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站 酒泉
今天的行程是期待已久的。我们首先去敦煌莫高窟。
名扬天下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的建筑艺术、泥彩艺术、壁画艺术包含的信息量太大了,演变和发展,简直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
著名的九层楼。
西行剪影(七)飞天是我记忆中敦煌莫高窟的符号,只要提起莫高窟,我眼前的第一画面就是反弹琵琶裙袂飘飘的仙女。这一次终于搞清楚,飞天就是石窟壁画中的空中飞神。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 ,后来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乾闼婆与紧那罗被佛教列入天龙八部神后,随着佛教理论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马头人峰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飞仙了。 乾闼婆和紧那罗最初在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中有区别的。乾闼婆---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 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去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
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西行剪影(七)惊叹中华文化的浩浩荡荡博大精深!
我们继续出发,途经瓜州。后来得知瓜洲境内也有一处洞窟,榆林窟,未经修缮,也是一处非常震撼的文化艺术宝库,在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榆林河河谷两侧的砾石崖壁上。榆林窟又名万佛洞,始建于北魏,保存有唐代至元代的彩塑100余身,壁画5000余平方米,相当于敦煌莫高窟壁画总面积的九分之一。在内容、艺术风格、绘画形式方面同莫高窟一脉相承,号称姊妹。
一群凡夫俗子就在瓜州买了几个白兰瓜大快朵颐。戈壁滩上的烈日让人无法忍受,太干燥了。那白兰瓜的鲜甜让人惊艳!
继续折返,往嘉峪关。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距今只有631年的历史,比山海关要早建9年。嘉峪关也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
敦煌壁画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的佛影、飘舞的飞天……主要描述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本生故事画、宣传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传故事,一片净土世界的意境和风格。如果说敦煌莫高窟一个充满迷幻色彩的精神家园,那么,嘉峪关就是一个现实的苦难世界,充满着贫穷与饥饿,战争与死亡。
尽管天气非常晴朗,艳阳高照,沙漠中难得出现了一片绿洲,杨柳依依,但是我们依然感觉到莫名的不安,巍巍雄关,依然屹立,我们似乎看到“夫九衢同归,六气暗合,居丝绸之要道,控商旅之往来。迎千乘之王侯,送万石之使节,出以银瓷、丝绸之珍器,入以玉石、奇草之异类,以播朝阙之恩德,以纳四夷之归心。”(周大成《嘉峪关赋》)。
张骞、班超的马队风尘仆仆地走来,那时嘉峪关是河西走廊上新建军事重镇和丝绸沙漠王国之间的检查站,也许他们经过嘉峪关的时候,正赶上深冬的雪花从祁连山顶白茫茫地飘过来,雪花打湿了他们马背上的绸缎和风尘仆仆的脸,他们在检查站里找了个有炭火的房间,烤干风雪打湿的丝绸和身上的湿长衫再继续赶路。站外匈奴的马蹄划破了关下乌孙国地的平静,将月氏族赶到天山(祁连山)的西面去了。他们是牵着马从嘉峪关走向西域的吧,当他们迈过这道门槛向西奔走的时候,这里还是一道有关无城的关口。背着馕的西域人进到关内,用他们的土特产换取所需要的茶叶和瓷器。鸡鸣犬吠自农庄的深处传来,那里有明明灭灭的烟火。长城的工事向阳关方向延伸,传递文书的人和过境的官员东去西往,驿站的人夫昼夜坚守着岗位,为他们备足粮食和沿途使用的生活用品,好为在烽火还没燃起的时候让他们顺利地赶到下一个驿站口。“他们九死一生来朝觐的不是一种宗教,而是一种在人间的生活方式,一种高度文明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诞生了丝绸之路。
西行剪影(七)赶着两万多只羊群的准噶尔商人,沿丝绸之路经巴里坤、哈密、安西、嘉峪关,到酒泉销售。那是明成祖年间的事情,嘉峪关除内城设有专供来嘉峪关巡视的官员及往来公干的中外王公大臣食宿的公馆外,外城内“戏台”东侧的一条街市里有客栈、酒肆、牙行,城外东关厢一条大于城内三倍的街上,有铺户、栈房、茶寮、酒肆、旅店、牙行近千家,军民数千家,凡仕宦商旅出入关,大多在此留宿。关内还有马王庙、老君庙、鲁班庙、相子庙、财神庙、土地祠、三官庙、龙王庙……那位准噶尔商人一定留宿在外城街市里的一个客栈里,等待关照的放行。他的两万多只羊群像六百多年的时光,云朵一样地飘在口岸一样的嘉峪关下。那应该是个深秋的午后,羊群一路走一路啃食着戈壁上渐渐泛红的骆驼草向东而来,像潮水一样地漫过嘉峪关口。“狼烟边关起,上马披战衣……”屹立在两山之间的嘉峪关伸出双臂,牢牢地守卫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朝贡的方国、部落或商队从这里入则奔向长安、走向中原,那里“百里鸡犬静,千庐机杼鸣。”(李白《赠范金乡》)“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白居易《朱陈村》)。那里的农人“早起弄桑麻,夜合而归”。出则走向了大秦、罗马、地中海沿岸,据说那里“恺撒穿着一件太阳般灿烂的中国丝袍去看戏,轰动,全场为之起立。”
左宗棠的车撵腾起一路的风尘。他督促军队重修嘉峪关楼,亲手题写“天下第一雄关”横额制匾于关楼之上,后兵分三路收复伊犁,舁榇出关。楼门前的左公杨,将几百年的时光长成了茂密的岁月,风掠过后留下沙沙的声响。“无数军队和政治使者曾通过这道城门。商人们也是从这里带领着自己的驼队西行,在这道拱门下,不知有多少满载丝绸的牛车吱吱嘎嘎地呻吟着踏上漫长的路途,穿过亚洲腹地前往西方。”(斯文·赫定《丝绸之路》)那时的嘉峪关在坚固中释放着柔软,烽烟起,金戈铁马,吐鲁番人锋利的箭矢、鞑靼人坚固的铁蹄、额济蒙古人偷袭的马队都没能越过这道关塞;烽烟灭,满关烟火明灭,成为一道通商的口岸、交通运输的关口,那些驮着茶叶的马蹄上,还沾满荷塘边的泥巴,散发着江南水乡的味道。光绪七年(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将嘉峪关辟为贸易商埠,嘉峪关成为通商口岸后,以茶为主的对外贸易日益兴盛。十年后,经嘉峪关出口的中国茶叶占国外茶叶市场的三分之一。
……………
厚重的历史扑面而至。嘉峪关,一个国家荣辱兴衰的历史丰碑!
西行剪影(七) 西行剪影(七)我们的领队,悲伤与绝望的黑哥。哈哈!
西行剪影(七)我们经张掖到酒泉。张掖,丹霞地貌,旅游胜地,摄影家的天堂。
薇同学
西行剪影(七) 西行剪影(七) 西行剪影(七)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张掖的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约200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
没想到大学《地貌学》的课程在这里得到重温!
酒泉的晚餐是旅途中最丰盛的一次,我们已经饿坏了。
西行剪影(七)说明:参阅胡美英《大梦嘉峪关》部分章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