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挑战11天高质量日更教育跟着张文质写作
常常喊着没时间,其实还是不会管理时间

常常喊着没时间,其实还是不会管理时间

作者: 方海敏 | 来源:发表于2019-02-08 22:00 被阅读96次
    常常喊着没时间,其实还是不会管理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身边的人说“忙死了,想干某某事都没时间……”

    也常有人对我说“也喜欢读书写作,就是没时间。真佩服你天天写文,还天天更文,哪来那多时间呀?”

    细细思量,我真的有那么多时间写文吗?我很肯地的说“没有”。养成日更的习惯还是自己逼自己。

    白天正常时间除了周末可以写文,而周一到周五的白天绝对没有时间写文,都是在全身心投入工作——听课、开会、商讨事宜、转班、与老师们谈心、和孩子们做游戏、参加研讨、培训老师家长,有时为了单位的发展还要外出协调一些事情等等。这些日常事宜,占满我一整天的工作时间,写文只能在每晚下班八点以后进行。刚开始写一篇要四五个小时,常常是晚上十一点五十左右完成。

    后来看了好友暖暖育儿家李玲刚出版的《写作好好》,其中有一个实例,说当你写不出来的时候,就随性写、限时写

    为了保证更文按时完成,我就采用这一招,每晚八点定下表铃,限制两小时必须写一篇千字文。这招还挺灵,每晚都能按时完成更文。慢慢的我发现当一个人把时间具体量化后,所做的事情就会这个时间范围内按时完成。

    当然有人是不喜欢这样的生活,读书写文单调乏味,为什么非要逼自己不可?生活如此美好,就喜欢放松、会友、追剧,喜欢自由自在……

    其实在每个人的骨子深处,都有一种想放任自由,想为所欲为,想干啥就干啥的“自由理想”。但往往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上班族在关键时期,就要拿成绩说话。当在晋升时发现没有业绩,没有收获时,又是一片悔声连连,“早知道这样,我应该平时就注重积累......”“应该向某某学习坚持把每件事做好,就有成绩......”

    然而时间不会倒流,世上没有后悔药。

    其实,专心干某一件事,最初是源于兴趣,当兴趣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一种负担感,就会有放弃的意念产生。这时候需要你有强大的意志力来支撑你的最初行动,并告诉自己要继续坚持走下去、做下去。

    要坚持自己选择的路走下去,坚持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下去,首先在时间的管理、时间的分配上要有保证。而且要有具体的规划和量化才能得以实现。

    但具体怎么做,我还缺少一定的经验和理论支撑。所以搁置如今,如何量化管理时间还是我的一直要探索的一个课题。

    常常喊着没时间,其实还是不会管理时间

    早起翻看简书百名排行榜,一贯的动作----打开点赞。当翻到简友何思源的文章,不知怎么操作的,却打开了她在2018年4月7日写的一篇《只要一年,你可以“看见”时间——我的时间“实践史”》。由于题目很新颖,第一时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于是马上阅读的欲望自然产生。第一遍在手机上读,用了20几分钟。觉得不够过瘾,又把文章分享到QQ上,在电脑上放大了页面又细细读了两遍。

    这一次让我对时间管理产生了一种新的认知----没有想到时间可以按天、按周、按月、按年量化。原来量化后的时间可以干许多想干的事情。并让我发现当时间具体量化后,每个人有效做事的时间是非常少的,大多都被休息、发呆、空想、会友、闲谈、甚至无目的刷手机、看朋友圈而占用。

    在平日里,我一直认为自己会有效利用时间,而读完此文,可以说是彻底颠覆了我曾经的时间管理经验。

    这篇文章以前苏联生物学家柳比歇夫所著的《奇特的一生》为主,是一篇“实践史”。

    柳比歇夫是前苏联生物学家,践行时间统计56年。他的工作成果可以用“海量”来形容:发表70余部学术著作,论文和专著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做了成千上万的昆虫标本和切片,还写了数不清的书信。

    引用书中的佳句:“他的时间好像是物质,不会无影无踪地消失不见,不会消亡。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的出来。”

