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经“诵”出来的的好处
1.诵经比读经多用两种感'官,把经书读出来我们不仅可以调用眼跟和意根,还能得到舌根和耳根的助缘。在口、耳、眼、意的共同作用下,更容易领纳法义。多出来的口、耳还能帮助我们对治昏沉,恢复正念,保持净念相续。
经书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可从没说过这个音不能是我们自己发的。
2.诵读可以为我们带来一种良好的态度感染,保证“思考的相续”和理解的质量。还能加速善法种子的熏染,使我们获得更好的“精神体验”。
我们在读诵经书的时候的时候,我们到底读诵在些什么?我想,可能是一种“感动”。
3.把经诵出来可以帮助我们一字不差的读。
我一向不太支持大家通过碎片化阅读学习佛法,这倒不是说碎片化的信息就不值得一读,只是碎片化会令我们的注意力也碎片化,更有甚者还会令我们养成“跳读”“扫读”的不良阅读习惯,每天忙忙碌碌却一直一无所获。
你的注意力是否专注,决定了你到底可以从材料当中获取到多少信息。它也进一步地决定了,你对这些信息的处理能力。
对于很多“病入膏肓”的'人来说,阅读经典的时候做不到一字不差很困难,但是朗读的时候你必须得做到一字不差不然没法连贯读下去啊。
只要舌头动了,反馈机制自然开启了,此时,只要你读错了、你的舌头自然会打结,你就知道,哦,这里读错了。
诵经是一个等待你的理解速度慢慢跟上来的过程——磨刀从来不会费砍柴的工,而很多时候你的修行之所以进步的慢,就是因为你没有“慢慢”的修行。
无论是读书还是读经,越读到后面你就越会发现前面概念掌握的准确性、精准性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对一本书的理解过程就像是搭“脚手架”,下面的稍有松动,上面就会地动山摇。所以一字不差的阅读经典这件事重要到怎么强调其重要性都不过份。
读出来你能发现更多的问题
我曾经说过:“读书时内心涌现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形成长期的、一贯的思考路径,保证“相续”的坚固,而读书不认真的人从来只有被带着跑的份,他们发现不了问题”。
这里面还有一点隐情值得注意:对于缺乏自我觉察的来说,是很难正确评估自己认真与否的。
在这种情况下,把经典读出来这件事情就显得更加可贵了。因为我发现,无论是经书还是普通书籍,只要我把它们认真的“读出来”,就一定会发现一些问题——哪怕这本经书你以前的读过很多遍。
怀特海在《思维方式》一书中曾提到:理解的推进有两种,一种是把细节集合于既定的模式之内,一种是发现强调新细节的新模式,他竭力推崇第二种,反对第一种。而我想要补充的是——读出来你一定会发现很多不易发现的细节,也唯有通过这些不容易发现的细节,你才能发现这些书背后没有被明确写出来的东西,而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如何诵读?
刚才讲的是诵经的好处,我现在再来讲讲诵经本身。诵经这件事情落实起来不过就是两件事:怎么颂?诵什么?
诵什么就是内容,怎样诵就是形式或方法。内容与形式或方法,其实不应分开来说。‘因为诵什么与怎样诵有关系,怎样诵与诵什么也有关系。
换而言之,诵经之法贵在“依教起观”,即跟随经书指明的方向调整自己的态度,所以这是一门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学问,每一本经宣说的意义和对治的方向都不尽相同,所以相应的来说诵经也不应该有定法可言。
不过诵经许多具体的不同之中,也有抽象的大同成分存在,倘若除去小异抽出大同,也未尝没有若干条理和共法可讲。
一:诵经前少吃为妙,吃的太多会导致脑部血液向胃回流,不利于思维法义和保持专注。
二:诵经时注意调控换气的节奏。一来,我们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的张弛而起的分别,声量的强弱则是由肺部发出的空气分量大小的分别,找到自己换气的节奏就能形成自己的诵经风格——抑扬顿挫的关键解都在“气”这个字。最好把自己的换气把控到到自然而不断掉任何一句。二来,诵经时的换气就和坐禅时的调息一样,都是直接决定“体验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控制的起来很顺利很柔软的话,那会身心都很舒服,反之则会因累生厌,得不偿失了。
三:诵经时应该保持恭敬心。恭敬心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我要是再啰嗦这个就是浪费大家时间了。
但恭敬心不是嗔恨心,生起的条件很苛刻,生起的难度也要大的多。我和大家分享我一直用的一个策厉自己的恭敬心的方法:遥想当年,如对圣容。
遥想自己就在佛陀宣说这部经的现场,佛陀就在自己的面前,诸大弟子就在自己旁边一起“偏袒右肩”恭敬听法。
这种“身临其境”的观法不但对于策厉恭敬心特别有效,对治昏沉和散乱也很有效。
对于“读诵经典”这件事,我要说的就是这么多,而下面我会推荐四本自己经常读的经典,并附上推荐理由。
1.《佛遗教经》这部经是佛涅槃时所说,诫敕弟子,甚为详要,下至纵情淫逸触涂烦恼,上至关涉人间动违经律,皆可做为我等行动之指南,摄心之导归。而这部经的译文经罗什大师推敲锤炼,词达意顺,古朴典雅,朗朗上口,耐人吟咏,字字珠玑,韵味无穷。
2.《普贤行愿品》行愿品有长行、偈颂两部份,尤以偈颂的部分回环复沓朗朗上口,可以摘录出来单独诵持。
3.《观无量寿经.十六观门》观经中十六种观法,也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十六种门径,念熟之后再配合起观,妙用无穷。
4.《大念处经》玛欣德尊者 (Bhikkhu Mahinda)新译本,这一版本的《大念处经》与我而言是禅修时和“裹腿布”一样重要的存在,就像一位尊者描述的那样:“它像一棵不断成长的菩提树,在世间五欲炙热的烈日下,可为我们一次次提供片刻片刻的阴凉小息;又似不断涌流而出的甘泉,在我们渴乏之时,可再再啜饮润泽身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