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很多时候都是被推着走,被父母推着走,被家庭推着走,被生活推着走,被世俗推着走。然而被推着妥协顺着走并不代表你的人生就可以很容易。
举个可能不那么恰当的例子,有个人以前叛逆爱贪玩,父母总是苦口婆心跟他说“读书改变命运”,不然长大了跟他们一样打死工。或许是烦了父母的念叨或许是相信了好好读书就能有一个好前程,于是他乖乖听话,开始寒窗苦读。
然而脱思想上的贫容易,脱生活上的贫就难了。读书时期,他品学兼优,顺利大学毕业,然而出去找工作时却碰了不少壁。
因为读书多了思想相对不那么狭隘了,见识渐广,他对这个社会的认知更深刻,也对父母曾经说过的“读书改命”产生质疑:怎么读书多年最后还是一个苦逼的打工人?
没错,读书是可以改变命运,但是它改变的是少数人的命运,现在大学生遍地开花,不稀奇,专本科学校出来的学生出来找工作面临的情况没什么不一样。而且就算攻到博士,出社会之后可能也得不到一个满意的饭碗。学历决定不了能力,思想深度决定不了毛票票的高度。
朋友圈盗图他终于找到一份还算可以的工作,早出晚归,工作时间是工作,下班时间还是工作,以前的兴趣全废了。
没时间谈恋爱,谈了一个对象却因为缺少陪伴被分手了。伤心的同时还觉得有点松快,毕竟紧绷神经工作之余还要分出心力神去维系感情,倒不如没有。
兢兢业业工作几年后,到手的工资供家里供自己也足够了,还存了点钱,咬咬牙还买了辆车。虽然有时候压力大的想停摆不想工作了,但是不工作就没钱,没钱就没底气,没钱心会慌,就这样,心不甘情不愿地被生活推着走。
按照世俗约定,老大不小,也该成家立业了。父母催婚,每次通话都避不开这个话题,他敷衍的也烦了,于是某次过年回家他相亲了,约见了几个,懒得再挑了,就选了一个父母觉得不错自己也能接受的处了几天,又很快商定好了婚期。
他也清楚,外面找对象结婚的成本高,他条件一般,要彩礼钱没彩礼钱,要房子也没有房子,只有一辆车,车贷还没还完,谁家会愿意自己的女儿和他结婚。有时候他觉得一个人也很好,但是父母不觉得,七大姑八大姨不觉得,不结婚是不孝顺,不结婚是没责任感,不结婚是跟世俗反着来,放弃传宗接代还要连累父母被戳脊梁骨,总的来说,不结婚太需要勇气。
再不愿也是被世俗推着进入了婚姻。完成生子大任,压力更大,工作更卖力,一家老小都要养,想死都不敢死。孩子断奶后放在老家给父母带,孩子大了就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带,为了让孩子接收更好的教育,孩子快上中学的时候夫妻俩又咬咬牙买了一套学区房。
例子到此为止吧,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被推着过完一生。每个人的人生又好像差不多,生老病死中间穿插着各种规定关卡,困住人的不是感情,而是世间不得不投入参与的各种剧本杀。
当然,被推着走也不尽是一件坏事,比如说如果没有父母推他走,没人引导他人生的某个阶段该怎么做,没人要求他怎么样,那会是另一种人生,整天游手好闲算好的,不学好误入歧途那就真的毁人了。
我想到我在哪里看的一个问答。好像问的是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躺平,为什么现在很难出一个年轻有为的人,有人就回答,因为现在的网络时代社会沟通交流频率很高,大家获取或者共享信息很容易,很多人的经历都是看得到的,所以现在的年轻人总结了下自己的条件,结合当下社会的内卷现象,他们知道,作为一个普通人,即便非常努力,依然很难成功,依然很难成为有钱人。
他们不想被推着走,不想盲目追逐,他们选择不那么拼命,有理想的闲鱼依然是闲鱼,煎锅里翻过身的闲鱼也还是盘中餐。只要还在打工,就永远被资本主义压着,为了挣钱,任君驱使。
说到钱,其实也很有意思,满眼都是钱的人,视钱如命,一边挣钱一边存钱,扣扣搜搜,舍不得花;看不到钱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视金如粪,一边玩钱一边生钱,挥金似土,另一种是有钱似无,一边挣钱一边省钱,但是入不敷出,看不到钱。思维影响行为,生活又限制思维,也真是应了那句“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回到正题,被推着做某事也分两种情况。有选择余地的时候,是被逼着权衡利弊或者分出轻重缓急去做取舍;但是很多真正被推着去做决定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只有一个选择:被推着做事,不是让你去选择,而是直接让你去面对去确定去接受某个局面。
所以当有些事情凭一己之力难以抗拒或者对抗的时候,为了占得一个先机,可以试着化被动为主动。化被动为主动至少要比被逼着不得不去做要显得不那么难堪,会让心里不那么难受和排斥,而且能整理好状态见机行事,能预想到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方便预备好应对方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