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一词,初识它,还得从李宗盛说起。大家都知道,李宗盛是台湾著名的音乐人,是词曲作家,歌手,音乐制作人,但也许不知道他还是个制琴师。2015年他在new blance拍的一则《致匠心》的广告片中,拍的就是他做匠人的故事。里面的独白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李宗盛动情的感慨:“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在等它自己熟”。“作品就是自己”。“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他还说:“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安定的,,面对大自然赠予的素材,我得先成就它,它才有可能成就我。我知道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这些话如同他的歌,每一句都是对人生的感悟,都是由生活历练出来的。
李宗盛是一位具有匠心的艺术家,三十多年只写了三百多首歌,作为一个词曲作家,的确是写得不多的,但是它的歌被人记住的很多,传唱的也很多。有人这样评价他的歌:“无论你处于什么年纪,天知道你经历了什么,总有一首歌能够匹配你此时的心境。总能从他的歌里,找到自已的某一个时期的影子。”他的歌是一壶由人生历练熬出来的酒,可以从中品出年少的轻狂,中年的惶惑和迟暮的从容。他的音乐是最最平淡却又让人泪流满面的一个个故事,有痛苦时的倔强,有历经沧桑后的静寂。可以说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李宗盛。而这些传世之作,正是他用一种匠人的态度打造出来的,三十多年的专注和坚持,让他最终成为了华语乐坛的教父。
他又是个追求完美的艺术家,他不满足于只做音乐,他还要做一个真正的匠人,他坦言:“属于他的时代终究会过去,但一把好的吉他可以流传百年,如果吉他能引发更多年轻人对音乐的投入,继而创作出超越李宗盛的好歌!”他就是凭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以一个匠人专注的内心,成功地翻越了一座人生的“山丘”,完成了从音乐人向制琴师的跨界。他那专注而从容安定的内心状态,为了梦想,一路坚持的精神,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匠人精神”。
匠心是什么?匠心就是专注和坚持。我觉得:人一辈子都要保持一颗匠心,不论是做事,还是做人。我们不但自己要具有匠心,还要从小培养我们的孩子有匠心。我在培养女儿学习钢琴这件事上就感受很深。女儿在五岁时,被学校旁边一个琴房里传出的钢琴声所吸引,便吵着要学琴。我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学琴是她主动提出来的,担心的是她难以坚持。为了让她生出一些坚持之心,我故意拖到她学琴两个月后才买的钢琴。在买琴前,还郑重其事跟她谈了一次话,认真地跟她说;“这是你自己要学的哟,选择了就要坚持,决不能半途而废啊。”女儿那时也扬着小脸坚定地对我说:“我会坚持的。”可是在她学了一年半载后,新鲜感一过,她对每天枯燥的练琴开始抱怨了,特别是她考到五级的时候,每天的练琴都是在一把鼻涕一把泪中完成的。往往在这时,我就硬起心肠漠视孩子的眼泪,那时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劝我不要这么逼孩子,还有的劝我:“也许孩子就不是这块学琴的料,当初报名可能就是心血来潮的事,何况这只是培养孩子的一份兴趣而已,何必这么认真,放弃算了,别弄得孩子累,你也累。”可我就想,如果孩子放弃了,可能看起来是暂时“解放”了,但却给她一辈子埋下了以后做任何事都不能坚持的隐患,与其说现在我是逼着孩子练琴,倒不如说我是想通过练琴,培养孩子的一种坚持精神,一种做匠人的态度。那段时间,我每天下班,家都不回就直奔她的学校,守着她在学校的琴房里完成当日的练琴任务,直到她度过那段厌琴期。终于顺利地考过了钢琴十级。2010年去韩国参加了由韩国音乐协会举办的二十三届国际音乐艺术大赛,在青少年钢琴比赛中还荣获了一个三等奖。现在身边有很多的家长都跟我讨教,我是如何培养孩子坚持课外的才艺学习的?其实没什么经验可谈,就是看你有没有培养孩子坚持精神的勇气,小孩的坚持何尝不是家长的坚持呢?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放弃了,而是家长首先就放弃了。
致匠心人生需要匠心,国家更需要匠心,一个国家的底气,就是依靠每一个人的工匠精神,一份专注和坚守,长年累月,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工作,才缔造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神奇。所以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充满匠心气质的人,不墨守成规,不急功近利,而是将专注和坚持,当成永恒的旋律,去成就人生,去建设祖国。
网友评论