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性格贪玩不好学,陪读的晏殊百般劝诫,奉劝他读书学习,可是蔡伯俙不同,他积极陪伴太子玩乐。
有一天,宋真宗想考验一下赵祯学的到底怎么样,让他写一篇文章。
太子整天光顾着玩乐,哪里知道怎么写,他急得团团转,请求道:“晏殊,你就帮我写一篇吧。”晏殊不由分说,一口拒绝了。
这时候,蔡伯俙已经吭哧吭哧地写起来,宋真宗看了文章,高兴地表扬了赵祯。赵祯也和蔡伯俙成为了至交,对晏殊却越来越讨厌。
蔡伯俙还是个人精,从小就学会阿谀奉承。宋真宗关心地问:“伯俙哪,来京城这么久,你从来都没有回去,会想爹妈吗?”谁知蔡伯俙回答:“皇上,您就是我的父母。”听得宋真宗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天禧四年(1020年),年近而立的晏殊又获得了一次关键性的擢升,“为翰林学士,迁左庶子”,属正五品。
从晏殊入为太子舍人到“迁左遮子”,他和真宗皇帝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真宗皇帝每次将要召见晏殊之前,都在方寸大小的纸片上写上他要问及的政事,晏殊则用蝇头小楷逐条写上自己的意见,在答奏完毕后,就连同底稿一起密封好呈交皇帝。他的奏答,很多都被真宗采纳了,成为了国家的政策。这一张张方寸大小的纸上,承载着大宋的江山社稷。
可惜,真宗还来不及对晏殊委以更大的重任,就于天禧六年(1022年)驾崩了。
赵祯继位,只有十二岁,主要任务还是读书,蔡伯俙和晏殊继续陪读。
赵祯亲政,蔡伯俙从小与赵祯从小一起长大,他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一定能成为赵祯的心腹大臣,前途无量。
但是出乎他意料,赵祯竟然没有被蔡伯俙带歪,是宋朝有名的一位开明君主,历史上称之为宋仁宗。
一向最让他讨厌的晏殊,却被册封为尚书左丞,位极人臣,无比荣耀。而蔡伯俙则正相反,蹭蹬多年,最终却只做到主管农业事务的司农卿,官位远远不如晏殊。
蔡伯俙很不服气,去找赵祯理论。
赵祯明白蔡伯俙的意思,告诉他:晏殊德才兼备,可以肩负起国家重任。你虽然有才能的,但是为人过于刁滑,远不如晏殊可靠。
自己之前跟你交好,只是因为年幼无知。如今身居高位,自然要为天下百姓打算,要重贤臣而远小人。以你的品行,不能位居高官。
蔡伯俙听后,很羞愧,再也不敢多提一个字。一代神童,做了78年官,却毫无建树,落了个碌碌无为的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