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h”,在英文中的含义是洗澡。此外,巴斯还是英格兰西南部的一座古老小城的名字,作为联合国文化遗产城市,这里被誉为英格兰最美的城市。
在巴斯市中心,刻着这样一句语录:“生活就是洗澡”。
故事还得从罗马帝国说起。公元前43年,罗马大军入侵英国,行军途中在此发现温泉。罗马军人在此建造了温泉,同时建造了浴场和神殿。
对罗马人而言,生活就是洗澡。这是罗马人日常生活的需要,还是他们重要的公共社交活动。达官贵人们在浴池里运动游戏,商人们在浴池里谈生意,哲学家们则酷爱在浴池里高谈阔论,而政治家在浴池里谈论国家大事更是常见。罗马军团将他们的温泉文化传遍欧洲。
公元5世纪,罗马人离开了。后世的盎格鲁-萨克森人根据罗马人洗温泉的故事,将这个城市命名为巴斯。
五大奇异温泉
温泉旅游一直富有魅力。日本人喜欢“泡汤”,每年泡温泉超过1亿人次,相当于它的总人口数。美国大棱镜温泉、冰岛蓝湖温泉、加拿大瑞迪恩温泉、新西兰罗托鲁阿火山温泉等世界著名温泉,无一不是游人如织。
大棱镜温泉 随季节变颜色
大棱镜温泉位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它宽约75米至91米,深49米,每分钟大约会涌出2000公升温度为71℃左右的地下水。
大棱镜温泉水的颜色会随季节而改变,水体中生活着藻类和含色素的细菌等微生物,它们体内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会随季节变换而改变,于是水体也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春季,湖面从绿色变为灿烂的橙红色。在夏季,叶绿素含量相对较低,显现橙色、红色、黄色。但到了冬季,由于缺乏光照,这些微生物就会产生更多的叶绿素,于是就看到水体呈现深绿色。
猛犸温泉 碳酸盐沉积温泉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猛犸温泉,则是世界上已探明的最大的碳酸盐沉积温泉。它最显著的特点当属米涅瓦阶地,那是几千年来冷却沉淀的温泉水所形成的一连串阶地。
形成阶地的一大要素就是碳酸钙。当高温的酸性溶液流经岩石层到达温泉表面的过程中,它溶解了大量的沉淀性石灰石。一遇到空气,溶液中的部分二氧化碳就会从溶液中挥发。同时固体矿物质形成并最终以石灰石形式沉淀,就形成了阶地。
血池温泉 富含铁元素
血池温泉是日本别府知名的“地狱”温泉。温泉最奇特之处就是泛着血红色的泉水,好似想象中地狱的景象。
其壮观的景象使得慕名前来的人们驻足欣赏,忘记此处乃是洗浴场所。而科学研究证实,这种红色全是得益于水体中富含的铁元素。
蓝湖温泉 皮肤病患者疗养胜地
蓝湖温泉距离雷克雅未克大约39公里,是冰岛最大的旅游景点之一。蓝湖所在地是地球地下岩浆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之一,这种活动加热了蓝湖,使得水体蒸腾。
蓝湖洗浴和游泳的礁湖地区水温平均在40℃左右,水体有丰富矿物质,如硅和硫,在蓝湖泡温泉,可以帮助治疗一些皮肤疾病,如牛皮癣等。
地狱谷温泉 全球惟一猴子专用温泉
地狱谷温泉因居住在此的日本雪猴而出名,同人类一样,猴子也喜欢泡温泉,这里拥有全球惟一一处猴子专用的温泉。
相传,因当地悬崖陡峭,到处升腾着温泉热气,古代人看到这种光景便称其为“地狱谷”,却没料到现在反而成了野生猴子的泡汤天堂。
爱泡温泉的名人们
马克·吐温爱上巴登温泉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泡温泉是罗马人的独门养生之道。在公元3世纪时,罗马约有860个浴场,其中在公元207年建成的卡拉大浴场规模宏大,扩建后可供3000人同时入浴。
