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小朋友画廊”的公益活动刷屏的新闻引发争议,这些晒出的画作来自一个名为“小朋友画廊”的公益活动。此次活动被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争议,一是有人质疑是“投资商欺骗行为”,二是有人称,这样的公益活动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在于它满足了部分人的虚荣心。腾讯公益自觉委屈,费时费力善款全部捐赠特殊人群却被误解为“投资商欺骗行为”。腾讯公益的爱心之举被指责营销并不委屈。
于情,公益传播本是善意的一股暖流。中国的慈善事业在经历了信任危机之后,行善之举的方式往往成为让爱传递的最大阻碍。这个时代弥漫着一股浓郁的犬儒气质,很多人先入为主地对发起慈善的组织进行慈善性批判。尤其一些自媒体和公民记者常常爆出的“反转”。当腾讯公益回应真相的阳光照射进来,误解的阴霾才烟消云散。
于理,在线上办慈善募捐,原本就存在缺乏情境、无法接触受助者的问题,应该想方设法补充这些信息,可是“一元购画”项目呈现的信息非常匮乏。其本质上并非是唤醒人的慈善意识,而是售卖“自闭症”“精美画作”“公益”这些标签。“正常”的慈善应该是人们意识到自闭症患者及家庭所处的极端的困境,给予发自内心的同情与善意。而不应该仅因为自闭症患者能画好看的画作,甚至让社会误以为自闭症患者拥有特殊技能。
于法,任何公益活动之前,一定要按照慈善法的规则进行。腾讯公益的声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质疑的声音,但也提醒慈善组织不管拥有多大的社会流量支持,必须要按照慈善法的规则进行。把质疑消除在筹款之前才是最明智的选择。管理结构要及时介入发声,一旦出现问题就要进行问责和制裁,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公益传播被一次又一次被指责营销,并不能一味怪罪于不明真相的自媒体与评论区情绪激动的网民。“小朋友画廊”的公益活动刷屏不是个案,罗一笑、郭美美等事件层出不穷。要想避免公益传播被指责营销,公益组织需要做的还太多。咱们该反思的,绝不仅仅是几张画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