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天早上上班路上,都会看到一位老奶奶,一个人坐着轮椅在路口晒太阳。她的身旁没有任何陪护的人员,但看上去并不落寞,可能已经习惯了吧,或者她就喜欢这种状态。距离不远处,有一个地铁口,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而老奶奶则很平静地坐在那儿,享受温暖的阳光与自在,好像一切都与她无关。不知道奶奶多少岁,但估计活到她这个年纪,很多事情都已经历过,拿起过,放下过,如云烟过眼,沧桑变幻。”--引用
看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昨天下午一朋友说过的一些话,他说:单位组织个人情况汇报工作,领导让每个人都讲亮点。同事们一个个的不是好大学,就是从好单位或是部队出来的。个个不是研究生,就是北大,国航的……接着他又说,唯独到我这儿,觉得好尴尬,因为实在没啥好炫耀的,更不会吹嘘自己。
唉,这年头,人人都爱面子,为啥都爱往自己脸上贴金?不过,想想这年头谁在乎谁啊。世界就是你的世界,主角是你,而不是别人,其他人都是配角,来给你捧场的。自己是给自己活的,又不是给别人看的,不要在意那么多。其实,说句实话,那些混得好的都是“不要脸”的。
就如我们领导长挂在嘴边的那番话一样:会说的不如会写的,会写的不如会做PPT的;会做PPT的不如会白话的;会白话的不如臭不要脸的……
后来,我说:你怎么不说你都有二十多年党龄了。
记得有位导演说,以前拍戏时非常喜欢用非职业演员,尤其是一些老人,觉得那些人都演得特别好。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惧怕摄影机。他们一生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一个小小的摄影机构不成什么压力,生活里没有什么会让他们静不下来。
工作日的马路上,大多是赶路的上班族,他们步履匆匆,争先恐后。
其实当下社会,很多人都无法平静,我想,这不仅是因为年龄和阅历,还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比如高涨的房价、内卷时代的到来……
梁漱溟先生在《这个世界会好吗》的后记里说,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这几天看经济里说,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社会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
生活水平是什么?不仅仅人们的收入水平或消费水平相关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客观条件或环境的变化,也绝不是锦衣玉食、宝马香车、高官显位等等所能决定的,也许说到底,只是一颗平静的心。
在这纷繁复杂的时代里,无论是谁,最终都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如何安抚我们的内心,已成为当下社会最大的问题。
难怪有人说,平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阳光下,老奶奶依然静静坐在那儿,而世界依然忙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