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语,属于我国古代神秘文化范畴,因带有预见性,特别是对古代朝代兴亡的预见,所以历来受到帝王将相的重视,有些帝王甚至到了痴狂的地步,比如东汉光武帝刘秀,他不仅自己孜孜不倦的学习谶语知识,他还要求他的大臣们也要学习。以我们现在人的眼光,多半会说:这家伙中毒太深,脑袋不灵光了,谶语这东西么,是迷信啊,都是后人附会前人之事说的。诚然,翻开我国古代比较著名的预言书,姜子牙的《乾坤万年歌》、诸葛亮的《马前课》、袁天罡、李淳风的《推背图》、邵雍的《梅花诗》,刘伯温的《烧饼歌》我们会发现这些预言叙述古代的部分都挺准,而推及近现代的部分,就显的含糊不清,或者根本就不正确。很明显,这都是后人伪托古人之名写的,写以前之事,他有历史可寻,自然好写,但要预测未来的事情,他就犯难了。
迷信的东西我们自然不用去理会,也不必去研究,那谶语是不是就是迷信呢?这么说吧,绝大部分的谶语是没有预见性的,就是这些谶语出现的最早时间都在其所预见之事后,都是后人附会的,像很著名的“始皇死而地分”,这句谶语最早的出处就是《史记》,中间差了80多年;还有一些谶语是带有政治目的性的,秦末陈胜大泽乡起义时,叫吴广带兄弟扮狐狸喊口号“大楚兴、陈胜王”,这明显是弄虚作假,忽悠老百姓的;另有一些叫诗谶,就是某人写了首诗,结果诗的内容一语成谶,诗便成了一个预言,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首的潘安,他的死就应了诗谶。然而,古往今来还是有几条谶语,不但流传时间长,且与历史发展惊人的吻合,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一涵下面略作介绍,以飨读者。
刘秀、阴丽华一、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这句谶语出自一本图谶《赤伏符》,里面最著名的就是这三句,指明道姓的说出有个叫刘秀的人要平定天下了,可能有人要说:这有啥稀奇,肯定是某些人为了拍刘秀马屁,在他起义之时为了造势编的呗。可是这种说法不成立,因为这本《赤伏符》远在刘秀还是个娃娃的时候就在民间流传开了。
根据《汉书·刘歆传》记载,汉哀帝建平元年,刘歆改名为刘秀,这个刘歆后来成为王莽新朝的国师,他之所以要改名,就是受了《赤伏符》的影响,期望自己可以应谶,可惜他没那个命,最后落个造反被杀的结局。所以《赤伏符》应当是在汉哀帝建平元年前就流传开来了,而建平元年,光武帝刘秀才刚刚出生哩。
后来刘秀起兵,平定王朗,已经据有河北之地了,有一儒生强华自关中来到洛阳,献给刘秀《赤伏符》,随后刘秀传示部下,众人一看:“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看来刘秀才是能最终平定天下的,我们跟对人了,于是大伙奏请刘秀顺应天命,刘秀假意推辞一番,就告天祭地,即位登基,改元建武。所以本文开头说的刘秀对谶语的重视到了痴狂的地步,也是有其缘由的。
(未完待续,简书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