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因为下面这些事情而感到过烦恼:
经常会担心自己喜欢或在乎的人会因为自己的某个很小的举动而讨厌自己。
经常会怀疑老板对自己的工作会感到不满意而炒自己鱿鱼。
经常会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
经常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向别人发火或做出一些其它过激的行为。
经常会抱怨别人不能很好地理解自己,和别人沟通会出现困难。
如果有的话,下面的文字也许会帮到你。
如果你足够细心,你就会发现上述的问题其实都是与人际关系有关。
而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是因为我们犯了同一个最基本的错误,即没有能够很好的区分开自己和别人的心理边界。
什么心理边界呢?心理学中所谓的“心理边界”指的是个体对“你”“我”“他”这些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认识你自己”是一个人一生的必修课,也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探索的课题。
可以说“认识你自己”是建立心理边界的第一步。
我们所要认识的部分大体包括我们自身的能力,权利,义务,思想观念等一系列由个体创造和建立起来的综合的自我认知。
接着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边界把自己和外界区分开来,边界内是属于自我的部分,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边界外是他人,是我们所不可控的,这个边界就是所谓的心理边界。大部分人际问题的发生就在于我们没能很好地分清自己和别人的心理边界。
对于心理边界,我们的能够做到的是把握好自己心理边界内的事物,不去或少去关心自己边界外的事物。
同时做到尊重对方的心理边界不去侵占,守好自己的心理边界而不被践踏。
许多人在处理人际关系关系时会感到很困惑,便与没能够建立起清晰明确的心理边界有着很大的关系。
心理边界的模糊的几种基本表现形式有:期望,干涉,控制,暴力等。
这就是错把别人的心理边界当作了自己的心理边界。
举期望的例子,你给你一个朋友发信息,你期待着他能及时回复你,他却没能满足米的期望,于是你感到不高兴。这时你已经越界了,你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够及时回复你的信息,即便是要求别人及时回复你信息的期望是合理的,可是这仍在你的心理边界之外。
亦或是你穿了一件新买的自以为不错的大衣去上班,满心期待着别人的赞美,结果却遭到了漠视,于是你感到很伤心。这个时候其实你已经越界了。别人的评价或赞美亦不在你的心理边界之内,不是你所能够所控制和左右的,你无法要求别人在这点上满足你。
假如你在路上遇到一个陌生人走到你面前告诉你说:”你今天穿的这身打扮好丑呦”你会怎么办?
你当然不必为此而生气,也大可不必理会,或者只需淡淡地说一句:“这和您似乎没太大关系吧”匆匆走开便是。
即在不侵犯别人的心理边界同时,也要防卫好自己的心理边界。当别人越界时,做到敬而远之,也可以用适当的方式反击。
如此这般,便能省却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愤怒是我们很常见的一种情绪,可是你知道它的深层次内涵吗?
其实我们可以对愤怒做出更深层次的解读:
愤怒的出现通常是自身的诉求没能得到满足的结果。你对某人感到愤怒,其实是在表达:你为什么没能按照我的期待和要求做?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凭什么你的一切需求都必须要得到满足?凭什么你要让外界都顺遂你的心愿?
我们在婴孩时期,是不能建立起自己的心理边界的。婴儿的世界只有他一个人,他以为所有的一切都是要为他服务的,或者说整个世界都是要围绕着他来运转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意识到原来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我们一人,还有其它人,这个世界的一切也并不全是属于我以及不全是我所能掌握的。当我们开始逐渐地认识和接纳这一切的时候,也是我们不断成长的时候。
婴儿饿了要吃奶,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以哭闹这种方式来引起大人的注意。而我们的愤怒不正是这一情景的复现吗?只是我们愤怒的表达更具备破坏性,我们的需求也更复杂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愤怒本身就是心智不够成熟的表现。那些会轻易发怒的成年人是可怜的,他们的内心没能得到很好的成长,还停留在十分童稚的时期。
很多惨剧的发生,其根源都是由于心理的不够成熟。
想想看前段时间那个在公交车上袭击司机的那名女士,不正是天真的以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围绕着自己转,所有的人都应满足自己的需求吗?
在要求下车而被允许的情况下,便如同婴儿的需求没能得到满足而哭闹一样,开始对司机表示愤怒,甚至对司机进行人身攻击,全然不顾全车人的安危,多么可悲而又惨痛的教训呀!
如此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按照这个思路去进行解剖和分析。坚持下去,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和心智的成长会大有裨益。
这个准则不仅可以用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可以推广到人生的其它方面。
即做到把握自己能把握的,接纳自己所不能把握和改变的。
当我们对外界不再有太多苛求的时候,很多问题和烦恼都会迎刃而解。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