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解读《驱动力》~导入部分

解读《驱动力》~导入部分

作者: AMEI阿美 | 来源:发表于2020-04-07 15:52 被阅读0次

    家长、老师、领导都喜欢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学生和员工。比如,孩子做对事情就给他买一颗糖,做错事就罚站。学生成绩好就表扬加奖励,成绩落后就进行教育。员工业绩突出就给予奖金,迟到就罚款。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奖惩的方式,能更好的鼓励我们学习、工作。其实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管用,有时不管用。   

    1969年一个心理学研究生爱德华·德西做了一个实验。  德西把实验人员分为两组,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实验分三天进行,每天一小时。  实验的内容要求A组和b组用方块拼图形。实验的唯一区别就是A组在第2天给予奖励,而第1天和第3天不给奖励,B组这三天都不给奖励。 

    结果发现,A组在第2天拥有奖励以后,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在拼图上。但当第3天突然不给奖励后,他们明显对拼图的兴趣降低,甚至比第1天拼图所花的时间还要少。而B组这三天在拼图上所花的时间一天比一天多。     

    这项实验说明:奖励只会带来短期的爆发,更糟糕的是它会降低人们继续这种工作所需的长期积极性。       

    如果我们想要发展孩子、学生、员工的内在积极性,该考虑其他方式,而不是用金钱奖励这样的外控系统。   

    这本书的作者丹尼·尔平克把这种用奖励和惩罚来驱动人们积极性的方式,叫做驱动力2.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胡萝卜大棒。 

    驱动力2.0有着明显的漏洞,但是却被人们一直忽视。依靠左脑的推算型工作,渐渐的被外包和自动化所取代。注重右脑的探索型工作,本身就带来了乐趣,人们也不需要用奖励的方式来驱动。所以胡萝卜大棒的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代需求,就是说驱动力2.0在新时代不管用了,我们需要新的驱动力来焕发对生活的热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读《驱动力》~导入部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sn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