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题:爱,信则有,不信则无;爱,自发于意识深处。
如果我们不知道爱为何物,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去应对所有的关系。当我们的期待超出了付出的范畴,就变成了单方面强迫的行为,那就已经跟爱毫无关系了。所谓的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的个体意识作为前提,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
要是为了满足潜意识层面的需求,你就必须要成为我希望你成为的样子,你必须要实现我对你的期待,那本质上不是爱。那些以爱为借口的控制行为,本质上只是为了满足内在欲望的自私行为,我们不断的给自己开脱,认为只是爱的方式不同。这种打着爱的幌子实行控制的行为,比单纯的控制来得更为恶劣,因为我们无法意识到这种状态带来的摧残的伤害,这会牺牲别人的个体意识,以及他人人格独立的机会!
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相信爱吗?”爱无法寓于人,是我们寓于爱,是我们自身之外的精神形象,爱是我们自发于我们意识深处的。
关于信仰的历史性(不懂)
爱自发于意识深处,他的自发性、启蒙性、引领性,相信爱,就当春乃发生了,如果不是这个东西,我们需要重构,如果是爱我们从结果上就能收获。
杨老师说,他遇到不同的孩子,发现有的感觉有爱,有的感觉没有;有的不费劲能爱上,有的费劲也很难爱上。
“如果你爱了,认为已经付出全部情感爱他,但他并没有表现的如你期望那样,去上学、懂得感恩、值你的情、知道你的好。假如爱没啥用,你还能爱吗?你还相信爱吗?”扣着爱是无条件的,如果我爱你就必须要成为我希望你成为的样子,那还是爱吗?爱的地基被动摇,想起来恐慌和羞愧!因为这些都是无意识的。
爱属于信仰层面的异动,有别于你,具有精神性,独立于我们之外,高于我们,并不世俗。如果希望有真正的信仰,必须反思:为什么从来没有过真正的信仰?
1、个人情感上有好恶倾向,情感是被价值观规定的,价值观是被一种群体的秩序规定的
例如:孝顺父母你认为是正确的,有的人恨自己的父母你就不能接受。要考察具体情况,他为何恨呢?恨是不是也是自然而然的东西呢?因为自己的价值排序,你就认为对父母就得孝顺,不孝是不对的。
2、我们个人的情感是被某种伦理观规定好了的,你不能有自然而然的情感,简单说就是个人的情感、个人的价值观是被群体规定的。
例如:什么样的孩子值得被爱,什么样的不值得被爱,什么样的孩子可以自然而然喜欢,什么样的孩子需要经历冲突?冲突的是群体的规定、群体的伦理或价值感。
如果你相信爱,爱是无分别的,但我们是有分别的;爱是高于群体意志的,实际上我们的爱受限于群体伦理规则,如果把他变成信仰,爱是超越群体的存在。
究其原因,我们其实没有独立的个人,我们是群体的个体,强调的是一种名分上的情感,不是真正的独立的、个体的、自然的情感。
如果我们没有独立的个体意识、没有独立的人格,内心就没有独立的精神生活和需要,我们生活在群体当中,我们的意识还没有从群体意识中分离出来,我们把自己沉默与群体当中,讲的是群体精神,不是超越群体之外个体的精神生活。
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变了,群体规则变了,我们信仰就变了,跟着群体的规则走、群体的价值观走,一朝一代过去了,无论怎么变来变去,我们都没有超越群体的东西。不管哪一朝哪一代,我都相信爱,我的个体精神生活、精神需要是建立在更稳定基础上,我们没有从群体意识里分离出个体意识,在我们内心深处有一个规则,这个规则就是你的价值观。
爱自发于意识深处,古老的已经上万年了。但是在每一个当下她是一个不老的神,是一个纯粹的少女。《苍龙诀》已经看到20多集了小兰花死后复生又恢复了息兰女神的身份。无论是为散仙时的小兰花的单纯还是为上神时的为天下苍生的自我牺牲,从爱一个人到爱天下人,爱的种子始终没变,是人真正的信念结出来的果实。
我们会轻易的按照自己的价值评判人事物,而且都是两极思维不是对就是错。当我们在捍卫自己立场的时候就没有爱了。
人的价值观是被群体规定的,在规定里面,你有自己的立场。一旦触到底线,就会评判。
比如我们希望别人能够肯定自己,我们希望别人接纳自己,我们也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一旦别人否定我们,我们就会认为这个人不好,因为他不符合自己的规则要求。
反过来,我们对别人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的行事方式与我们的价值评判是不一致的,我们就会在内心里排斥这个人,不喜欢这个人。我们的爱始终是建立在规则之上,群体之上的,我们没有个体意识。
遇到问题意识焦点不是在事件本身,反而关注事件之外。这个事情对我会有什么影响,我这样做对以后发展有什么好处。
例如事件:孩子学习不好
关注事件本身:孩子学习不好,得通过学习本身来帮助,通过学习本身解决学习问题。关注当下,以爱面对,利导思维,寻求方法。
事件之外:内心戏,学习不好考试就考不好、就进不了好学校。关键是他妈妈天天学习,孩子还这样,让人笑话。。妈妈付出这么多,他要啥买啥,让他自己管理手机,结果成绩越来越差,以后能相信他吗?恐惧心里,关注结果。自己吓唬自己,内心动摇,信念坍塌。
一旦你因为相信爱而相信了孩子,那就能探讨在教育上怎么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如果孩子是学习成绩不好了,因为爸妈老师的信任,孩子信任了自己,结果在爱的地基上开出了自信的花朵,当孩子认为自己行的时候,他会创造一切机会证明自己的行,这也就是人的无限潜能。
反之,我们寻寻觅觅,到底谁能相信我,我如何才能继续融入群体价值标准,我们就会痛苦纠结,意识焦点是散的,一个学生无法回到学习本身解决问题,也就越来越没有劲了。直到放弃,厌学,休学。我们一旦被踢出主流价值观,就会怀疑,信仰就会坍塌。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小时候家里虽然不富裕,吃穿用度是不用担心的。爸爸妈妈感情特别好,让我从小认识到爸爸就是要对妈妈好的,妈妈就是要守护家庭的。父母都是一伙的,永远不会分开。
直到我成人后,经历了和前夫离婚,经历了同学破产资金无法撤回,经历了朋友的背叛,工作的不顺利,亲人生隙,病疼折磨,最最艰难的时候我不知道该相信什么,该相信谁,我的整个精神生活坍塌了。前夫说我傻,父母说我傻,同学朋友说我傻,连单位领导也说我傻笨。生命的困难带来生命的功课。我也曾觉得自己确实傻,我也曾怼天怼地怼自己,可是这并没有给我带来好的感受。当我沉浸在别人都是坏蛋,我自己是大傻子的模式中的时候,感觉就要崩溃,所以不自觉的身体免疫力下降,身体健康受到冲击。
想明白这一些,已经过去五年六年,爱的地基开始重建。我又开始跑步、锻炼、写文、插花、摄影、旅行、学习,妈妈了解我的过往,心情好的时候会纵容着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妈妈也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说我不食人间烟火,光干些不当吃不挣钱的事。
我始终觉得事出必有因,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难处。若是可以,谁都不想为难别人。所以我还是愿意理解别人相信别人。
我相信爱,这些年一直被爱永恒,我也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可是当我走上了家庭教育学习,走上自我成长之路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条路是一条不归路!爱一直在,从未远离!
美好终究会遇见美好,灵魂相似的人,终有一天会重逢,彼此吸引,彼此懂得,一路同行,一路相依相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