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担心顾虑我们有很多妄想杂念,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必然往生弥陀净土。
一、念佛与妄念
(一)念佛中的苦恼
经常有莲友来会问 : 念佛的时候妄念很多怎么办?大家在世间尘劳当中,内心都希望能够很寂静、很清净、一心无二地念佛。可是,心不听话!喜欢东想西想。不让它想,它也要想。善导大师说我们是“乱想凡夫”。佛不看我们有没有妄想,只看我们是否念佛。
(二)光照尘埃喻
世间的人如果不念佛,感觉不出自己有妄念,也不知道什么叫妄想纷飞,因为他整个都埋没在凡尘当中。我们念佛还知道自己有妄念,这是进步,应该恭喜。 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我们一念佛,佛光就照到我们心里 来了,佛光透进来,就发现自己是妄念纷飞的凡夫。若不念佛,整个埋没在妄想杂念的灰尘里面,根本觉察不到妄念。
有妄念,就起了疑惑心 : 虽然念佛,如此妄念纷飞,怎么能往生呢?
(三)“喊破喉咙也枉然”
有两句话,很多人都记得,也都担心——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这不是净土宗的说法,净土宗历代祖师都不这样讲,善导大师更不这样讲。这是修禅定的人站在心要清净这个立场上,也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定善——息虑凝心,对这种修持方法来说的。它是带有禅定色彩的念佛,不是纯依念佛往生愿、原汁原味、原原本本的念佛。
(四)原汁原味的念佛
什么叫原汁原味的念佛呢?
法然上人的一位弟子——证空上人有一篇《白木之念佛》的法语,很好。“白木”是指从山上砍下来的原木,没染色,没上油彩。我们就以自己本来的状况,就这样子念佛,这样就可以,这叫“白木之念佛”。
一般的人念佛,多是有色彩的念佛。比如说念佛加上清净心的色彩,认为虽然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但是要有清净心才能往生。或者加上开悟的色彩 : 虽然念佛,如果能开悟才能往生;如果不开悟,就不能往生。
这样就等于在这句名号上涂了很多颜料,不是原原本本的南无阿弥陀佛。他在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上加了色彩,心就被这些色彩动摇了 : 我念佛,达到什么水平了;我念佛,能够读诵大乘经典了;我念佛,能够兼修其他法门了,这样念佛心里才感到安慰。这样的念佛,不是原汁原味的念佛。
我们念佛,要原汁原味,我们是什么样子,就以什么样子念佛。不必认为我要达到另外某一个状态,才能符合念佛的标准。没有其他标准的!十方众生,都以当下的样子回心念佛就可以了。
(五)鹤脚长鸭脚短
有位老太太问一位法师 : 念佛应该怎么念啊?这位法师很善于打比喻,回答说 : 鹤脚长,鸭脚短,就这样子念佛就可以。鹤的腿很长,鸭子的腿很短,这是代表众生的根机各有不等。如果我是一只“鸭子”,腿很短,不要把腿拉长再来念佛;如 果我是一只“鹤”,腿很长,也不必把腿截短再来念佛 : 我们就这个样子念佛就行。阿弥陀佛救度十方众生,是“乃至十念”,各自根据自己的根机来念佛,不要以别人的模样为标准。以阿弥陀佛的救度誓愿为标准,这样 就行。
那位老太太一听就觉得很好,她问法师她是否已经达到被佛救度的标准了。这位法师又开示她说没有什么叫达到标准,就是这个样子。我们每个人就以我们这个样子念佛,不要自我嫌弃。
(六)水波无碍江流喻
有人来问,他只不过早晨、傍晚念念佛,白天一天的时间都在忙一些世间的杂务,而且早晚念佛的时候也是妄想杂念起起灭灭,要想达到制心一处、不起杂念太困难 了。不知道这样是不是也可以往生?本来普通人念佛就是这样子的,这样念佛就可以往生。
我们的心是禅定还是散乱并不重要,怕就怕在哪个地方呢?就怕你的信心、愿心、念佛心——这叫信、愿、行,就怕你这三心不真切。信,信不过,信不及;愿,愿 不切,不是真愿往生;行,念佛又在怀疑,不是很踏实笃定。如果这样发心不真,那就值得担心了。
果然真心一发 : 我完全靠倒南无阿弥陀佛,信顺不疑;我真求往生,没有半点不愿意往生;我就是这句名号,踏踏实实地念。这个心一发起,往生就像江流入海一样自然。长江的水 在流动,水面上也有波纹,起伏不定。我们的杂念就像水上的波纹一样,往生就像长江之水进入大海一样。哪有江水流入大海的时候,水波能够阻碍它的呢?
