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来的故事

作者: 半夏Cara | 来源:发表于2018-04-03 19:18 被阅读36次

    我祖母很会讲故事。

    她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那个时候整个中国正遭受着战火的侵袭。据她讲述,镇子的街上曾被日军炸出一个大坑。许多时候,她和家人为了躲避空袭,一起恐慌着逃到山上的石洞。一住住几天,等村里没什么动静,才敢下山回家。

    那些惶恐不安的日子里,长辈们为了安抚她们,搜肠刮肚地讲述着一个个奇异的故事。这些故事像一缕缕温暖又灿烂的阳光,照耀着黑暗动荡的岁月,点缀着祖母贫瘠的童年。后来,祖母把这些故事讲给我父亲他们兄妹四个。等我出生了,这些故事又溜进了我的耳朵。

    这些故事大都以同阶层的劳动人民为例,删繁就简,短小精悍,三五句就能讲述完毕,然而其又能传达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以此来教育听众。

    如果家里小孩子挑食不吃饭,祖母就要给我们讲不爱吃饺子皮的少爷的故事。说某地某时有个大财主,家里有连绵的土地,数不清的山头。这么有钱,家中少爷自然娇生惯养。少爷爱吃饺子,但不爱吃饺子皮。每次吃饺子书童都得把馅和皮分开,单独给少爷盛馅。结果好景不长,少爷家败落了,土地山头都归了别人。少爷没饭吃,只能去讨饭。讨饭至某一人家,吃了一碗从未见过的食物,十分美味。少爷问主人家是什么东西,主人回答说,这就是当年你不爱吃的饺子皮呀!原来这家主人就是少爷以前的书童。

    见到村里有不孝顺老人的儿女,祖母总会给我们讲破碗的故事。说某村有户人家,家里父亲七十多了,不能从事生产劳动。儿子渐渐嫌弃父亲白吃白喝,每日都不给父亲好脸色。后来不知哪里寻到一个破碗,盛饭的时候就用破碗给父亲用。有次孙子看到了对他父亲说,以后这个破碗不要扔掉,等你老了我留着给你用。儿子听了十分羞愧,良心发现,重新善待自己的父亲。

    这类故事大都以教育为主,劝导人们要保持善良醇厚的品德。尤其关于敬老这件事,劳动人民创造出林林总总的故事。这些有关“孝道”故事的流行,是跟乡村的生活环境分不开的。在农村,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丧失了劳动力的老人来说,又没有退休金的保障,养老这件事就全看儿孙们的心情。九十年代兴起的打工潮,让村庄里的男性劳力大都选择外出务工,留在家里掌管家业的变成了女性们,这时千年难题婆媳问题又加剧了。不过大环境使然,故事里坏婆婆基本没有,都是一些无义不孝的儿媳妇。记得有个流传很广的顺口溜这样说:二月二,龙抬头,无义媳妇发了愁。意思就是到二月二这天,天上的神仙们又开始工作了,那些无情无义不孝顺的儿媳妇们就要发愁了,因为神仙们见她们品行不端,会打雷劈她们。

    除了这些略微沉重的故事,我还听到了一些轻松诙谐的,纯属娱乐。

    说某妇人生来就是个急性子,风风火火,十分毛躁。某次娘家村里有人给她捎信,说她好久没回过娘过,现在她娘想她想得生病了,让她尽快带着孩子回去看看。原本丈夫打算让她明天收拾好了再去,可她等不及连夜就抱着孩子上路。路过一块南瓜地,不小心被南瓜藤蔓绊倒,她顾不上疼,拍拍裤腿上的泥土,抱起孩子继续走。结果走到一片西瓜地里,又摔了一跤。就这样跌跌撞撞她终于到了娘家。原来消息误传,她娘只是想她并没有生病。眼看要半夜,娘留她在家里住一晚。到屋里点灯一看,她怀里抱着一个大西瓜,孩子不见了。一家人沿着原路回去,发现西瓜地里放着一个大南瓜,南瓜地里放着一个枕头,等回到婆家,才看到自家孩子还在炕上睡觉,虚惊一场。

    这个粗心大意的妇女真是令人忍俊不禁,但还有个吝啬鬼的故事就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某家好不容易买了一斤五花肉给全家解解馋,家人都很高兴。进门没多久的儿媳妇主动去洗肉,洗完顺手把盆里油腻腻的水倒掉。正好被婆婆看到,沉了脸就骂她浪费,“作孽啊!好好的肉汤都倒了,要是留下来咱家都能喝三天肉汤了”。婆婆的骂声引来了公公,公公慢吞吞地说:“你娘说的对啊,这肉汤要是倒进咱家水缸,我们都能喝一月肉汤了。”儿媳妇不忿,气冲冲地回了娘家,添油加醋地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老娘,谁知老娘不但没有安慰她,反而骂得她狗血淋头,“你这死妮子,自己吃香的喝辣的,不知道想着你老娘。你省着那肉汤回来倒到咱门前的河里,我都能喝一年肉汤了。”儿媳妇郁闷死。。。。。

    这些流传了不知道几代人的故事在时代匆匆的步伐中渐渐遗失,估计等到下一代的时候也就无人所知。我真希望有心人能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去其糟粕,留其精华,让故事能一代代的传下去。令我们的后代也能了解先辈们的智慧,从言语中感受那些曾经的岁月,而不仅仅只是知道《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PS:“无义”在我们方言里就是指不孝敬老人,也可能是“忤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来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tn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