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不供参考。
很多影评说《缝纫机乐队》就是用力过度的《煎饼侠》,但我认为《缝纫机乐队》确实是以《煎饼侠》为基础,可是却有根本的不同。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追梦,不同在于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影片前半段,我一直沉溺在对大鹏个人的崇拜中。看过他书的人就知道,他的家乡就是集安,他喜欢黄家驹,他高中时就组建过一支乐队,在那个小城里开了一场摇滚音乐会。看着电影我觉得这个人真牛逼,想成名,演屌丝演火了;想转型,《煎饼侠》成当年的票房黑马;想玩摇滚向偶像致敬,《缝纫机乐队》拍出来了,他想要的、想实现的,全都做到了,而且确实是靠自己一点点拼出来的,冲这一点,他谈梦想就不是假大空。
到影片结束的时候,我发现了这部片子跟一般梦想片最大的区别——有梦想,也有现实,但现实没过多地妨碍梦想。缝纫机乐队成员,除了从小有摇滚梦的胡亮和当年是乐队吉他手的老中医,贝斯手、鼓手和键盘手都没被刻画成对摇滚有迷之执着的人设,没有大家为了实现摇滚梦抛家舍业与世界为敌的那种很燃但略显尴尬的桥段,而是那种我喜欢摇滚,你不让我喜欢,但我坚持一下你也就妥协了,不牵扯什么未来、责任、观念的尖锐碰撞。不会让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那么惨烈,可能是追梦情怀片最大的进步。
另一部分对梦想和现实的处理在于梦想的归宿。大家费这么大劲办了一场演唱会,也只是为了在集安这片土地上“摇滚不死”,那冲破重重阻碍之后,演唱会办完了,梦想也就算实现了,实现之后大家各归各位,当学生的继续上学,老中医继续看病,修车的接着修车,哪怕是大鹏演的那个因为把上一个摇滚乐队带黄了而成为行业笑柄的经纪人,也没有因为这场格外成功的演唱会而有什么事业上的转机。这也是跟以往梦想类作品很大的不同——我有梦想,但我没想靠梦想吃饭。所以梦想的意义在哪,也许就是程宫对胡亮说的“如果那口气儿没了,生活就只剩下钱”。记得很多年以前看一个电视剧,一个学生的爸爸问学校网球队教练“球打得再好,能当饭吃吗?”教练说,也许不能当饭吃,但他这段和队友们一起拼搏的经历和获得的荣誉是有价值的。当年我也觉得不能当饭吃就是没意义,但现在觉得,人生太容易变得无聊,生存之上,必须有能让我们热血沸腾的东西,必须有一些能让我们引以为豪的经历,哪怕是为了老了之后跟孩子们吹牛呢。“没有什么事情会为我更改,也要摆好飞翔的姿态”,我认得清现实,但我也想以我希望的姿态活在现实里。就像五月天阿信在微博里写《顽固》的MV剧本:MV结尾火箭不是爆炸了吗?我认为这正是阿木这个剧本最棒的地方,有梦想不一定成功,失败了,你会有你的小太空人陪你记得初衷,提醒你活的不枉此生。
还有一幕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大吉它被拆的时候,胡亮冲上去阻拦,冲工人哭喊“你们这些坏人!”程宫说他们不是坏人,他们是工人。胡亮依然说“他们把大吉它拆了,他们就是坏人!”像不像个孩子?也就是孩子才会20年如一日的坚持一个对自己没有明显利益的梦想。
最后强烈推荐这部电影的每一首歌,太好听了,为赵英俊打cal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