归命阿弥陀佛的心,就像长江水;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的一些妄想杂念,就像水上的波浪。我们是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还在这个娑婆世界奔走经营,忙 于家庭,忙于事业,难免对境起分别、起杂想的波浪。虽然如此,它不会障碍我们往生净土。如同波浪不阻水流,长江水有波浪,照样可以入海。江水浩浩,随风起 浪,夹着泥沙,浮着草屑,但这一切不妨碍它日夜奔流,直入大海。
我们念佛往生净土,就是这么一种状况。
这个比喻,很贴切,很形象;多多思维,自然疑心皆消。
二、源信大师念佛法语
下面我们学习源信大师的念佛法语,这段法语不长,讲得特别妙。
这段法语分成三部分 : 第一部分劝导我们生在人间应感庆喜;第二部分劝导我们若能念佛应感庆喜;第三部分劝导我们莫厌妄念,要深信念佛。
(一)庆喜人生
离三恶道,生于人间,应大庆喜。
自身虽贱,不劣于畜生。
吾家虽贫,犹胜于饿鬼。
事虽不如人意,难比地狱之苦。
世间之难住多忧, 即是出世间之缘。
身虽卑贱不高贵, 亦是入菩提之导。
故生人间,应该庆喜。
我们既然离开三恶道,生在人间了,应该大大地庆贺,大大地喜悦。有人说 : 我庆喜不起来啊!我家里没钱,我身体有病,我有许多烦恼,哪里值得庆喜?源信大师就说 :我们虽然地位卑贱,没有高官厚禄,不是名位显贵,但是,我们比畜生要尊贵多了。
我家虽然贫穷,但是比饿鬼富足多了。饿鬼,五百岁都喝不到一滴水。不仅喝不到一滴水,甚至连浆水的名字都闻不到。遇到江河里有水,他要去喝的时候,河水马 上起火,这就是他本身的业力障碍。饿鬼,有人吐一口痰,他们都抢着吃。要是能吃到,还算是有福报的,没有福报还吃不到。有各种各样的饿鬼,有脓血鬼,专门 吃脓吃血;有便厕鬼,专门在厕所里吃粪便,环境非常恶劣 : 你看饿鬼多么苦恼!我们再贫穷,总比饿鬼强多了。
有人认为我是人啊,为什么要和畜生、饿鬼相比呢?现在是人,不能保证永远做人。按照我们本身的业力,今生如果不往生,来生就是畜生、饿鬼,甚至落入地狱,到那个时候,我们就羡慕人身了。世间的事情难以尽如人意,但这点小事跟地狱之苦一比,差太多了!
