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算来,今天,是我在广州和城中村遇见的
第251天,相识了6024个小时,度过了361440分钟......
很多人来到广州会选择广州城中村落脚
价格相对便宜,生活配套相对完善,我也不例外。
第一次进城中村,人生地不熟,跟着合租的舍友来到大石,
印象中的我从地铁里出来之后直走,左转,直走,右转,直走,右转...
经过兜兜转转才到了我们现在所住的地方。
凭借着贴在各个角落里的出租牛皮藓,
一个个电话打过去,一间间看,
由于当时提前找好了实习,只剩下两天找房子。
还来不及考虑,来不及精挑细选,我们就定了一个总体不错的一房一厅,这心情,和找到对象的感觉差不多,提着行李箱,拎着行李袋,就入住了。
由此,在广州成中村开启了早出晚归的生活。
早在8个月之前,对于城中村的印象只停留在报纸和电视上曾经出现过的画面,或关于租房,或关于卫生,或关于快餐,或关于安全。或是,关于蜗居的梦想,关于年轻的前奏。
我想,如果你不是广州本地人,没有在广州可以依靠的亲戚,也不是富二代,也不想再挥霍父母的资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想要留在广州,靠自己努力打拼的人,都肯定要租房。
生活终究会把我们磨圆:有多少还买不起房子的打工一族,白天到几十层的高楼里面上班,下了班终归要淹没在公交和地铁里,回到这个只有几层楼的小楼房里歇脚。
现在是3月份,又是一年毕业季节。该实习的要实习了,该工作的要工作了,不过只要你打算留在广州,你还是先得先找房子,而对于没有积蓄的毕业生来说,城中村就是最好的去处。
一个小家就是梦想的支点,没有这个支点,你就撬不动未来。用钱在城中村买下容身之处,才能慢慢发酵梦想。
我还很夸张地想象过:房子可以很小,但必须五脏俱。有个小房间,一张温暖的小床,摆上所有自己喜欢的装饰品;有个小厨房,周末可以自己下厨尝试喜欢吃的菜式。如果可以,还会养一只小猫,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它都会过来轻轻地蹭你一下,就这样,乐而不疲。
果然,还是我太年轻,想得太多。
在每一条陌生而又相似的街巷里面,你可以随处都看到各种电线交错在一起,有时候你还会看到上面晾晒着衣服。
握手楼相互簇拥在一起,不需要偷窥和窃听,
别人家的小动静你都大概知道。
幽暗紧贴的巷道互相穿插在一起,要是遇上回南天,
就会堆上满满的衣服,越晾越湿,没办法,你只能买多几条内裤了。
哪怕是个大晴天,如同夹缝的过道也难以看到太阳的影子。
看不到灯红酒绿,喧嚣繁华,
只有最平常的吃喝住行,油米茶盐
当然,这本来就是生活最真实的样子。
入住之后还有一个朋友很善意地提醒了我,
如果只有女生,最好在门口放一双男生的鞋子,
在阳台挂一条男生的平角裤...
后来我问为什么?
Ta 说因为这样可以让别人觉得里面有男生,
让坏人有所警觉。当然,我并没有这样做。
虽然城中村的环境是那样的杂乱,但是也没有谣言中的那样混乱。
我们的一房一厅,5楼,光线充足,一台洗衣机,一台空调,两张床,30多平方,2个人,离地铁站10分钟,850元/月,虽然还算过得去,但还是缺乏归属感。
当时交完了押二付一的租金,购齐电磁炉、热水壶、纸巾、油盐酱醋茶等各种日常用品之后,才发现口袋里已经所剩无几。
但是既然出来了就再也不想张口问家里要钱,所以想买点饭后水果都要再三考虑。
生活逼迫着你要去精打细算,买一卷卫生纸都要货比三家。
就算现在有了工作,还是提醒自己看着钱花。于是,久而久之...