    不过,作为一位“非典型”劳模,柳比歇夫智力不超常、体力不超群、不熬夜加班、不牺牲睡眠、不放弃娱乐。

    他记录自己每一天的时间使用情况,任何事件都不遗漏。科研工作、给别人写信、家庭生活、和朋友聊天,甚至看一场戏剧,全部记录消耗了多少时间。

    同时,他还把时间按照用途分类统计,每天每月每年他都会汇总统计自己每一类别的时间支出。

    他的时间统计经历,被写进了《奇特的一生》这本书。而有网友却评价:“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是伟大的,也是单调的,最重要的是,它适用性差,不是能够被轻易模仿成功的。”

    简友何思源在尝试、失败、反思、再尝试的反复实践中,重读了三遍《奇特的一生》。把书中柳比歇夫无法让常人理解的一些行为,却慢慢被她看懂,并经过不断实践彻底推翻了“单调”、“适用性差”、“不能轻易模仿成功的”错误言论。

    当然在阅读思源的文章时,第一时间知道了柳比歇夫的名著《奇特的一生》,就赶忙上女儿在网上查找。只是过年商家不发货,就先暂放在购物车里,等三四天商家上班后购买。我要好好读读这本书,真正挖掘一下时间量化管理的秘密。

    思源的文章通读了几遍后,我发现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全文分五个层次,分别是:

    柳比歇夫的故事---时间统计如何做?

    我的故事---如何效仿柳比歇夫的做法?

    我的收获在哪里?

    我会给初学者那些建议?

    写在最后

    从简介的图片、具体的事例,知道了柳比歇夫和思源具体量化时间的方法,从心底一次次升腾起无法比拟的敬佩之情。

    常常喊着没时间,其实还是不会管理时间 常常喊着没时间,其实还是不会管理时间 常常喊着没时间,其实还是不会管理时间 常常喊着没时间,其实还是不会管理时间

    以前我总觉得自己很会利用时间,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计划当天要做的事情,做完一件事就划去一条。每天下午在下班时看看落实情况,再记下当天在工作中发现的亮点和不足,到第二天再计划。如此周而复始,总觉得这是最好的方法。

    可有时遇到突发事情对原计划要落实的事情就有很大冲突,只得把计划的事情推迟时间再落实,“忙”、“时间到那去了”的发问、怨言就会时有发生。但从来没有核算每件事情花费的时间,也没有进行一周、一月的统计核算,更没有进行一年时间的核算。

    看了思源图文并茂的时间量化管理,我才知道我是属于只记事而不计时的那一类。所以常会发生时间不够用、做事效率不高、成效不好等问题。

    要改变这个现状,就要学会合理管理时间,我决定从明天开始学一学思源提出的好方法---用A6活页笔记本,随时记下自己做事情和时间,每天晚上十点进行时间核对,每周星期天进行一周时间核算,坚持一月看看自己对时间利用率如何。

    然后对购买的书《奇特的一生》进行深度阅读,从中再发现时间管理的具体方法。

    常常喊着没时间,其实还是不会管理时间

    在下学期开校时,再进行事件记录和核算,我想肯定有许多惊奇的发现。

    也许我也会发生“坚持不下来”的现象,那我就好好读读这句“坚持不下来,并不是因为这个方法枯燥,而是因为你没有体会到成就感。而你没有体会到成就感,最可能的原因是你没有做完整。”

    在时间最紧张的时候我也想体验思源的切身体会“你的时间越紧张,一天当中自己可控的时间越少,那时间统计法可能对你越重要。”

    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发挥时间的最大效益的秘密是对时间进行量化,进行核算,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写此文是第一次尝试“时间成本核算”

    合计:5小时。

    其中:

    读文:1小时(早晨30分钟,晚上30分钟)

    构思:约1小时(午睡前想了想如何写;到妹妹家做客,趁客人们聊天时写了一点提纲)

    写稿(共两稿):2小时(晚上19:40至21:40)

    找图、查资料、排版:0.5小时

    配图、校对错别字:0.5小时。

    常常喊着没时间,其实还是不会管理时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常常喊着没时间,其实还是不会管理时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ko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