地狱里有多苦呢?阿难曾经请佛陀慈悲开示地狱的苦恼,让众生能够知苦厌离。他问了好几遍,佛都默然无语。阿难问佛陀,为何不为我们开示?佛说地狱的 苦恼不能说,不能想。佛说地狱的苦,太苦了!超过人 的心力,人无法接受,无法想象!只要想到,心脏就会爆裂;听的人能够听懂,也会心脏爆裂,无法接受。
现在有人拍恐怖电影。恐怖电影,有的人一看,当场就心脏病发作死掉了,因为太恐怖了。恐怖电影跟地狱的恐怖来比,简直是千万亿分之一,这还是人间可以想象、可以表达的。
佛陀慈悲地给我们打了一个比喻,让我们略微知道地狱的苦恼。有一个人叛国投敌,被国王抓起来治罪。早晨向他身上扎一百枪,血肉模糊。中午国王就问那 个囚犯死了没有,狱卒回答这个人命大,扎一百枪没有死。国王说再扎一百枪。晚上国王又问那个人死了没有,狱卒说还没有死。国王命令再扎一百枪。狱卒说全身 已经没有地方扎了。国王说就在模糊的血肉上再扎一百枪。大家想一想,我们手上扎一根小刺儿都会感觉很难过,早晨、中午、晚上,身上扎三百枪的痛苦,我们不 敢想象。
世尊从地上捡起一块小石头,对阿难说 : 日受三百枪之苦,如同这块小石头;地狱之苦,比须弥山还要大!须弥山我们没见过,但是,知道它比喜马拉雅山还要大。你说这块小石头跟喜马拉雅山怎么比?所以说,地狱的苦恼是难以形容的。
我们在世间遇到种种逆缘、困难,有很多忧恼,都可以让我们厌苦求乐。如果富乐自在、五欲满足,就会在那里享乐,不知道求解脱了,将来就会堕落下去。知道世间苦恼,难住多忧,反而成为我们的逆增上缘,厌苦求乐,厌秽欣净。
自身卑贱、不高贵,会激发我们追求菩提觉悟之道。一旦往生净土,就可以成就像佛陀一样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悲智圆满,分身百千万亿,遍满尘刹,度化一切有缘。所以,这都是逆增上缘。
所以我们来到人间,应该感到庆喜!
(二)庆喜念佛
信心虽浅,本愿深故,任凭必往生。
念佛虽倦,功德大故,称念定来迎。
故遇本愿,更应庆喜。
有人听说念佛要深信切愿,就担心自己信心也没那么深,愿心也没那么强,这样怕不能往生吧? 我们信心虽然浅,阿弥陀佛的本愿很深厚。你任凭阿弥陀佛救度,必定往生。
我们只要信顺弥陀、愿意往生、 专称佛号,都决定往生。信心无论深浅,其实都是靠阿弥陀佛那一边。
我们念佛,虽然想到我是一个无智无识的人,信心很弱,但是,只要任凭这句名号,全靠阿弥陀佛,虽然害怕,阿弥陀佛本愿救度之船非常坚固,不受任何破坏,必定可以渡过生死海,到达极乐岸。
又有人听说念佛要精进,担心自己虽念佛,却谈不上精进,甚至很懈倦,怕自己不能往生。大师说 : 念佛虽然倦怠,但是因为名号的功德很大的缘故,决定往生,阿弥陀佛决定来迎接!
有人问法然上人 : 我念佛,感到不够精进、不够勇猛,这样能往生吗?法然上人说 : 你念佛感到懈倦,感到不精进,感到自己的道心疲软,好像愿生心不是那么迫切,念佛也不是那么勇猛,这正说明你是有道心的人,也说明你是在努力进步的人。
生在人间,都值得庆喜了,比三恶道强多了。可是,如果没有遇到阿弥陀佛的本愿救度,虽然庆喜,也只是短暂的几十年,这短暂的几十年一过,又要去六道轮转。 所以,在人间遇到阿弥陀佛的本愿救度,即使信心不深,念佛也倦,但无碍往生,决定成佛,这才是“喜中之喜,无过此喜”。
(三)莫厌妄念
下面就解决我们的妄念病 :妄念原是,凡夫本体;妄念之外,别无心也。直至临终,犹是一向,妄念凡夫。知此念佛,即蒙来迎。乘莲台时,能翻妄念,成为觉心。从妄念中,所出念佛,犹如莲华,不染污泥,决定往生,不可有疑。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故以深信心,常称弥陀名。
我们不是担心有妄念吗?源信大师告诉我们妄念就是凡夫的本体。就是说我们凡夫整体都是妄念所做成的,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头到脚、彻 头彻尾、彻彻底底都是妄念构成的。我们就是这样的人。
从生到死,你都是一向妄念的凡夫,改不了的。我们是妄念做成的,妄念原是我们凡夫的本体。
