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爱? 当看到这副图片时,首先浮现出脑海的是《诗经·邶风·击鼓》里的这段话“执子之手,与子共著。执子之手,与子同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夫复何求?”无论贫穷富裕,无论疾病健康,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所有人向往的最好的夫妻生活吧?何为爱?
一个同龄人的生活
小A结婚10多年了,孩子已经两个了,大的上小学,小的上幼儿园,夫妻和睦,孩子听话,父母生活自理单独住,他们的生活还算特别幸福,因为没有婆媳大战,没有父母插手夫妻生活。就这样他们平平淡淡过了十几年,他们是出门打工彼此相识相爱的,女方放弃母家优越的条件,千里迢迢来到这穷乡僻壤,和他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生活,男的也没让她失望,对她好,又勤劳,夫妻二人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县城买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现在也开上了自己的车。这也许就是我们说的彼此相爱吧,因为有了彼此的爱,生活就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觉得每天都充满了正能量。
吴冠中与妻子朱碧琴的生活
何为爱? “我一生只看重三个人:鲁迅、梵高和妻子。鲁迅给我方向给我精神,梵高给我性格给我独特,而妻子则成全我一生的梦想,平凡,善良,美”。——吴冠中
风雨飘摇的黄山绝顶,吴冠中在作画,而他的妻子就站在后面为他撑着伞……多年后,妻子患上老年痴呆症,总怕煤气没关好,去厨房来来回回地开关煤气,而吴冠中就跟在她身后,她开了,他就关,从不嫌烦……其实,爱情不在花前月下,而是在风雨同舟,柴米油盐之间。吴冠中将与妻子朱碧琴的故事,写成了一部作品《他和她》。他最后写道:“她成了婴儿。”他希望她永远是自己怀中的婴儿,那么安静地在他身边待着,让他照顾她。从他们的爱情故事中,我们懂得了爱就是相互包容,相互谅解,相互照顾。
在法国时,有老师曾对吴冠中说:“艺术有两路,小路艺术娱人耳目,大路艺术震撼人心”作为一个以鲁迅为精神之父的人,也最终在妻子的爱与包容中走过那艰辛岁月并最终找到了以风景、世间生灵为对象兼具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的绘画叙事方式。这条漫长而寂寞的艺术之路只有她,默默守在背后,她是他精神上的保护伞。他的成就和妻子无私的爱是分不开的,有了爱的支撑人往往会被发掘出无限的潜力。
我与老公的生活
何为爱?我们是2013年底结的婚,那时我刚大学毕业,大家都说毕业季就是分手季,而我们却打破了这个说法,打破了这个说法不能说我们有多牛,只能说我们“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是高中兼大学同学,所以三观分歧应该不存在,这就为我们今后生活奠定了基础。其次,我们是同一个县的,两家距离不是特别远,所以地理位置有了优势。最后,我们既经历了校园的轰轰烈烈,也经历了实习期的异地恋,心智还算成熟。所以说不是所有的毕业季都是分手季,一切都要有爱为基础。
我是暴脾气兼不理智,一遇到事就急,而老公却恰恰相反,他是不温不火的脾气,凡事都是慢条斯文。常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看你会念不会念”。
虽结婚五年有余,我们确实没有大吵过,说明我越来越贤惠了,不要偷笑,的确是这样的,现在开始我慢慢理解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真正内涵,因为相爱的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就会慢慢被同化,被改变,而这种改变是你自己都觉得特别吃惊的,所以说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但是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
何为爱?
在《舟船的起源》中就对“爱”做了一定的诠释:“爱,是这个世界的灵魂,她属于整个生命系统。因为爱,我们才觉得美好。生命才拥有了智慧、期待和求索。爱,出自心灵,出自本然。是生命最美最自然最渴望的情愫和状态。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或事物的珍重、眷顾和牵念。是对世界的怜惜和悲悯。”
到底什么是爱呢?一千个人会有一千零一个答案,其实,爱,很简单,就是一种从内心发出的关心和照顾,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哗众取宠的行动, 只有在点点滴滴一言一行中你能感受得到。 那样平实那样坚定。真正的爱情并不一定是他人眼中的完美匹配,而是相爱的人彼此心灵的相互契合,是为了让对方生活得更好而默默奉献,这份爱不仅温润着他们自己,也同样温润着那些世俗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