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笔记(2019.11.22)
第一
当我还是孩子时,那时的老人指教我说:剃头担上的旗竿,三百年前是挂头的。满人入关,下令拖辫,剃头人沿路拉人剃发,谁敢抗拒,便砍下头来挂在旗竿上,再去拉别的人。那时的剃发,先用水擦,再用刀刮,确是气闷的,但挂头故事却并不引起我的惊惧,因为即使我不高兴剃发,剃头人不但不来砍下我的脑袋,还从旗竿斗里摸出糖来,说剃完就可以吃,已经换了怀柔方略了。见惯者不怪,对辫子也不觉其丑,何况花样繁多,以姿态论,则辫子有松打,有紧打,辫线有三股,有散线,周围有看发(即今之“刘海”),看发有长短,长看发又可打成两条细辫子,环于顶搭之周围,顾影自怜,为美男子;以作用论,则打架时可拔,犯奸时可剪,做戏的可挂于铁竿,为父的可鞭其子女,变把戏的将头摇动,能飞舞如龙蛇,昨在路上,看见巡捕拿人,一手一个,以一捕二,倘在辛亥革命前,则一把辫子,至少十多个,为治民计,也极方便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续编·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半井简评:先生的文字总是画面感十足,譬如设想抓辫子抓人的画面,活灵活现,场面滑稽可笑,而背后的荒唐则不言而喻。先生儿时喜欢描画绣像,成年后于美术设计亦颇多研究(众所周知,北大校徽即出自先生手笔),这种视觉艺术的素养给他的写作带来极大帮助,说理而形象,其他作家绝难企及。
第二
铁掌帮帮众站在山腰看得明白,个个骇得目瞪口呆,做声不得。
正危急间,那雄雕负着郭靖疾扑而至,钢喙啄去,正中裘千丈顶门。那老儿斗然间头顶剧痛,伸手抵挡,就只这么一松手,已一连串的筋斗翻将下去,长声惨呼从山谷下传将上来。
雌雕背上斗轻,纵吭欢唳,振翅直上。双雕负着二人,比翼北去。
——金庸《射雕英雄传·铁掌峰顶》
半井简评:我真的忘了裘千丈是怎么挂的了,原来是这样。裘千丈的死在《射雕侠侣》里还成了情节推动的事件。如此不堪之人如此不堪之死,倒也是吻合的。
第三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半井简评:本词平仄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致,且兼写别离之情,后世就称为“阳关曲”了。三四句太漂亮了,不借助生难字,不借助典故,不借助其他复杂手法,便说到人心坎儿里去。
第四
读图
晨读笔记(2019.11.22)红山玉龙。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弄一个仿制工艺品大概也是让人开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