深知我们是妄念凡夫,没有办法自己出离生死,所以才要念佛。佛为觉,佛无妄念。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临终的时候就蒙受阿弥陀佛现前接引。
一旦乘上莲花宝台,刹那之间,妄念翻转,自然成为觉悟之心。从妄念里出来的念佛就好像清净的莲花不被污泥所染污一样。
净土宗又叫“莲宗”。莲花有一个特点,就是出污泥而不染,它从污泥里长出来,但是不会被污泥染污。我们念的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从我们的妄心里长出来,但是,不会被我们的妄心所染污 : 这就是六字名号。六字名号不会被我柒污,我们虽然是妄念凡夫,但是不能染污六字名号。从我们凡夫嘴里 念出的南无阿弥陀佛,“犹如莲华,不染污泥”。
大家走在大街上念出一声佛号,就好像嘴里涌出一朵莲花。“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清净的莲花就从我们的心里、嘴里涌出来。所以,我们今天的法会一散,桦甸市的大街上就有成百上千的莲花,而且都是极乐世界的莲花。
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莲生。但使一生常不退,此华还到此间迎。这是非常殊胜高妙的。
我们念佛,口中就有莲花的香味,凡人闻不到,但是诸大菩萨都闻得到。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闻到了 : 这个人是念佛之人,是人中芬陀利花,他身上有大白莲花的香味。诸佛菩萨就来到我们身边护念我们,就好像蜜蜂跟着花一样。我们念佛了,诸佛菩萨就围绕我们, 保护我们。
念佛之人很尊贵。念佛之人,蒙受诸佛的光明护持;念佛之人,心中有弥陀的正觉莲花;念佛之人,身上有弥陀的摄护光明;念佛之人,和极乐世界的圣众成 为一体;念佛之人,极乐世界现在就有我们的位子。我们乘火车,先要订票,订个位子还要托人。到极乐世界订票、订位子很简单,不要复杂的手续,只要称念南无 阿弥陀佛,马上就有一朵莲花,上面写着我们的名字,就是我们的了,谁都抢不去!念佛越多,这朵莲花就开得越大;如果退心不念了,这朵莲花就萎缩了。想让自 己的莲花开得大、开得光彩,那你就多念佛,经常念佛 : 这也是鼓励我们念佛。
我们往往会讨厌妄念这么多,讨厌也解决不了问题,它还是来。大师就开示我们 : 你不用厌烦妄念多,你本来就以妄念为体,彻头彻尾都是妄念,哪有什么多和少?应该感叹我们还是对阿弥陀佛的本愿救度信顺不够啊!为什么?以为弥陀本愿称名不能救度妄念凡夫。相信虽然妄念不断,弥陀本愿必定救度,称名必得往生。这样的信心称为深信。以此信心,常称弥陀名号。
祖师劝我们不必怀疑妄念多,只管深信弥陀的本愿救度,念佛往生 就好了。既然任凭阿弥陀佛,不管你的心是深是浅,任凭这 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深。就是说 : 往生不在我们这一边,我们的心清净也好,不清净也好,只管一向称名,必定往生。
深信念佛
比如说有两个人,都念佛,都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但都有妄念。我们来看他们对这句名号的信心哪个深,哪个浅。甲说他虽然念佛,如果不达到清净心,这样 可能作用不大。乙说既然念佛,他决定信顺弥陀救度,虽然没有达到清净心,也必定往生。甲和乙两个人,哪个人更信念佛?乙!乙信念佛无条件,而甲信念佛是有 条件的 : 如果不这样,念佛没有用;如果能这样,念佛才有用。
总结
我们把这段“源信念佛法语”加上科目再来复习一遍。总分三节 :
1.庆喜人生
离三恶道,生于人间,应大庆喜!
自身虽贱,不劣于畜生;
吾家虽贫,犹胜于饿鬼;
事虽不如人意,难比地狱之苦;
世间之难住多忧,即是出世间之缘;
身虽卑贱不高贵,亦是入菩提之导。
故生人间,应该庆喜。
2.庆喜念佛
信心虽浅,本愿深故,任凭必往生;
念佛虽倦,功德大故,称念定来迎。
故遇本愿,更应庆喜!
