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刚(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近期,一部关于福耀玻璃在美国设厂的纪录片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热潮。2016年,曹德旺在美国通用汽车的原址——俄亥俄州的代顿市投资了5亿美元,建起了一座福耀美国的汽车玻璃生产厂。
当看到这部纪录片时,不由得让人想起前几年曹德旺因为一番中美企业缴纳的税负不同等言论登上了风口浪尖。当初,曹德旺一直支持去美国本地建设工厂,因为美国除了人工费用较高以外,其他的各项成本都远远低于国内。
在国人对曹德旺这番言论指责的同时,却不知曹德旺的福耀美国当时正遭遇一次次经营危机。福耀美国的连续亏损,使得曹德旺不得不一次次来往于中美两国,每个月不低于1次的福州与代顿之间的长途飞行。当时,美国工人工作效率的低下,美国工会的试图介入等等原因,使得福耀美国连年亏损,平均每年亏损多达数千万美元。
一部《美国工厂》,记录了福耀美国的艰难之路,更表露出了贸易全球化下中美两国劳动者认知与行动的巨大差异。而这种差异,更深层的原因,是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
这部《美国工厂》纪录片引起国人围观的同时,特斯拉的上海工厂也刚刚顺利开工。短短半年间,一个巨大的超级工厂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拔地而起,再一次见证了中国速度。在马斯克略带作秀性质的吃包子照片中,或许他对上海特斯拉工厂的期待,绝不会低于曹德旺当初对代顿福耀美国的期待。
《美国工厂》的拍摄方,是美国当地的一家电视制作机构。当初福耀美国本来是想要拍摄一部关于企业成长的宣传片的,但是遭到拍摄方的反对。拍摄方希望能够以更加客观和公正的角度,以自己的视角去拍摄这个在锈迹斑斑的代顿市屹立而起的闪闪发亮的中国投资工厂。
于是,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听到了各方声音,有美国曾经因为通用汽车关闭而失业的工人——当然而今又重新进入福耀美国工厂开始工作,有不远万里从中国派遣过来的福耀工人,有福耀美国当时聘请的美国高管们的各种“不给力”,有曹德旺眼袋中藏不住的对福耀美国的焦虑与坚定。
其中有一个细节值得玩味,当福耀美国的一名中国高管向曹德旺建议是否可以在工厂的大厅树立两个标志性建筑装饰,一个是代表中国的长城,一个是代表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当时曹德旺就否定了,并且表示希望福耀美国就是一个美国工厂、用美国工人,不需要这种刻意的标榜来刺激美国人。
在《美国工厂》中,有人看到曹德旺的睿智,有人看到曹德旺的毅力,有人看到美国工人的好逸恶劳,有人看到美国高福利下的低效率。我却看到一个创业者一生的砥砺前行,看到一个从旧时代摸爬滚打过来却勇于迎接新时代的创业者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韧,看到任何道路上都会布满的荆棘,看到生活与生命之间天然的连接与对抗。
昨天,有个朋友问我为何这么拼命,就是一份工作而已,貌似跟自己创业似的?其实,我没有告诉他,此刻的我远比十年前自己创业时更努力更拼命。因为我总是觉得人生太苦短、时日不多,为何拘泥于所谓的创业者与打工者的身份困惑。抑或更准确的说,我们只活一次,只需要活给自己。
与曹德旺相同的,还有早已经走出国门的华为、联想等企业,今日中国的商业,早已经不可与往时同日而语。四十年前,是吸引外资,劳动力出口。而今,是资本出海,技术传输。
无论是致力于全球化的华为,还是收购过外企的联想、吉利,包括已经于2018年开始盈利的福耀美国等企业,其未来的路,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是,这是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的必经之路,就如同当年的外企中国化道路一样。
关于福耀美国,《美国工厂》也只是记录了其发展的一段路径,其后,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我们不必加以祝福,因为商业的道路从来都不能靠情怀支撑。“最大的慈善,是商业”。
对于曹德旺们来说,走到更远的地方,甚至是直达资本的腹地,或许是中国企业新创业时代的征伐之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