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3年,13岁的建宁长公主嫁给了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二人婚后感情深厚,幸福美满。1674年,康熙要杀吴应熊和其子吴世霖,建宁长公主难以接受。康熙道:“这怪不得朕,要怪就怪他们是平西王的子孙吧!”
在《鹿鼎记》中,建宁公主是康熙的妹妹,享尽恩宠,恣意妄为。
现实中的建宁长公主,是清太宗皇太极第14个女儿,也是最小的女儿,母亲是庶妃奇垒氏。公元1641年,出生一周的建宁公主被封为和硕公主,可见皇太极对这个幺女儿的宠爱。
建宁长公主两岁时,皇太极驾崩。两年后,奇垒氏也去世了。建宁长公主13岁时,嫁给了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这是桩政治联姻,是为了拉拢和安抚手握重兵的平西王吴三桂。
建宁长公主是清朝唯一嫁给汉人的公主,虽然没有选择的余地,但事关终身幸福,建宁长公主跟大多数小姑娘一样,对未来夫婿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难得的是,吴应熊虽然年龄比她大,但并不是粗犷的江湖莽夫,他身材高大,相貌秀气,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是个饱读诗书的翩翩公子。
公主的一颗芳心得到了慰籍,婚后,夫妻二人十分恩爱,还陆续生下几个孩子,建宁长公主度过了一段幸福时光。
吴应熊当时是作为质子留居北京,朝廷为表重视,吴应熊不到10年就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傅,官衔正一品。
然而,这种政治联姻并不像表明看起来那么美满平静,变化的政局就像一颗炸弹,吴三桂的一举一动,随时牵动着建宁长公主的家庭。
1673年,康熙削藩引起三藩的强烈不满,先后造反。其中,平西王吴三桂的势力最大,他的14万大军,很快攻占了长江以南的半个中国,与清军隔江对峙。
一时间,新生的大清帝国风雨飘摇,朝堂人心惶惶。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一家身上,公主额附成了反贼之子,公主成了叛党家眷。群臣不断有人上奏,要求处死吴应熊、吴世霖父子,以示天威。
建宁长公主焦急万分,她散尽万贯家财,四处求人代为申辩,又进宫在孝庄太后和康熙跟前哭诉求情,为挽救家庭尽着最大的努力。
虽然也有大臣建议优待吴应熊,以便将来跟吴三桂谈判,但康熙并没有采纳,将吴应熊下了监狱。
第二年,吴三桂叛乱正气势如虹,康熙果断将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施以绞刑,说此举乃是“寒老贼之胆,绝群奸之望,激励三军之心”。
吴三桂得到儿孙被害的消息,果然大受打击,当场“惊悖气夺,遂底于亡”。意思就是吴三桂伤心过度,从精神上垮了,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康熙杀吴应熊,的确打击了吴三桂,然而可怜的建宁公主,也同样深受打击。
其实,这场政治婚姻注定是场悲剧。吴三桂以为,儿子吴应熊是康熙帝的懿亲,康熙应该不至于害他。可是他低估了康熙帝平定三藩的决心,自己的子孙还是死在了绞刑架上。
金枝玉叶的建宁长公主沦为寡妇,但建宁长公主坚信,自己的丈夫没有参与吴三桂的造反,不该受株连,而年幼的孩子更是无辜,并因此怨恨上了康熙。
康熙曾跟建宁长公主解释,说吴应熊参与其父谋反,死有余辜。可建宁长公主要的证据,康熙帝却拿不出来,反倒加深了建宁长公主的怨恨。
原本,康熙念着建宁公主是无辜的,只是将公主跟几个幼子一起软禁起来。还时不时的写个字条去安慰下公主,算是挺照顾这个姑母。
但在1681年,建宁长公主迎来了更大的痛苦。
原来,吴三桂死后,他的孙子吴世璠继续造反。1681年,吴世璠兵败自杀。
三藩之乱彻底平定,查抄平西王府时,还发现了吴三桂与吴应熊的书信往来,证明吴应熊确是吴三桂的内应。
对康熙来说,这都是好消息。对建宁公主来说,等待她的是双重的打击。
果然,康熙先是把书信亮了出来,接着,下令把吴应熊所有的儿子全部处死,其中包括建宁公主的两个亲生儿子。
建宁公主苦苦哀求:“我儿无辜,让我留下一个儿子吧!”康熙斩钉截铁地说:“不行!这是吴逆遗孤,不杀不足以正国法!”
就这样,建宁公主的两个幼子被“仁慈”地处以绞刑,而其他非公主所生的儿子,则被斩首于市。当时33岁的建宁长公主,失去了丈夫和所有的儿子。
从此,建宁长公主哀莫大于心死,孤独终老,于1703年去世,终年63岁。礼部为她撰写了祭文墓志铭。康熙看后,又御笔添了5个字:为逆贼所累!
参考《清史稿icon》《三藩之乱》
历代被“和亲”的公主是最痛苦的,嫁的大多是敌人,完全是政治牺牲品。国,家,亲人,啥也保不住。金枝玉叶,活得还不如普通的妻子和母亲。
相比起来,倒宁愿建宁公主跟了韦小宝,快活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