3.莫厌妄念
妄念原是,凡夫本体;
妄念之外,别无心也。
直至临终,犹是一向,妄念凡夫。
知此念佛,即蒙来迎,
乘莲台时,能翻妄念,成为觉心。
从妄念中,所出念佛,
犹如莲华,不染污泥,
决定往生,不可有疑。
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
故以深信心,常称弥陀名。
三、心散乱将如何
法然上人在世弘通念佛,各宗的大德法师都来请教,其中有一位天台宗的座主——明遍僧都,明遍大和尚,他来请教法然上人 :
虽念佛,心散乱,将如何?
你看,这样的担心不要说现在的人有,古代人也有;不要说我们平常人有,大法师也有。
法然上人回答 :
此法然亦力有所不及。
“明遍大和尚,你来问我这个问题,连我法然也是力量达不到的,我也做不到。”
应知 :
心虽散乱,称名号者,
乘佛愿力,必得往生。
总而言之,念佛为第一之事也。
应当知道,我们的心虽然散乱,但是我们称佛名号即是乘佛愿力,所以必得往生。总之,念佛是第一要事。
明遍大和尚满意而去,法然上人就对僧众说 :
生于欲界散地之人皆散心也,
犹如受生人界则有目鼻。
我们生在欲界,欲界都是散心众生。既然生在欲界,就都是散心之人。散心之人本来就散乱,就像我们生而为人,就有眼睛,就有鼻子。生在散地当中,就是有散心。
所谓舍散心而往生,
无有是理;
所谓“念佛要没有散心才能往生”,这是不合理的说法。叹有散心而觉得往生不定,这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散心念佛之往生,方是殊胜之本愿。
正因为散心念佛必得往生,方是可贵之本愿。阿弥陀佛的本愿之所以尊贵,之所以契合我们的根机,之所以是大慈大悲,是因为不分别我们是定是散,就这样念佛,决定往生,这才叫易行道。
担心自己的心散乱,这个毫无道理!不必担心!
此僧都之虽念佛心散乱将如何之疑问者,
多余之事也。
就是说 : 拿这个话题来讨论,没有意义啊!只管念佛就好。
四、苇池月影喻
法然上人比喻说 :
譬如茂苇之池,十五夜月虽宿,远处不见。
就像十五晚上的一轮明月,倒映在茂密的芦苇池里。这个池塘被茂密的芦苇遮住了,从远处看,根本看不到池中的月亮。
若近前拨开苇草见之,月影朗然也。
如果走近把芦苇一拨开,就能发现水中的明月。
这个比喻说明什么呢?密密麻麻的芦苇,就好像我们的妄念一样——妄念之芦苇;池塘里的明月,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功德。信心念佛,心水之池里面就有六字名号的功德。虽然妄念很多,从远处看挡住了,看不到月亮,但是月亮还是在。
这个比喻非常巧妙,非常好!
