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键词:斗草
**
在我国古代,每逢端午,人们都有“斗草”的习俗,对于“斗草”,今天的人们都感到很陌生,然而,在古代却是一项尽人皆知喜闻乐见的活动。
“斗草”亦称“斗百草”,顾名思义,就是以各种花草相斗来决胜负。斗草的起源与中医药学有密切的关系。还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用草药治病的方法。“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就是这种方法的反映。
据说在夏代,初民们就已形成了每年五月初五到郊外采药的习俗,传为夏代历书的《夏小正》曰:“此日(五月初五)蓄采众药,以蠲(juān)除毒气”。究其原因,一是五月是春夏之交,节气转换,蚊虫孳生,易患疾病,需要草药防治;二是此时雨季已到,气温适应,各种草木生长茂盛,此时采集易于辨认且药性充足。
后来,五月初五就成了节日一一端午节(南北朝时亦称浴兰节)。采药便成为端午节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在采药过程中,人们拈花撮草,互相比赛,看谁采得多、谁的植物知识丰富,斗草游戏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不过,这一游戏最初不叫“斗草”,而是叫“蹋百草”,南朝梁宗檩《荆楚岁时记》里有“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蹋百草之戏”。
“斗草”一词始见于唐。韩愕《岁华纪丽》里有“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司空图《灯花诗》里有“明朝斗草多应喜,剪得灯花自扫眉”。白居易《观儿戏诗》里有“抚尘覆斗草,尽日乐嘻嘻。”
入宋以后,斗草风习益盛,时间也不只限于端午,苏轼的《夫人阁端午帖子词》里有“皇恩乐佳节,斗草得珠玑。”说的是端午节的斗草。范成大的《春日田园杂兴诗》曰:“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归;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说的是春社日的斗草。柳永词《木兰花慢清明》“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说的是清明日的斗草。当时,斗草虽仍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但春夏两季人们也可随时而斗,元、明、清三代亦如此。
宋朝时,斗草的时间也不只限于端午节了,如柳永《木兰花慢·清明》词中就有“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句,描写了清明节的斗草游戏,北宋词人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相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则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日斗草的美景。
明清时期,这一游艺活动更为盛行,除《红楼梦》,在其它文学作品中也曾出现过斗草的游戏,如李汝珍的《镜花缘》,清代宫廷画家金廷标的《群婴斗草图》等等。
金廷标的《群婴斗草图》形象地刻画了古代儿童用此法斗百草的场面。该画中共有十个小男孩,左下方三个小男孩中,一个正蹲着拔草、两个相对而立正在用力拉斗车前草花茎;中部五个小男孩围成一圈儿,两人在斗拉草茎、其他人在观看助兴、地面上散落着一片残花败叶;另有两个小男孩、一个正在弯腰找草、另一个则用衣襟兜着满怀的花草兴冲冲地赶来。整个画面细致地描绘了找草、拔草、运草、斗草的情景、真实地展现了儿童们斗百草的欢娱。
那斗草是怎么斗的呢?
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叫“文斗”,另一种相对“文斗”叫“武斗”。文斗的具体方法是,众人采到花草后聚在一起,一人报出自己的草名,其他人各以手中的草对对答,当一人报出的草名其它人都对答不上时,这就人就赢了。“武斗”不象“文斗”需要一定的知识功底,只要有草和两个以上的人便可进行,具体方法是,两人持草相对,每人两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一端,并使双方的草茎相勾搭,然后用力一拉,谁的草茎被拉断就为输家,反之为赢家。
一般说来,“文斗”较适合于具备一定花草植物知识的人,“武斗”则更多地流行于儿童,但无论“文斗”还是“武斗”,对于人们增长植物知识、锻炼身体、娱乐、生活乃至陶冶性情都是不无禆益的。
《红楼梦》里,就有一段十分有趣的头草描写: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个人,满园玩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里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瑟琶记》里的枇杷果。”豆官便说:“我有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这个斗草,是个文斗法。
武斗的游戏,我们小的时候也玩过。去地里铲草,看到罗罗秧、节节草等,就拔下来斗。罗罗秧刚拔下来的时候,是不结实的,要晒蔫了,才有劲。节节草,一扥就断,但还是乐此不疲。后来,就是扥树叶的茎,秋天叶子老一点的那一种,越扥兴趣越大,早就将大人派给干的活忘了。
现在,乡里的孩子们大都进城读书了。落日之下,漫山遍野的草茎们,荒芜的自生自灭。孩子们沉浸在各种电子游戏里,少了许多与大自然亲密相处的机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渐渐疏远,许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斗草是个什么事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