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的韵味,不仅在纸笔之上,更在唇齿之间。一个深爱诗歌的人,若不懂吟诵,到底是件憾事。
我于今日开始研读叶嘉莹先生的《古典诗歌吟诵九讲》,与她一同穿越千年,追溯古人" 兴 (兴发) 道 (引导) 讽 (背读) 诵 (吟诵) 言 (发问) 语 (答述)" 的诗歌启蒙。
全书以先生与诗歌吟诵的家学渊源开篇,借汉字“诗”的由来,讲述了中国诗歌言志的特色。或许是受周礼的熏陶,古人用以言志的诗歌自创作之初便极为含蓄。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早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人们就已经明白,诗意是一种有约束、有节制、有体谅的情感表达,它是艺术,也是道德。
第二讲:《诗经》四言体
一般来说,传统诗歌有三种最基本的感发形式 —— 兴、比、赋。
如兴,情动于中,是以外界的景物引发人的感动。正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我于这沙洲之上鸟儿的鸣叫声中感受到了爱情,愿求一位有修养的美好女子作为伴侣。
若求而不得,我会在清醒时想她,在睡梦中念她,在每一个夜晚为她辗转难眠。若与她相约,我愿为她弹琴鼓瑟,敲钟击鼓,只求她与我为友,因我而乐。
然比,由心及物,是将内心的情感借由外物进行表达。正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这剥削压迫我的人,真是像极了可恶的大老鼠,整日偷吃我辛苦耕作的粮食。
我供养了他那么久,可他对我居然一点儿都不顾念,既然如此,我还是趁早离开他吧。我要去寻找一个幸福祥和的地方,只有那里才是我可以安居的乐土。
于赋,便是直言其事,无需假借任何外物的直接叙述。正如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我亲爱的仲子,你千万不要随便跑到我家里来,我虽然牵挂你,但更害怕被人责备。
倘若你折了我的杞树、绿桑,我不会怪你,可父母和兄长会责骂我。就算你毁了我的青檀树,我亦不会怪你,可邻人会诽谤我。仲子,你懂我这想见却不敢见你的心情吗?
其实,那时的人们哪里懂得兴、比、赋的理论,诗歌之于他们,更像是一种被生活唤醒的本能。他们只是单纯地,将点点滴滴的感受化作美好的歌谣,并日复一日地吟唱。
诗歌吟诵与歌唱是不同的,由于吟诵通常只有一个调,我们不能用欣赏歌唱的方法来欣赏吟诵。但是,若能在单调的循环往复中投入自己真实的感情,我们便可以通过那一点点微小的不同,让诗歌更具生命的张力。
我很欣喜,能够在领悟诗歌的寓意后,再次学习其动人的声律。我愿与先生一起,回到那个充满诗意的年代,听古老的祖先是怎样悠扬地,将生活的故事缓缓吟诵。
《古典诗歌吟诵九讲》读书笔记(其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