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妈妈要去趟卫生间,你自己在这玩积木,可以吗?”
“没”。
“宝宝,上卫生间,拉臭臭,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做的事,如果不去的话,妈妈肚子会很疼的”。
“没”
“妈妈,答应你,去一小会儿,就回来。宝宝,乖”
“没”
这是每次我要去上卫生间的时候,和宝宝之间的对话。“没”是宝宝对事情表示否定态度的回答。按照以往的做法,这个时候的我,会强行的离开,他会边哭边跑进来找我,帮我拿纸,然后,拉着我的手,对我说“走,走”。
事后,想想之前宝宝还小的时候,总是抱着他一起去的。可现在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想和我一起去,还不让我走,那就只能是每次哭吗?总得想点办法吧。那就下次提前多花点时间和他好好说吧。可每次发生了,说着说着,就想快算了吧,估计他大一点就好了。
记得《正面管教》关于正面管教工具里有这么一句话:“赢得”孩子,而不是凭你的力量“赢了”孩子。
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这样会导致孩子反叛或者盲目顺从;
而“赢得”孩子,则是大人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这样做也会让孩子慢慢的学会基本的人生技能,如,人际沟通能力,内省能力等。
其实在他说“没”的时候,我是明白他心里的想法的,他是害怕和我分开,害怕一个人。但我并没有表达出来。面对他的哭闹,还强行离开,实则就是在用行动说明我根本没有理解他,或者是不在乎他的想法。
那么怎么做才能“赢得”孩子呢?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代表你认同他的观点,而只是代表你理解他的感受。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可以提出建议,直到达成共识。
就在今天上午,这一幕又一次上演了,这次我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宝宝,妈妈现在肚子有点痛,想要去趟卫生间,你自己在这玩积木,可以吗?”
“没”。
“你是害怕一个人在这吗?”
“嗯”。
“妈妈,知道你害怕一个人在这,妈妈小的时候也会害怕一个人的。”
这次宝宝没有吱声。
“妈妈现肚子疼,需要去趟卫生间。又不想让你感到害怕,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宝宝,还在低头玩着积木,没有作声。
“那要不你拿着积木在卫生间门口等着妈妈?”
宝宝,依旧没有说话。
“那要不妈妈边上卫生间,边和你一直聊天,说着话,这样,一直能听到妈妈的声音,就不会害怕了,可以吗?”
“嗯”
听到最后这句“嗯”的时候,我长舒了一口气,还好我没放弃,一直在试着和他达成共识。
孩子不当行为的背后,有着真实的信息和想法,当你在处理他的这些隐藏想法时,他才会感觉自己被理解,才会听你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