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家”,由一个“宀”字和一个“豕”字组成,形象地告诉人们有养猪的屋子才是“家”。农村人称自己养的猪为“家猪”,带着几分亲近,而称猪厂用饲料喂养的猪为“饲料猪”,带着几分不屑。早几年,农村人是不吃“饲料猪”肉的,嫌其肉味腥膻寡淡,非吃农家自养的“家猪”肉不可。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农村几乎无人养“家猪”了,不知道孩子们该如何去理解这个“家”字。
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家是温暖的港湾,在外奔波的人,累与不累也要回家“困眠”;家是心灵的归宿,常年在外的游子,有钱没钱总要“回家过年”;家是感情的寄托,不常在一起的人,远与不远不忘“常回家看看”。
中国人把家看得很重很重,人们常说“成家立业”,把成家放在立业之前。孔子说“三十而立”,现在一个人三十岁,如果事业还没什么建树,家人都能体谅,如果不结婚成家,家人是不能接受的,总要想着办法催婚、逼婚,成为家长里短的谈资,也演绎出各种各样的故事。夫妻是家庭的核心,只有一对对新人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才孕育出一个个新的家庭。婚若不结何以为家?家既不成何以为业?无怪乎父母要为子女的婚姻操碎了心,对大龄不婚子女几近“零容忍”。
家是需要经营的。中国人是最有担当精神的,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追求目标,但“修身齐家”却是每个人都应肩负起的责任。关于如何“齐家”,朱熹的观点是“和顺齐家之本”,他在《朱子家训》中阐释道:“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一个家,只有夫和妇柔,才能琴瑟和鸣,要是夫暴妇刚,只能是鸡犬不宁了。我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伟大的女人,那么,一个安定的家背后肯定有一个柔顺的女人。
家是一个私有领地,法律也规定不许私闯民宅。即然是私有领地,就会有一些属于私有的“家规”。人似乎天生具有叛逆性,无法忍受“家规”的“磨难”,就会有“出家”的念头。几乎每个小孩子,都有过一时冲动离家出走的负气行为,只是年少“翅膀还没硬”,气消了,终究还是要回家的。真正意义上的“出家”,应是佛教徒的修道要求吧,小屁孩的离家出走只能算是青春叛逆。只有佛教徒看破了红尘,“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才是打破了家的桎梏,解脱了俗世的烦恼。
另一种打破家的桎梏的行为则是离婚,家居对人如果成了一种折磨,离婚是正确的选择。如果有了孩子,离婚必然造成单亲家庭,而这往往被视为问题家庭。其实单亲家庭并不是问题家庭,有了问题而不去解决才是问题家庭,当然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不一定是离婚。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的思想是会变的,性格也会变,老天又怎能保证让两个人都是朝着相同的方向在变呢!一旦朝着不同的方向变化,特别是“三观”不合了,分开是明智的选择。
中国人是擅长于忍的,于家庭婚姻也一样。现代作家谌容《懒得离婚》中主人公道出了许多现代人的心声:“我佩服那些离婚的人,他们有勇气,他们活得认真,他们对婚姻也认真。我嘛,虽说家庭不理想······嗐,看透了,离不离都一样,懒得离!”这番话,明显丧失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连激情与冲动也在“家”中泯灭了,只在不死不活中苟且偷安。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语非常震撼:“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如果不是独身根本“无家”,既然选择了结婚“成家”,又不愿离婚“弃家”,或离婚又再婚“回家”,也未看破红尘“出家”,做为家庭的一份子甚至是核心,总应朝着幸福的方向努力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