他们不是败给了某个技术细节,而是败给了对未知命运的恐惧。
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命运永远不给你任何机会这种情况是几乎不会发生的。你的敌人一定会犯错,你的人生一定有某些重大的机会——只要你保持不可胜并且愿意等。尤其在这种风云变幻、日新月异的时代,各种浪潮与趋势的诞生非常迅速,你不仅一定有机会,而且常常有很多机会。只要你持续积累内功,让自己不被一时的困难击败,那么终有一次机会能够让你腾飞。
只不过,社会节奏的加快不仅让机会变得越来越多,也让你的耐心变得越来越少。大多数人都在敌之可胜来临前,输在了自己不可胜的构建上。
具体如何保证自己的不可胜,方法繁多,学习知识技能、锻炼身体又或是研究各种思维方法,都能让你变得更强。本节带给你的启示则是在宏观层面上告诉你,该积蓄力量的时候积蓄力量,该给出致命一击的时候就给出致命一击。
6、如何在漫长的人生中规避风险,抓住机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呢?
这个问题以其过长的时间跨度、过多的影响因素而显得尤为复杂,以至于普通思维方式根本无从下手。提炼于《孙子兵法》的兵法思维经过了几千年的流传和时间,我们可以将它作为一种先验的哲学式思维方法,为我们漫长的人生中多变的命运提供三条安全线。
先胜后战告诉我们不要莽撞盲目,先算清楚胜败再行动,凯利公式又为这一理念打上了数学补丁,让其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致人而不致于人让我们高瞻远瞩,不要等到情况变得显而易见、不可扭转才发现,而要见微知著,从一开始就不出现微小的差池,最典型的就是不要受制于人,要时刻掌握主动权。胜可知不可为则告诉我们,要敢于出击,更要能够等待,要搞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无仗可打的时候要耐得住寂寞。
作为兵法思维的组成部分,生态思维、大势思维和格局思维三种思维方式都非常注重风险规避,从三个不同侧面讲述如何控制风险。三种思维方式不仅互有关联,而且与其他章节有深远的联系。如果你细细品味,会发现致人而不致于人与生态思维千丝万缕,而胜可知不可为则与“精神图腾”和对应的人生模式一脉相承。从生态思维到兵法思维,很多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方向性选择都能获得启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