五、心乱佛常住
还有两句话,也非常好 :
流急月不去,
心乱佛常住。
这是两句诗,也是一副对联。
“流急月不去” : 天上的月亮投射在溪流当中,溪流的水在不断地流淌。虽然溪水流得很急,但是月影并不会被冲走。
快速的流水,就代表我们的心,想这想那,心念纷乱。心虽然乱,可是我们心中还是有南无阿弥陀佛,所谓“心乱佛常住”。虽然有妄念,像水波一样流淌,但是我们内心对阿弥陀佛的仰信没有改变,阿弥陀佛的救度之月——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仍然在我们心中。
忙事的时候没有念佛,忙过了佛号又浮现出来;睡了一晚上,也不是说佛号不存在,只不过我们睡着了,睡醒起来,佛号又出来了。
有的人年轻时读了很多经典,背了很多咒语,年纪大了,都不记得了,但佛号不会忘。年纪大了,甚至刚才的事也立刻忘记,但这句阿弥陀佛却还记得;有人 出车祸,什么事都忘记了,但是这句佛号他还记得;老年痴呆,儿子都不认识,但仍会念这句阿弥陀佛;有人得脑溢血,一天一夜不省人事,结果她醒来之后,脱口 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阿弥陀佛”,然后告诉人家说,这一天一夜当中,她已经见到了极乐净土,见到了阿弥陀佛。她还是个盲人。
妄念只是妄念,它本身没有生命,是无常的,生灭的;这句佛号却有不生不灭的真实生命。即使我们的意识衰退,万事记不起,佛仍然记得我们,在我们心中 活动,让我们能够念出佛来。一天也好,一生也好,往事如烟,悉成过去,唯有这句阿弥陀佛常随我们,永不舍离。故说“流急月不去,心乱佛常住”。
六、十念法要
下面学习法然上人的“十念法要”。这段文是在解释《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所说的“乃至十念”。总分四节。
(一)标宗
不顾妄念余念,不谓散乱不净,
唯口称名号。
首先标宗,开宗明义,标显宗旨,说明不顾妄念,只要口称。
“不顾妄念余念,不谓散乱不净” : 不顾妄念或其他任何念,也不用担心散乱不清净,这些根本不用管。
那做什么呢?
“唯口称名号” : 只管开口念佛。
(二)释由
若常称名者,以佛名之德,
妄念自止,散乱自静,
三业自调,愿心自发。
这是解释为什么可以不顾妄念 : 因为佛名有此之德,自然灭恶生善,灭妄显真。
“若常称名者” : 如果我们经常口称南无阿弥陀佛。
“以佛名之德” : 因为阿弥陀佛名号本身就有这样的功德。
“妄念自止” : 妄念自然会越来越少。
“散乱自静” : 散乱的心自然会安静下来。
“三业自调” : 身口意三业也自然会调柔,顺服。
“愿心自发” : 愿生极乐的心自然会发起来,不必在念佛之外再去找一个什么强烈的愿心。只要多念南无阿弥陀佛,愿心自在其中。
上人又说 :“厌秽欣净亦在称名之中。”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也在称名之中。
凡夫的心,遇境逢缘难免生生灭灭。比如说现在身体健康,四大无碍,儿女孝顺,收入丰厚,别人对自己都很尊重,这个时候就觉得再活十年二十年也可以; 一旦身体病老,逆缘扰乱,内心烦躁,儿子又失业,媳妇又吵嘴,自己又生病,到了医院还不知道怎么样,又穷又困,这个时候,就很厌离,要求生极乐世界。我们 的心都是如此。厌离娑婆也好,欣求极乐也好,这是我们的根本认识,根本心愿,也不是说要达到某种程度。古德讲的,厌离娑婆,就好像要离开牢房一样,当然, 应该这样引导,但也不是每天都有这样的心情,一般人也做不到;欣求极乐,就好像奔回家乡一样——应当如此,但是,也不是说每天都能如此,我们的心还是在起 起伏伏。
阿弥陀佛如果要求我们时刻住于强烈的厌欣心境当中才能往生,那还是难行道,不容易做到。阿弥陀佛告诉我们只要愿生净土,只要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 以。所以法然上人也告诉我们厌秽欣净亦在称名之中。只要“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够了,这样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当然,如果根本不厌离娑婆,只求下辈子做人享受富贵,或者念佛为了死后投胎做鬼有钱用,那就不应该了,那就要发起厌欣之心。
总之,祖师大德所讲的都好懂。
(三)举例
故愿生心少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散心增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妄念起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善心生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不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清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欠缺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具足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现起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成就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列举十项,含摄无尽,说明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要“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口称。