不仅是巴斯。罗马军团占领多瑙河畔的布达佩斯后,发现了布达山下的温泉,于是建造11个公共温泉浴场供军队和市民使用,还修了许多不对外公开的私人浴池。在古罗马人占据匈牙利的400年间,温泉洗浴文化日益盛行。在布达佩斯旧城区,至今还可看到古罗马人的兵营、浴室和通水管道的遗迹。
至今,布达佩斯是全世界惟一一个利用80多个温泉和温泉井的大城市和首都。从这些温泉中,每天涌出约7000万公升的水量,每年到布达佩斯泡温泉的人多达1000多万人次。
德国著名的巴登温泉,也是出自于罗马军团的手笔。公元211年—217年罗马皇帝喀拉凯远征到此,为驻扎在施特拉斯堡的卫戍部队兴建起罗巴大浴场。此泉俯视奥斯河谷,群山环抱,花木遍地,流泉回环,色调明丽。后经德国人精心重建,气势不凡,受到德国历代皇帝的钟爱,成为公认的顶级温泉疗养地。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到此“泡汤”后称:“5分钟后你会忘记自己,20分钟后你会忘记世界”。
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公元4世纪至15世纪宗教统治欧洲,禁止用水浴,意大利人坚持对温泉水质进行较深入的科学研究,用罗马附近的菲乌吉温泉水治好了教皇邦尼菲兹八世和著名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的结石病,一时传为佳话。公元15世纪意大利人卡博洛波巴的温泉医疗著作《意大利矿泉论》问世,公元16世纪意大利首次开始讲授矿泉学的有关课程,表明意大利人的矿泉医学发展到相当水平。公元1847年德国科学家系统地对矿泉进行化学分析和研究,并成立世界上最早的矿泉分析学校。
法国人对时尚一直不甘人后。从16世纪起,温泉水受到法国国家和法令保护,各地都纷纷建立了温泉医疗中心。1947年法国政府通过认可温泉医疗的法令,温泉也被视为是治疗慢性病的辅助良方。
李时珍将温泉归为药引之一
实际上,泡温泉并非舶来的时尚之风。
早在2000-3000年前,中国的古人就已发现和应用温泉养生治病。
中国古代早在《山海经》中就已出现温泉的记载。公元1000年,唐庾在《汤泉记》中探讨了温泉形成的原因。
1400多年前,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了《水经注》记载31处温泉。他按温度的不同,从低温到高温将温泉分5个等级,依次为“暖”、“热”、“炎热特甚”、“炎热倍甚”和“炎热奇毒”。如“炎热特甚”的温泉,可以将鸡、猪等动物的毛去掉;“炎热倍甚”能把人的足部烫烂;“炎热奇毒”泉水可以将稻米煮熟。书中还对各个温泉的特点、矿物质、生物等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如有的温泉有硫磺气,有的有盐气,有的有鱼等。《水经注》多次提到温泉可以“治百病”,如“鲁山皇女汤,可以熟米,饮之愈百病”,这表明当时人们对温泉的医疗价值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把温泉直接划归为药引之一,写下温泉功效有:“温泉主治诸风湿、盘骨挛缩及肌皮顽疥,手足不遂……”书中详尽记载了庐山温泉的性质、作用、治疗方法、适应症及效果,对其疗效、泉质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和科学的论断。其文曰:“庐山温泉四孔,可以熟鸡蛋。……患有疥癣、风癞、杨梅疮者,饱食入池,久浴后出汗以旬日自愈也。”此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我国的矿泉分为热泉、冷泉、甘泉、酸泉和苦泉,是我国最早的温泉分类学者之一。
明才子杨慎概括我国温泉分布
在古代中国,泡温泉一般是皇帝与大臣们的特权,深深印有“贵族”的标记。如号称“天下第一温泉”的华清池,就是唐代皇家的行宫。
