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坐冷板凳的书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这段话出自杨绛的《我们仨》。整本书不到十万字,初看似如凉白开,再品处处是哲学。一个90多岁的老人,在回忆自己的一生,是那样的平淡无奇,没有悲伤,没有怨言,没有居功自傲,没有停滞不前,唯有感恩,唯有珍惜,唯有对他人的肺腑之言,唯有对国家的赤诚之心。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一个“绿”字,十分新鲜而又生趣。背后的故事又让我们多了一些对名人大家的敬重,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据宋洪迈《容斋续笔》上说,“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人’。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可见,要写好一篇文章是多不易。为此,我在阅读名著的时候,常常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本着欣赏和接纳的态度。如果一篇文章有那么一两处能打动自己,就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那么就算有些瑕疵也不会过于深究(除了文学评论家)。想起小时候,老师为了让孩子们能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除了逼迫学生背诵课本,还有就是摘抄。对于摘抄至今还记忆犹新,在一本书中,能找到一些自认为是好词好句的不多,在一篇文章中,要发现好词好句就更难。孩子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能活学活用一些好词好句,那一定是加分项,甚至因此而得满分。这也是老师的伟大,他们把孩子们当书读,让孩子们在鼓励中茁壮成长。孩子们的文章虽然都还很青涩,但只要老师们在文章中发现了精彩部分,就会在下面划波浪线,旁边还会批注表扬,如果语言流畅,推陈出新,颇具个性,富有新意,老师们一定会高兴的手舞足蹈,作为范文在班上传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个人不管你走得有多远,都莫忘师恩,他们是你一生中最欣赏你的人,也是给你鼓励最多的人。
有人待人如阅读,有人待人如绳索。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政治家或企业家大多是把人当作绳子使用。我没有从政的经验,所以没有资格发表言论,但是在企业却工作了将近20年,目睹了很多企业的兴衰更迭。生意的大起大落,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人”字,一个企业核心的工作莫过于如何待人。
由于工作原因,打交道的都是形形色色的贸易公司。我发现,很多公司虽然有健全的制度,完善的体系,清晰的目标,不菲的薪酬,可是员工还是走马灯式的更换,归根结底还是某些企业家不会待人。招进公司前,看到的是一个人的长处;招进公司后,却往往盯其短略其长,岂不怪哉,把员工一个个逼得神魂颠倒,惨惨兮兮。2009年,我在某贸易公司有过简短的服务经历,进公司前,和老板谈的很投机,有相见恨晚之感,我的长处刚好弥补了老板的短处。我们都认为,优势互补是最佳的拍档,这样最有可能实现强强合作,将企业做精做细做大做强。我着实兴奋了好几天,千里马终于找到了伯乐,胜利的曙光似乎在向我招手,顿时有了把这份工作当作最后一份工作的决心,雄心万丈,只等开工。可是蜜月期还没过,我就交上了辞呈。在办公室,我耳边每天听到的都是老板对员工的训斥,有时还夹带着侮辱性的语言;眼睛看到的都是老板紧盯着员工的短处不放,而对于员工的长处和所做出的贡献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感受到的都是老板天天在磨刀霍霍要辞退谁谁谁,有时候第二天来上班,就会发现办公室又少了一位同事。我受不了这样的企业文化,太压抑,让人特别痛苦。思考再三,决定另谋高就。
待人的最高境界就是犹如阅读,发现其优点,而略其不足,关心他,欣赏他,鼓励他,这才是为人处事之道。自古“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意思是男人愿意为赏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人献身;女人愿意为欣赏自己、喜欢自己的人精心装扮。曾几何时,领导一个肯定的眼神,比年终奖多发几万还管用;曾几何时,夫妻之间一句“你真棒”,胜过所有的甜言蜜语;曾几何时,父母对孩子一句发至内心的鼓励,孩子比考100分还高兴。
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待人犹如在阅读,切莫视人如绳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