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层面,人不可能永无止境地被外在撕扯,这包括消费主义、碎片化的信息、竞争比较……重拾真我、完整、相互依存以及回归本质和意义,是人内心最深切也是最自然的渴望与召唤。
——非暴力沟通提供的是人与人得以连结的底层逻辑,而这个连结首先从与自己开始,从“认识自己”这样一个源头的探寻开始建立与自己的友爱关系,再推己及人,与他人建立带有尊重、理解和关爱的联系。
而行为的改变则需建立在意识、心智成长以及能力建设之上,在这个层面非暴力沟通的学习无异于一种从内向外的成长练习和生命教育。
只因他全然相信,当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听见、理解、连结,心中的“敌人”自会消融。这便是“非暴力”的精神与力量:心无敌人。
“非暴力”的两方面:行动和意识。
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注意力的品质。
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
首先,我们观察实际上发生了什么。客观陈述事实。
第二步,表达出我们看到这些行为时的感受和情绪。
第三步,表达出我们的感受与什么需要相关联。也就是为什么有这个感受?
第四步,一个具体的请求。怎样解决问题。
通过这四步表达自己,同时从别人的语言中了解这四步。既可以先表达自己,也可以先同理倾听他人。
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这四个要素的觉察,而非在交流中具体说了什么。
持续地聆听对方每一句话背后所包含的感受和需要。我不表达认同或不认同,也不将他的话当作攻击。
“疏离生命的语言”
道德评判是其中的一种。
当他人的行为与我们的价值观不符,我们便认为这个人是错的或恶的。指责、侮辱、贴标签、批评、比较、分析都是评判的形式。
我们一心都在分析和追究自己和他人有什么问题,却不曾思索自己和他人有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当我们在分析和评判时,其实都是在表达自身的价值观和需要,但这样的表达方式却是悲剧性的,引发的是对方的防卫与抗拒。
评判的另一种形式是做比较。
习惯表达:“不得不” “让人感到”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借由这样的说法回避了为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行为所负的责任。
其他疏离生命的沟通形式——以“要求”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诉求
实际上是在或明或暗地指责或惩罚那些不配合我们的人。这种方式在有权力地位的人身上更为常见。
✨第一个要素:区分观察与评论
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客观,不做任何评论。当我们在观察中夹杂着自己的评论时,他人往往会认为我们在批评他们,并因而产生抗拒的心理。
✨第二个要素:如何表达内心的感受
需要区分:我们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还是在表达对自己的想法。允许自己表达感受、袒露脆弱,也会有助于化解冲突。
✨第三个要素:看见感受背后的需要
他人的言行也许会刺激我们的感受,但并不是感受的根源。
✨第四个要素:请求
使用正向、具体的语言
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请求他们去做什么,而非不要做什么。提出请求一定要有非常明确的方向,明确要对方做什么才能满足自己。
他人的言行举止或许会激发我们的感受,但绝非产生这些感受的原因。感受源自我们如何看待他人的言行以及我们当时的需要和期待。
听到不中听的话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指责自己,将错误归咎到自己身上。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内疚、羞愧和压抑,我们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将错误归咎到对方身上。通常会感到愤怒。
第三种是关注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第四种是体会他人在消极的话语下隐藏着什么感受与需要。
我们越能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相连,他人就越容易对我们做出善意的回应。表达自己感受之后加上自己的需要,也就是陈述客观事实+主观感受+解释原因(原因即需求)。
通往情绪自由的成长路上,许多人都会经历三个阶段:
(1)“情绪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要为他人的感受负责;
(2) “面目可憎”——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或需要;
(3)“情绪的主人”——我们全然地为自己的感受负责,同时我们也意识到,牺牲他人的福祉也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
请求别人重复自己说的话。这个时候别人可能会有抵触心理,所以你可以表明自己的真实意图,其实是为了确定自己的意思,是否传达到位。
巴菲特对卡耐基课程有一句精妙的点评:参加培训不是为了让自己在演讲时膝盖不发抖,而是让自己在膝盖发抖的时候还能继续演讲。
反其道而行之的投资原则。巴菲特解释说:“在华尔街致富的秘诀就是在贪婪和恐惧之间走钢丝——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无论市场如何震荡,股票最终都会回归它的真实价值。一个投资者需要有耐心,更需要坚定自己的判断。
团体会议时,如果话题的发起人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讨论就会漫无目的地拖延下去,却又无法满足任何人的需要。
要让他人明白我们提出的是真正的请求,最重要的沟通方式是即便在他人拒绝时我们也能同理他们的感受和需要。选择请求意味着,我们首先同理他人为什么没有说“是”,而不是要说服他们必须答应我们。
在关注解决方案或提出请求前,让他人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持续同理。
如何知道我们已经充分同理了他人呢?
首先,如果一个人体验到当下的内心世界被他人充分理解了,就会感到轻松。对方会安静下来停止说话。
如果我们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充分地表达了自己,不妨问一句:“还有什么是你想要说的吗?”
当意识到自己处于辩解防卫的状态或痛苦得无法同理他人时,我们可以选择(1)停顿,深呼吸,同理自己;(2)“非暴力呐喊”;(3)离开现场。
当我们连一个字都听不下去时,就是打断的最好时机。而打断的目的并非在于让自己发言,而是帮助讲述者与表达背后的生命能量建立连结。
与其假装听别人说话,打断他们才是更体贴的做法。因为,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话对人有益,而非成为他人的负担。
非暴力沟通认为,每当我们认为他人是错的或是不好的,我们真正的心声是——他人的行为与我们的需要有冲突;如果我们指责的人恰好是自己,我们真正的心声是——我的所作所为没有满足我的需要。
将“我不得不做”的想法化为“我选择这么做”,我能满足什么需要,能为我的生命增添色彩。
让我愤怒的并非他人的行为,而是我在头脑中对他人及其行为的看法和解读。暴力之所以产生,都是因为人们误以为自己的痛苦是由他人造成的,他人应当受到惩罚。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1. 停下来,深呼吸。
2. 看看我们有哪些评判性的想法。
3. 与我们的需要连结。
4. 表达我们的感受和未被满足的需要。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时,最重要的是建立冲突双方之间的连结。人与人之间只有建立了连结,才会发自内心地想要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不去要求他人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而是学习有意识地克制自己,努力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尊重,使冲突的双方在重视自己需要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和对方的福祉是相互依存的。
非暴力沟通的目标是——让各方的需要都得到充分的满足。
“需要”并不涉及某个人所采取的特定行动;“策略”则涉及某个人可能采取的某个行动,它的形式可以是请求、诉求、愿望以及“解决方案”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