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四回乡记
窗外滴嗒的雨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摸到手机,努力睁开又困又涩的双眼,看看表,还早,五点半,可是我不敢睡了,生怕一觉误了回家的车,习惯性的到小筑群里一看,振惊了!大家已经对了十几副对联了,群管员张义彪五点十二就出句了,接着就是王志明老师每日一花的美篇,真是满满的动,小筑诞生三个半月了,大家还能一如继往的保持最初的热情,除了感动更多了几分敬佩。
困意未消,有又想着今日的大事,担心疲倦的身子支撑不到最后,闭上眼睛想再睡一会,却怎么也睡不着,反反复复,看了几次表,等到七点终于忍不住起床了,洗涮,准备早餐……一切就绪,拿着手机等车,不停的翻看各个群里,各路群友的动态,连续几天的大雨,让大家很是担心今天的天气。晋城、高平的大雨,也挡不住大家回家的脚步。我时不时的开窗观察着外面的变化,雨已停,又查看天气预报,还好,大部分时段是多云,只有上午十一点和下午五点有阵雨,我赶紧把这好消息分享到群管会,让大家安心。
连日大雨过后,山青树绿,碧波荡漾,凉风习习,十里河水哗哗流淌,在断层处形成一个个小瀑布。但我今天无心欣赏这些,心中挂念着今天的演出。转过九曲十八弯,车子在大山深处——河北村文化活动广场停下,已有七八辆车先到,下车后早有文化站牛站长热情的迎上来招呼我们。我巡视着各处的人群,有认识的,不认识的,也有上来和我交谈的,我也找心中有数的上前招呼,终于见到了平时群里的好多“才子”、“名人”,虽常在文苑、曲艺,记忆的作者简介中见过照片,好些人还是没及时认出来。
尤其倪老师,我见到他时,他正在文化站的电子琴前和张孝中老师演练着,我和粉平姐与张老师寒暄之后,我就一直盯着他寻思:这是谁?以致粉平姐在耳边问过两三遍“这是不是倪老师?”之后,我才回神来,有点像。今天倪老师带着鸭舌帽,看到我俩一脸迷茫的干瞪着眼,率先打破了尴尬气氛,“没认出我来?倪振斌,说着就卸了帽子。”我们一听声音就更加确定了,倪老师风趣幽默,热情洋溢,一到场就操心着节目的排练,一举一动都透着文艺大师的风范。
把微信晚会搬上真实舞台实属开天辟地头一次,为了演出成功,义芳书记脖子上带着哨子,来来回回为大家找地方演练,指挥大家彩排,田雨主编则安排没有节目的人员去东峪采风,分管文化的赵忠雷书记在前面负责开路。都知道十里小筑的演员回乡表演了,乡亲们带着好奇,带着激动前来观看,彩排时男女老少挤满了家。中午我们七十多位小筑演员享受到了十里乡党委的热情招待。
下午四点大队人马奔赴孝良,一进村就受到了孝良村委的班子成员热烈欢迎,厨房大师傅们忙着切菜,炒菜,晚饭是香香喷喷的大锅饸络。大家不管是蹲着站着还是坐着,边吃边聊,平时大家在群里对名字已很熟悉,今天终于见到了真人,兴奋和激动溢于言表。
这场准备了半月之久,凝聚着群管会,曲艺编辑部及许多演员心血的红色主题晚会,晚上八点准时在孝良大队的舞台上拉开帷幕,乡亲们慕名而来,抑止不住的兴奋,全场坐无虚席,掌声不断。虽在孝良演出,十里的乡亲可也来的不少,听说艳军的班车就义务拉了一车,我在台下见到了我的好些亲戚,其中有八十多岁的姥姥,快八十岁的老妗,可见小筑群在十里乡民心中的影响有多深,我听见好多人说比看东峪唱戏的人还多。在现场还有好多人和我打招呼,尤其我村的一些从没说过话的人,今晚见面都能叫上我名字了。
这次虽然没见到彩年兄,但是他为这场晚会忙前忙后,付出了不少心血和汗水,即使今天在病床上,他也还在操心这场晚会,拿着手机问这问那。
奔波一天虽然很累,但是看到晚会圆满落幕,听到十里乡民由衷的赞叹,心中甚感欣慰,小筑已深入民心,《十里文苑》,《十里曲艺》,《十里记忆》已为更多乡民知晓,也发挥了他们应有的作用,作为群管会的一员,作为《十里文苑》的编缉和公众号管理员,百日来为小筑和文苑的辛苦付出,我觉得都是值得的。再次感谢十里乡党委,十里乡民政府,和孝良村委的盛情邀请和热情招待,也非常感谢河北村委为我们提供休息和排练场地,更感谢所有演员的辛苦付出。是十里人的诚心和热情感动了苍天,四周都在下雨,唯十里一片晴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