“故愿生心少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 自觉愿生心只是平平淡淡,不那么猛烈,我们还是照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不必把佛号停下来,另外去求愿生心,我们还是执持这句名号不改变。
“散心增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 最近事多,心很散乱,也是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不是说把佛号停下来,另外想个什么办法对付散乱,我们还是念这句名号,仰靠佛名之德。
“妄念起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 念佛,妄念起来了,当下觉察到,当下就回来念佛,不要跟在后面又起一大堆妄念 : 怎么搞的?我怎么又起妄念了?我们凡夫就是这样子嘛!发觉之后,拽回来,就平平淡淡地接着念佛,不要在那里自起烦恼,自苦自恼,妄上起妄,没必要。
“善心生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 遇境逢缘,发起利他心,善心生起来了,这个时候,也不要沾沾自喜。把善心也放在旁边,还是念佛,这叫一向专念。
“不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 心不清净,也不管,还是念佛。
“清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 心清净,也不理,还是念佛。
“三心欠缺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就是《观经》讲的“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善导大师讲的,这个三 心如果缺了一心,就不能往生。至诚心是真心,深心是深信之心,回向发愿心是愿生净土之心。就是说 : 我们真的信顺弥陀救度、愿生极乐世界,这叫“三心具足”。有的人觉得自己好像三心不具足,三心欠缺。法然上人要我们也不要管它,三心欠缺了,我们还是念南 无阿弥陀佛。关于这一点,有位弟子问法然上人 : 善导大师讲的,缺一心都不能往生,师父说三心欠缺也只管念佛,这不是跟善导大师的说法矛盾吗?法然上人回答不矛盾。法然上人说善导大师所讲的三心欠缺,是 对从来就不愿生极乐世界、没有信愿心的人讲的。而他讲的是指已经有了信愿心,但是心中不明白分寸该怎么把握,以为要达到什么程度的那一类人。所望不同,对 机不同,开示的法语就不一样。看起来矛盾,其实不矛盾。只要能够回归到念佛求生净土,即是三心具足。
“三心具足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 如果现在三心圆备了,有至诚心了,有深心了,有回向发愿心了,《观经》里讲“具三心者,必生彼国”,我们就沾沾自喜,然后放弃念佛——这不叫三心具足。三心具足,还是在南无阿弥陀佛当中,我们不要离开南无阿弥陀佛另外找什么三心具足。
“三心现起时亦南无阿弥陀佛;三心成就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 有人以为他现在三心现前,就靠这三心往生,不必念佛。法然上人说 : 非也!三心现起,也还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又有人认为他三心成就,坚固不坏,是不是不必坚持念佛,法然上人回答非也!三心成就也不离开这个,还是称南无阿弥 陀佛。总之,离开称名,没有三心。
专修念佛不别论三心四修
法然上人还有一段法语,他说 :
论三心四修者,为成一向专修也;
若已成一向专修者,不别论三心四修也。
四修是恭敬修、无间修、无余修、长时修。
净土宗谈三心,谈四修 : 要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要恭敬修、无间修、无余修、长时修。讲这么多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成为一向专修的人,成为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那么,已经 成为一向专修之人,比如一个老太太,她都已经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一句名号,绵绵密密地在那里念佛,已经成为专修念佛、愿生净土的人了,我们就没有必要再跟 她讲三心、四修等名相,以免增加缠绕,反生障碍。
法然上人殷勤劝导,依此而行,决定往生。
(四)结劝
此即决定往生之方便也,
纳于心腑莫忘失。
法然上人最后交代我们说,心净不净,心乱不乱,有没有三心,一切不管,只管称名!像这样的念佛,你就决定往生。这个很方便,请你把它牢牢记在心中,不要忘记了。
七、结劝念佛
(一)非因计因
有人误解信顺阿弥陀佛,信心一念就可以往生,现在我们有信心了,就不用念佛了。他怎么知道自己有信心呢?因为有一天,他听到阿弥陀佛的本愿,他欢喜 得掉眼泪了,他感动得哭出来了,欢喜踊跃,跳起舞来了,这代表他有感应、有体验,代表他被阿弥陀佛救到了。他往生已定了,以后念佛不念佛那都无所谓了。
这是错误认识,不正确!这叫作“非因计因”,他把不是正确的因当作往生之因,他把凡夫的生灭心当作往生的正因,这怎么可以呢!喜悦也好,感动也好, 体验也好,跳舞也好,掉眼泪也好,时过境迁,就没有了。他错误理解了,每次就回忆他为什么能往生呢?因为在2006年9月30日下午3点,他听法师讲法, 他笑出来了。他把那一念当作往生正因,错啦!