朝廷还在温泉行宫设置了管理部门。《旧唐书》载,京城昭应县的西边有温泉,第一把手叫“温泉监”,属正七品下;二把手叫“丞”,属从八品上;还有其他一些低级官吏。《清稗类钞》说,清朝的“四川关外温泉,处处有之,其水自岩隙流出,就地贮池,以供人浴。外建屋宇数椽,为官厅寝室厨房诸所,且置役看守,并司洒扫。”
有学者发现,中国温泉的开发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而变化。
《水经注》记载了31处温泉,由此可以看出,北魏时期的温泉发现都还集中在广义上的中原区域。
唐宋期间,温泉的开发利用,基本还是集中在中原及长江中下游区域。其他区域固然发现了很多数量的温泉,但因政治经济的影响,都没能产生丰富的文化。元代时期,温泉文化才开始扩散到最北边。内蒙古的敖汉温泉、克什克腾旗温泉已经开发利用。史载,元世祖曾于克什克腾旗温泉驻跸。
明清时代是中国温泉的又一个大发展时代,温泉文化基本普及到了全国各个区域。明嘉靖年间的杨慎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他有首著名的《临江红》,词中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脍炙人口。这位才子被贬到云南后,实地考察了云南安宁温泉、云南腾冲热海温泉,并著有《安宁温泉诗序》,概括了我国温泉的分布。此后,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也到这两个温泉实地考察。
满族的兴起,辽宁小汤山温泉成为帝王禁地,建起了汤泉行宫;承德热河温泉也开发出来。北京昌平小汤山温泉也是在明清时期得以发掘。《大元一统志》记载:“温泉在昌平东南15公里汤山下”。明清两代小汤山已成为燕北重镇,并辟为封建帝王禁地,清朝康熙、乾隆皇帝多次来小汤山,康熙写下了“温泉泉水沸且清,仙源遥自丹砂生,沫日溶月泛灵液,微波细浪流琮争”的诗句,乾隆御笔“九华兮秀”和慈禧太后“浴池”遗址至今犹存。
我国温泉有文献记载者多达972处,其中温度高于50℃的就有229处。经地质普查初步统计,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已发现温泉达3000多处。
考古挖掘
杨贵妃与“海棠汤”
1982年4月,西安骊山脚下基建施工意外地挖出古建筑遗迹,像是洗澡用的池子。白居易《长恨歌》中说:“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人们不禁联想,这里会是杨贵妃温泉池吗?
这座汤池遗址,不仅结构极其特殊,而且池壁也十分特别,有的地方凸出,有的地方凹进,上面还有一些刻有工匠名字的条砖,这种条砖是初唐时期才有的建筑材料。专家判断,这就是唐太宗专用的汤池。
令温泉宫殿达到历史上最宏伟鼎盛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唐玄宗大规模扩建骊山行宫。天宝六年新宫落成时,唐玄宗把骊山宫殿正式定名为“华清宫”。又因为宫殿坐落在温泉汤池上,所以也称为“华清池”。而唐太宗李世民曾经用过的“御汤”,也被唐玄宗改名为“星辰汤”。
海棠池14年考古发掘,专家先后清理出9个汤池。在星辰汤的北面约20多米的地方,又发现了一个汤池遗址。这里出土了天宝年间的铜钱、三彩套兽,特别是带有手印的条砖,这种条砖是唐玄宗天宝年间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根据宋代游师雄在《长安图志》中所画的位置,结合汤池造型及出土文物,专家判断这个是唐玄宗沐浴的“莲花汤”。
在“莲花汤”西边约3米的地方,又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这里出土的汤池用青石砌成,造型别致,形似一朵盛开的海棠花,面积约有唐玄宗“莲花汤”的六分之一。专家判断,这里正是皇帝专为杨贵妃修建的“海棠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