我便知道了如何能够领取到麦当劳的免费早餐;
知道留意哪个APP点餐有大折扣,怎样吃才能省钱;
知道了在线支付和团购更加划算;
知道去哪里购买好看又便宜的电影票;
甚至连哪家店的白饭可以任加,哪里有免费的例汤我都可以告诉你。
说实在,刚入住的那段时间,要适应的地方真的太多太多了。
你需要爬上阳台寻找手机信号;
下班回家第一件事不是拖鞋而是开灯;
睡觉前永远都会记得反锁,再也不敢马虎;
习惯一个人走路的时候时而回头观望后面,看有没有人跟着;
有人敲门的时候总会先警惕地问一声:
“谁啊?”再通过猫眼仔细辨认。
夏天用电高峰期你需要做好停电的心理准备;
再也不敢像在家里随便用水用电,因为水电都很贵;
要学会忍受随便把垃圾丢在楼道和出口的隐形人;
通过房间的窗看世界,世界便是别人家的窗。
我也曾问过自己:我要这一间房子一直住下去吗?要住到什么?这个暂时安顿的角落算得上是一个家吗?但忙碌会让你忘记了所有的琐碎,来不及多想。
但是,生活总有让人温暖的各种细节:在楼下吃早餐的时候,付钱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忘记了带钱,然后老板说:“没关系,下次再给吧!”——谢谢他的信任。
还有一次,到市场买了青菜,给了50块没找钱,我就走了,然后那个小贩从后面追上来把钱给回了我。——感恩自己遇到淳朴的人
一眨眼,8个月过去了。生活久了,也就慢慢习惯上了这里的一切,同时也从一无所知变成了该知道的我们都知道。
有朋友来找我,没空接他,于是凭着记忆画了一张地图,于是他居然找到了。
还有要找房子的朋友、师弟师妹都向我打探这里哪有好点的房子,于是,我就像是一个当地人一样为他们解说,带路。
我们的楼下是吃喝一条街,两三步一家小超市,十步一间大超市。
每个角落还有各种麻辣烫、糖水、烧烤、快餐、包点...就算你不饿也总想打包点什么回去。
亲眼看着几个年轻人把一间荒废已久的空房子打造成特色酒吧,外墙上是他们亲自手绘的图画。
一直没空进去坐坐,看看,喝喝小酒,静静聊聊天。
我知道家里的热水器要加热20分钟,温度刚刚好又不浪费电;
每次一上空空的楼道,就习惯性地跺跺脚,让灯亮起来,换来几秒的安心。
每到晚餐时间,阳台就会飘来饭菜香的味道,然后就想起了妈妈。换双鞋子,来到满地积水和油污的菜市场
想想今天要吃点什么,买几根青菜,买几块肉,还得按照妈妈说过的那样去杀价。
做出来的菜虽然卖相不好,但是能填饱肚子。
一边吃饭,一边看电影;一边洗澡,一边哼歌;一边睡觉,一边想着明天的工作,然后在床上睡着。
早上八九点,是广州地铁的高峰期,有时候连站着都是一种奢侈。
公司,地铁,家。每天就这样两点一线。
从夏天到冬天,从早上到晚上,在公司的大阳台上见过了不同的楼顶风光。
当你在高处看着川流不息的车流,突然发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根本没有时间给你怀疑人生。
我试过很多次,地铁上睡着,搭到了终点站,然后又带着疲倦搭回来。
如果运气好,遇上7仔没那么早关门,还能冲上个羊城通,不用一大早排队充值。
夜晚,路灯,行色匆匆,这便是我下班看到的常态。
还有的时候,会因为加班错过最后一班地铁,打车回去的时候只剩落寞的灯光,回到家才反应过来自己连晚餐都还没吃。
工作以后,想约以前的所有舍友吃个饭,也很难找到合适时间,A可能要加班,B已经不在广州了,C说要去出差,至今还没完完整整吃过一顿饭,我们的距离,远远不止这条城中村到另一条城中村的总长。
广州汹涌的人流推着我们来来回回,年前,挤个你死我活地回个家,年后又逼个你死我活地回城中村的“家”。
今年过年回家的时候,坐在火车上一边插着耳机一边看着外面移动的风景,回家途中的美景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所见。
回想起在广州这几个月以来,为生活而打拼,为琐碎而奔走的状态,坐上回家列车的这一刻,就全部释怀了,原来这便是奋斗的全部意义所在。我们为什么离开家乡,前往北上广深,无非就是为了更好地回家。
现在的我可以把拥挤的三号线每个站名都一一记住,
天河客运站-...-客村-大塘-沥滘-厦滘,下一站大石。
对于一个不在广州读书的人,没在广州生活过的人,现在住的时间长了,除了工作的地方,唯有在大石,我才觉得有了那么一点点熟悉的感觉。
在这里摸索、迷茫、进进退退,我还没离开。
但我们终究会离开。但是过了5年,10年,甚至20年之后,也许会无比怀念现在的日子,这些时光之所以美,不是因为环境,是因为你自己所见、所闻、所遇。
有多少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地搬出城中村,在中心城区获得立足之地。
我也听过不少人说过,“其实现在的城中村比过去好很多了,安全干净了很多,物价比较便宜,周边设施也比较完善,交通也方便,人气也很旺,住在这里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嗯。我一直坚信这几十平米的方寸,被局限的可能只是肢体,远不能约束在这其中的你你我我的思想。
天空很高,视线很窄的城中村收留了太多还来不及实现梦想的年轻人,也许她被很多人当作一个城市的“伤疤”,面临着拆迁和改造。但事实上,她却给予了我们最大的宽容。
下一站——大石。
你总会到站,总会找到归属。
但是不要忘记了欣赏途中的风景。
在生命中
再不堪的落脚、再无聊的时光
都是限量版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