(二)见食不饱喻
一个人饿得快要死了,我们拿一个馒头给他。他看见这个馒头,当下信心欢喜。他欢喜之后,我们就把馒头收起来。请问他能饱吗?欢喜不能让他饱肚子,馒 头才能让他饱肚子。闻法欢喜,回去不念佛,等于馒头没有吃到,空欢喜一场!馒头就代表佛号。只要吃馒头,不欢喜也能饱肚子。老实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虽然不 欢喜,也能往生。所以,念佛很重要。
闻很多法,都是让我们落实一向念佛的前方便。
(三)称名之中一切皆含
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虽然讲信机信法,讲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到最后结论说 :
望佛本愿,
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落脚点是一向专念。只要能够一向专念,定善、散善的功德都在其中。
信机、信法,也都落实在一向专念当中。我为什么一向专念?我知道自己是个罪业凡夫,除了念佛,无法出离——这叫信机;我为什么一向专念?我知道弥陀 本愿不虚,念佛决定往生净土——这叫信法。信机也好,信法也好,深心也好,至诚心也好,回向发愿心也好,都是落实在一向专念当中。所以,法然上人才说 :
念佛虽有种种义,
称念六字,一切皆含。
讲三心,讲四修,讲五念,讲信机,讲信法,讲厌离,讲欣求……讲了很多,经典教义很多,但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通通包括无余。
(四)穷人失金喻
再打一个比喻 : 有一个人很穷,别人怜悯他,送一盒黄金给他,告诉他这很贵重,要他好好保存,能免除饥饿和痛苦。黄金很贵重,所以就用一个精致的盒子装着,交给他了。可是 这个穷人不认识,看到盒子觉得不错,也不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天天守着盒子,心里觉得他发了财怎么还是这么穷呢?
有一天,他遇到一个人,过来把他的盒子给打开了。他一看见黄金,心里就喜悦了 : 真的不用再受穷了。有这一念喜悦,他就冲出去告诉左邻右舍他发财了,他现在不是穷人了!他的话讲得很有底气,因为家里有黄金嘛!所以,大家也不敢小看他,认为他真的是发财了。
他在外面到处讲,有人就提醒他老老实实回去,把他的黄金看好,免得让贼偷走了。他觉得有道理。
这个时候就来了一个贼,这个贼劝他不要回家守黄金,贼说大富翁都是很潇洒的,他回家守着那盒东西有什么用呢,他守了好几年也没有这种喜悦,对不对?穷人觉得很对,那盒黄金在他这里放了三年,他还是觉得很穷苦。
贼对他说穷苦,就是那一念穷苦的感受。现在你有了这种发财的快乐感受,就说明你发财了。就在你看见黄金的那一念,你当下就发财了,所以,那一念很宝 贵。你不要让别人把你骗了,把那一念偷走了,你就是穷人了。他一听,也有道理啊!贼跟他讲完之后,就到他家把黄金偷走了。他最终又变成了穷人。
这是一个比喻。黄金,代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包装盒,代表定善散善功德;打开包装,就代表由善知识的开导了解六字名号的功德,在初闻名号的当下 感到很欢喜 : 我真的可以往生了!然后就出去跟人家讲 : 这样就能往生啊,这样就能往生啊!自己不念佛,不执持名号,等于说把六字名号的黄金功德丢在旁边。
人家劝他说 : 你老是这样讲不行啊,你还是要念佛啊!
但是他自己懈怠不想念,同时旁边还有人怂恿他 : 当你了解这句名号的一念之间,你就往生一定了!就是那个感觉,往生不往生,就是那一念信心欢喜的感觉。你去念佛,那是自力苦行,不必多念。
这就是一种邪知邪见,这就是一种贼,会偷掉我们的无上之宝。我们不能被这种邪见障碍了行持,应该老老实实地听从善导大师的教导,好好念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